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有了娃後時間都不是自己的了?不,是你困在了這幾個誤區裏!

2024-09-04育兒

寫在前面:

當了媽之後,面對的最大無奈,莫過於如何在繁雜的工作和生活中,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和夢想。

一邊想要做更好的自己,一邊卻又疲於奔命,得過且過,難道日子註定如此嗎?

前段時間,【玫瑰的故事】有一個橋段吸引了很多媽媽——生完孩子後復出工作的玫瑰,在面試國際小學時,順手從包裏掏出好幾張證書。

評論區中的媽媽們瞬間不淡定了,甚至有人說,這個劇不用拍別的,就拍玫瑰如何帶娃考證就行了。

劇中的玫瑰光鮮亮麗,聰慧好學,身上帶著女神的光環,有一種高不可攀的模樣。

但其實,玫瑰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一樣能夠做到。

我自己就曾經利用工作帶娃之余的時間,考下了號稱金融行業最難的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

如何兼顧工作、生活和自己,這裏又有什麽訣竅?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普通媽媽的經歷。

帶娃三年拿下CFA

我們家娃出生於2016年7月,2017年春節過後,我就復工了。

生娃之前,我一直都是部門的骨幹,孕期也都還在做專案。

休完7個月產假復工後,可能是一孕傻三年,也可能是離開太久不適應,我一直找不回曾經的感覺。

17年下半年,我決定考個證書刺激一下自己。

當時我的老友正好在考CFA,上網一查,這竟然是金融行業含金量最高的證書,還是英文。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

之後,我就開始了三年備戰考證的日子。

18年夏天,透過一級;19年夏天,透過二級;20年趕上疫情,三級考試推遲到冬天,我又一次性地透過了三級。

至此,在既工作又帶娃的情況下,經歷了三個冬夏,我終於完成了三個級別的考試,成為了CFA持證人。

現在回憶起那三年,過程有很多辛苦,但也覺得心懷感激。

正是在這一趟努力之中,我堅持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變成某某媽,而 始終是我自己

那麽,如何在保證日常工作和每天陪娃的同時,還能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呢?

我來分享給你們我遇到過的困難,以及找到的一些解決困境的訣竅。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精力管理

我們最經常說的是時間管理,當了媽媽之後,時間被分割成很多塊,要工作,要帶娃,要做家務,還想做點自己的事兒。

真的是一分鐘掰成八瓣都覺得不夠用。

但時間管理是有極限的,每天只有24小時,既不會多,也不會少,再怎麽管理也只有這些。

因此, 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兒,需要做的不是無限細分時間,而是盡可能地提高單位時間的產出,即提高效率。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能夠集中精力,全情投入,就能在更短地時間內,更高質素地完成。

因此,想要做好時間管理,不只是要想著如何把時間掰成幾瓣,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覺知,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如何管理好精力,做到全情投入

明確目標——看見自己

當一個女孩成為媽媽,大家對她的關註和期待,就從她自己轉移到了「媽媽」的角色上。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以媽媽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間長了甚至忘了,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很多人覺得,帶娃學習,帶娃考證,最重要的是如何分配時間給自己。

但其實,比 分配時間和精力給自己更重要的,是看見自己,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麽。

記得剛休完產假復工的時候,我也時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支配的時間很少。

但後來我想明白,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事情,時間管理不是把時間分配給所有的事情,而是學會取舍,把時間安排給當下最重要的事兒。

所以, 如果自己總覺得沒時間去做一件事,原因不僅僅是時間不夠用,而是因為在我們心裏,目標還不夠明確,沒有賦予想做的事情足夠的重要性。

當家裏出現一個小生命,我們覺得欣喜,所有的註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他就是最重要的存在。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重要,其他事情都不值一提,時間自然就會流向孩子。

但假如我們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裏為自己爭取一點點時間,首先要做的,就是看到成為自己也一樣重要。

做自己和養育孩子不沖突,甚至是比養育孩子更重要的事情。

當自己認可這樣的說法,明確自己前進的目標,自然就能在每一天的24小時裏給自己留出一部份獨屬的時間。

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重要性,那麽再多的時間也很難留給自己

面對現實——我能做到什麽

當我們看到玫瑰從包裏拿出一張又一張證書,再回頭看看一地雞毛的自己,可能會懷疑和否定自己。

為什麽人家帶著孩子都能學習,而自己卻做不到?

女兒兩歲的時候,我開始給她做英語啟蒙,參加了一個叫「雙語工程」的活動。

這個活動主要是透過家長備課,從跟孩子做遊戲入手,逐漸開始讀分級、繪本,看動畫片,最終實作讓孩子習得英語的目標。

一批入工程的孩子有差不多200個,開班講課上,主理人就跟大家說,這200個孩子代表的是200個家庭,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不要和別人比。

她說,什麽情況下才有可比性, 只有當孩子所處的整個環境,包括父母的工作節奏、家庭的支持系統等等都完全一樣時,孩子的學習進度才可比較。

對於媽媽來說也是一樣的。

我們不能只看到其他人表面的進步和成果,更要看到是怎樣的環境和條件支撐了這樣的結果。

如果我們暫時不具備這樣的支持,很難應付照顧孩子之外的其他事情, 首先要學會的,不是如何擠出時間做自己,而是接納自己暫時做不到。

接納暫時做不到後,不是要因為無力而放棄,而是要選擇看見和正視問題。

一方面,只有正視問題,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另一方面,接納自己暫時不行,反而可以緩解焦慮,帶來正面的情緒。

剛開始選擇考CFA的時候,我給自己做了很好的計劃,每天早晨學多少,晚上學多少。

然而沒多久,現實就把我打回了原型。

自己的計劃根本無法落實

孩子晚上睡著之後容易醒,有時候沒學10分鐘,就得跑回房間哄孩子;睡大覺的時候也會有,但晚上學得多,睡得晚,還要照顧孩子,早晨根本起不來。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感到煩躁、懊惱、自責,也在心裏質問自己為什麽一點毅力都沒有。

後來, 我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了梳理 ——

孩子一歲多,還未斷奶,夜醒頻繁,這是事實之一;

家裏爸爸和姥姥都很支持我,願意幫我帶孩子,但我自己更希望能夠親力親為的陪伴,這是事實之二。

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能期待自己能夠執行完美的學習計劃,相反,我只能根據現實,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

於是,我把每天早晚學,改成了孩子睡著之後學, 學多少算多少,但只要開始就比不開始強

這樣想之後,我覺得自己輕松了很多,學起來也沒那麽大負擔,學習效率反而更高了。

認識現實的過程,不只是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更是 梳理自己的支持系統,包括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能夠代替自己的機器,以及能夠提供支持的社會系統

在我們家,姥姥是幫助我們解決雙職工帶娃的重要力量,爸爸可以在下班後完成很多家務,而我回到家後的主要任務就是陪孩子。

除此之外,家裏的洗碗機、洗衣機、掃地機,是幫助我解決獨內建娃情形下,不得不做的一些家務的好幫手。

而社會系統指的是,我們是否能找到可以暫時托管娃的地方,幫助我們解決帶娃難題。

比如,去年寒假,姥姥回了老家,我們雙職工帶娃,就選擇給娃報了每天班車往返的營地活動,解決了每天沒人陪娃的問題。

梳理自己支持體系的過程,也是調整個人期待,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

當實際情況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我們是要努力抗拒和陷入焦慮,還是選擇平糊地接納和解決問題,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在同樣的精力體力之下,放松、平糊的應對方式,有助於更好地投入精力做一件事,而抗拒則帶來內耗,讓我們很難釋放全力。

采取行動——形成固定模式

2017年春節剛過,我復工了。

春節前,我一直在跟孩子的睡眠做鬥爭。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我決定讓她規律作息。

每天上午、下午以及晚上入睡時間,都要固定下來。

剛開始,姥姥說我是神經病,孩子困了自然會睡,幹嘛把孩子養成了機器人?

但當我上班之後,她就發現, 孩子的規律作息,真的很香

一方面,孩子變得很容易哄睡,因為有了生物鐘,到點拍幾下就著了,根本不費勁。

而另一方面,因為孩子的規律作息,我們的很多事也都可以固定下來。

我開始準備CFA考試之後,最後固定下來的學習時間就是孩子睡著後。

我當時給自己設定的觸發條件就是,孩子睡著,我就起來看書,其他都不考慮。

這樣的安排,讓我不用耗費時間做決策,只要達到條件,就按時開始做事。

關於做決定,我們一直都有一個錯覺——

我們以為自己每一天都在不斷地為自己做選擇,但實際上,我們的行為中只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剩余95%都是自動反應或對於某種需求或緊急情況的應激反應。

要想讓一件事情變得簡單,更能堅持,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成為習慣,降低對精力的消耗,變成日常的固定模式。

之後的很長時間,我也是靠著這個辦法,改變了自己的很多做事方式。

每次發現問題時,我不再給自己提出什麽雄心壯誌,而是想出一個自己覺得可以做到的小改變,然後告訴自己, 當發生什麽事兒時,就采取這個做法,直到這種行為變成本能地反應,不再需要任何思考

除了形成開始做事的應激模式,我們還需要找到幫助自己恢復精力的方法。

還記得剛開始想要學習的時候,每天回家累得要死,根本無力顧及其他。

復盤了一下,我發現,自己總想著下了班趕緊往家跑,好好陪孩子,早點開始學習。

但實際上,回去之後已經很累,陪完孩子就已經耗盡了最後一口氣,根本爬不起來。

後來,我每次下班後都會給自己十幾分鐘時間,吃點東西,歇一會,再回家陪娃,整個人狀態都好了很多。

精力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鍛煉變得更強,但也同樣需要張弛有度。

長期緊繃不放的肌肉,最後會被拉傷,力量大減,而長期只投入不恢復的精力,最後也只能過度疲勞,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

人生不是一場憋著一口氣跑到終點的馬拉松,而是不斷開始和結束的百米沖刺。有張有弛,不斷釋放和恢復,才是保持精力充沛,全情投入的關鍵。

很多媽媽都羨慕玫瑰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也許有人說她聰明,有人說她家世好。

但要我說,玫瑰最厲害的是,始終能夠看到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考證都只是表象, 只有真正愛自己的人,才能堅定地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

讓孩子從啟蒙階段養成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形成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這是遠比刷題、補習更重要的根本能力。

這能決定他終身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今後,面對未知,他不會迷茫,面對困境,他也不會焦慮。

童行的四大核心通識課程,跨越3-11歲,可以幫助孩子開啟眼界,建立底層思維,提升孩子的認知,歡迎1元體驗。

恭喜VIVI在生娃後慢慢地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個有張有馳不斷開始和結束的百米沖刺,也正如孩子放假,開學學習,考試.......不斷迴圈的過程。

歡迎加入童行書院家長會!

說到每年開學季,童行的社群的活躍度都會有個小高峰:

神獸返校歡喜中夾雜著很多新挑戰,有經驗的媽媽熱衷在群裏分享經驗,新生家長各種求助……

所以我們幹脆組織一場 童行書院首屆雲端家長會活動,讓大家來圍繞在這個特別時刻盡情交流

作者 | VIVI

8歲女孩的媽媽

努力在與孩子的對話中尋找自己

微信改版啦!

互動話題

讀完了本文,你對事業和家庭的平衡有什麽看法和見解嗎?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

如何搜尋文章

在公眾號文章列表頁面,點選右上角處,輸入關鍵詞,可搜尋過往文章。

拓展閱讀

  • 高敏感孩子怎麽面對挫折?看不清這幾點,都是空談!
  • 成就非凡:家長該如何放手,讓孩子書寫自己的成功故事
  • 總是忍不住吼娃?從腦科學角度出發,解讀負面情緒背後的積極意義
  •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 | 後台回復「轉載」,獲取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