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二戰結束後,為何日本人口得以迅速恢復,原因實在「太卑鄙」

2024-04-26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涉及範圍最廣的一次戰爭。在這次幾乎是全球範圍內的戰爭中,不論是對經濟還是人口的損害都極其嚴重。

戰爭中的死傷無數也促使了戰後很多國家的人口銳減。據統計,日本作為二戰中最主要的法西斯國家,死亡人數達到了200多萬。

然而在二戰結束後,僅僅用了很短的時間,日本人口就迅速恢復到了一個億,不禁讓人疑惑,他們究竟用了什麽辦法呢?

喜歡這篇內容的朋友,可以點點關註以便於後續的點贊、評論、收藏,多多支持,謝謝大家。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19世紀60年代後期,此前一直處於封閉鎖國狀態,沈迷於自己小日子的日本也終於迎來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脆弱的國門在資本主義的堅船利炮下,顯得尤為不堪一擊。

這種規模龐大的沖擊讓日本維持了幾百年的武士封建統治徹底崩塌,隨後在就擁有資本主義思想新思潮影響下,日本從內到外進行了全方位的轉變。

1868年的明治維新更是讓日本的發展全盤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振幅增長,在這過程中,剛脫離武士階級統治的的日本,又開始了全民向軍國主義的轉變,並逐漸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

19世紀末的日本雖然綜合實力還趕不上當時最為強大的歐洲,但在亞洲地區也絕對算得上是軍事實力發展最快的國家。不管是軍事武器還是航海造船,日本的發展都顯得十分迅猛,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似乎嘗到了戰爭的甜頭,也不再滿足於自己逼仄的國土,肆無忌憚的把手伸向了亞洲的各個角落。

而地大物博的中國更是成為了日本眼中的肥肉,為了發動侵華戰爭,日本準備了幾十年時間。日本的勢力開始從沿海地區向內陸擴充套件。在上世紀30年代,發動了侵華戰爭。

當時的日本的野心擴張十分迅速,不僅自導自演了一系列侵略鬧劇,試圖將中國收入囊中,甚至還自信到將戰火幾乎燒滿了亞洲的大部份地區。緬甸、新加坡、北韓等地都沒能逃過日本的侵略腳步。

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在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加持下,盲目的將自己在亞洲地區的優勢看成了世界頂端水平,為了擴大勢力和影響,又將手伸向了美軍駐地珍珠港,然而事態並沒有向著它預想的方向發展,日本先是在中國戰場遭到頑強抵抗,損失慘重,被拖入了長線戰爭,已經疲乏不堪回身無力,可依舊沒有清晰的認清自己的形式,隨著1945年廣島和長崎相繼被炸,日本的侵略步伐也進入了尾聲。

戰後的日本人口亟待恢復

日本簽署投降協定後,持續了十幾年的二戰才算是證實了結束。在這次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的戰爭中世界多地深受其害,短時間無法恢復的經濟,以及受創的人口,為被波及的每個國家都畫上了深深的傷疤。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這場將20億人口拖入的戰爭中,傷亡人數達到了9000多萬人次。直接死於戰爭中的人數更是高達7000多萬人,這其中包括傳染病、饑荒、戰亂等各種途徑。

在這9000多萬人中,蘇聯在二戰中的傷亡接近3000多萬人。主要原因是蘇聯直接面對是兵強炮盛的德國,武器也更為先進。蘇聯的民眾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保護祖國,用血肉之軀抵擋住了德國的炮火,但這種損失卻是無法短時間彌補的。尤其是人口,即便是戰前,蘇聯的人口本來就不算很多,而戰爭後的這種損失更是為蘇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幾乎無法讓這個國家承受。

戰後的蘇聯迅速采取了一些恢復人口的措施,為了刺激國內人口增長,國內頒布法律將女性的結婚生育年齡規定在了16歲,並伴隨則一系列的生育獎勵政策,所以之後的幾十年,蘇聯的人口也得到了的恢復。

亞洲戰場的日本,在這次戰爭中傷亡也超過了200余萬人,僅是在廣島和長崎的死傷人數就達到了數萬人,隨後十幾年因為原子彈持續的輻射傷害導致了約15萬人死亡。據統計二戰前的日本人口約為7000萬,但是你要知道,參加戰爭的人多數都是國內的主要勞動力和精裝青年,按照比例計算,這種人口損失已經最大範圍的影響到了日本國內生產力的恢復。

這時的日本也陷入了極度缺乏青壯人口的狀態,想恢復國內的生產與經濟,人口上不去始終都顯得有心無力。按照常理,為了恢復國內人口,蘇聯的恢復政策是最好的參照物,但日本卻選擇了更為激進的促進生育方式,讓人十分無語。

日本政府為了加快人口恢復頒布了一系列強制政策

首先就是最為常見的下調婦女婚育年齡。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頒布國內法律時,就規定了女子的適婚年齡為16歲,要知道當時的16歲與其他地區相比也已經很小了,但二戰後的日本似乎還嫌不足,直接將女性的結婚年齡規定到了13歲,這個年齡的女性很多還未成熟,日本政府卻依舊不管不顧,為了讓女性結婚生育,日本除了進行一系列獎勵政策外,還強制性的規定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法規。

如對超過13歲的未婚女性家庭征收高昂的「單身稅」。如果某個家庭有錢,也可以讓自己的女兒一直單身,年齡越大征收的金額越高。但這種重稅政策顯然讓日本國內的大多數民眾無法承受的,此前鼓勵的全民皆戰早就掏空了幾乎每一個家庭的家底,此時的人們根本無法支付這麽多的錢,而這也是政府的目的。

沒有錢,可以,那就結婚生子,結了婚就不用繳稅,甚至國家還會給發放補貼。

13歲的女孩在大多剛剛進入初中,童年還沒結束就要面臨婚姻和生育的壓力,她們也許不懂婚姻的意義,更多的是不懂過早的生育到底會給自己帶來什麽。

一批又一批的女中學生離開了本該生活的校園,被迫盤起了頭發成為了一臉幼稚的家庭主婦。

為了生活賺取糧食,她們要從事繁重的勞動,忙碌過後還要迅速的生孩子,完成國家規定的生育政策,這種降低生育年齡下限的行為,更是將女性的健康視若無物,殘忍程度直接可以說成把女性當成了徹頭徹尾的生育工具,既沒有人權也沒有人道。

生育年齡太小的女性更是讓生產時候的死亡率大振幅上升,即便逃過了鬼門關的一劫,終生的健康也受到了影響,而很多在這種情況下生育的孩子,健康狀況也令人堪憂,從根本上說,這種母子俱損的生育政策,算得上是反人道主義而行之了。

如果說將女性的生育年齡降低到13歲已經是令人發指的行為,那麽規定每個家庭要生育至少5個孩子的政策已經不能用人性來形容了。即便當時的日本國內女性地位不高,但這種殘酷的做法還是讓很多奉行的「尊重女性」的國家感到不齒,日本的這種不人道的行為受到了很多地區人民的強烈譴責。

即便如此日本政府還是不管不顧的繼續推行自己的「生產線」。這種行為雖然損害了女性的利益,但很多窮苦的家庭依舊選擇了生育更多的孩子,只為了能拿到政府發放的生育補貼。

不過,日本的這種激進的生育政策,在快速提高人口數量上,真的達成了最初的目的,隨著政府的軟硬兩手政策的實施,本來戰後只有不足7000萬人口日本,在短時間內,人口迅速超過了1億人。但是要知道,日本這種野蠻促進人口增長的方法背後踐踏了無數本該在校園內接受教育的女孩。

除去政策的不人道外,不得不說,這一部份迅速出現的人口,很快就成長為新一代日本發展的主力軍,加速了日本的戰後人口恢復和經濟增長,促進了國民GDP的提升,也讓日本的經濟迅速騰飛,成為了90年代在世界占有重要經濟地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當時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然而究其發展的根本不過是踐踏了女性的人權和尊嚴。

結語

如今的日本,在只有中國一個省大小的區域內,生活著超過2億的人口,他們追求的人口增長,在經歷大半個世紀後,也讓自己國內的人口老齡化加劇,過多的老人拿著數額不菲的養老金,每天安閑度日。而在背後支撐他們的當代社會日本年輕人群體卻要面臨超強的工作壓力和生活負擔,讓人十分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