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身為父母,有責任為了孩子而閱讀!

2024-01-12育兒

作為一名有兩個娃的爸爸,我一直覺得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應該是我的責任。因為我小時候,我爸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看書的人,當年沒有什麽電子產品,整個暑假,我基本上都耗在家裏那個比我高好多的書架上!

雖然看的都是故事會、青年文摘啥的。

等上了高中、大學之後,就基本上不看書了。也就是最近這幾年,特別是做交易之後,看的書才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理解,閱讀其實非常有用,不僅僅是功利主義的用處,比如學習交易這類的工具書,更多的是生活和思維上的用處。

因為人的一生,就是要解決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做自己,這三個問題,比如賺錢就是如何做事,人際關系就是如何做人,自我價值認可和追求就是如何做自己。

而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會碰到很多困惑,讓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但其實,我們遇到的問題,99%都被其他人所遇到過,他們已經都解決掉了,有的還都寫下來了,以至於,我們甚至能在書籍裏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我們只需要耐心的,去翻閱一下。

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明白了,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前提,是家裏要有足夠的書,並且我們要拿出足夠的時間看書, 家長知道如何閱讀和學習,孩子才會知道閱讀和學習!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我認為他們不是讀書太少,而是讀書太多,他們從很小開始沒日沒夜的讀書,讀到大學畢業,讀的太多了,他們真正看到的世界太少了。理論知識再多,沒有具體實踐,也只是浪費時間!

我們來這個世界,不是來讀書的,我們是來體驗這個世界的,而不是書中的世界,我們是來聽自然界的風聲的,而不是文字中的風聲,讀完天下書的目的是理解天下事,否則就變成百無一用是書生。

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是不可能真正懂得理論的。

這也能解釋,我們在大學裏普遍不喜歡閱讀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碰到那麽多困難,沒有困難,自然也不需要去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而在畢業之後,特別是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時刻會遇到難題需要解決,這就讓我們閱讀有了更加實際的意義。

其實畢業之後,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閱讀的時候!

因為在校園的時候,我們即使讀再多的經典,但我們內心根本無法共鳴!

比如,【回鄉偶書】這首詩,我們從小就背的滾瓜爛熟,但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

而當我們長大後在大城市工作,偶爾回了趟老家,發現記憶中的老人都去世了,記憶裏三四十歲的鄰居,也已經滿頭白發了,要問我爸爸叫什麽,才知道我是誰。要知道,如果是以前,即使路上的一條狗,我都知道是誰家的。但是現在,路上遇見的小孩,都用好奇的眼神看著我,感覺我才是外地人,其實,我也是在這個村裏長大的。這時,才猛然想起「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余華說過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讀書,想讀什麽書就去讀什麽書,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判斷到了什麽,或者感受到了什麽,那對你來說,就是一本好書。假如兩者都沒有,那就放掉它,因為你沒有感受、沒有判斷,要麽就是這本書不夠好,要麽就是這確實是一本好書,但是你沒到和它相遇的時候,你讀了也白讀。就好比我小時候讀魯迅,讀不進去,後來我到35歲的時候,重讀魯迅,才知道他是多麽了不起,就是我和魯迅命中註定是35歲相遇,而不是在10歲的時候相遇。」

所以,閱讀本質上,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應該是想要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