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養孩子不要走彎路,只需要記住一句話:缺什麽就要補什麽

2024-08-23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和一個朋友逛超市買東西時,被她的女兒感動到了

只見,大家都各忙各的,各自手裏的購物車很快就被裝滿了

正當大家推著購物車去結賬時,朋友的女兒就比較貼心了

她會主動要求幫忙搬東西,還會細心地把結過賬的商品一個個地往袋子裏裝

期間,我會時不時地瞟向這個細心的孩子,心裏也不禁羨慕、還裝滿著對自家女兒的期待

可當我提議讓女兒幫個忙時,結果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女兒不僅沒有幫忙,還滿臉不高興地撅著嘴巴說:「我不要」

我問她為什麽,她回答說:「太重了」

再看看朋友的女兒,一邊主動拎東西,還一邊關心她媽媽說:「這個重,給我吧,我還可以再加幾樣東西的」

朋友也連忙迎合說:「有閨女就是不一樣,這個家沒有你可不行呀」

那一刻,批評女兒的話也堵在喉嚨裏說不出來了

是呀,養娃需要的就是能讓孩子持續成長的綿力,如果孩子稍微有點缺點就揪著不放,那結果自然就是物極必反

長期生活在批評、指責、對比、還有打壓下的孩子,叛逆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輕松養娃的秘訣就是不要使蠻勁兒,你覺得孩子缺什麽了、就想辦法去補什麽

比如,以下幾種常見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孩子各方面都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01

孩子叛逆頂嘴

缺的是換一種溝通方式

有位媽媽曾向我咨詢過一個問題,她說:

「我女兒現在頂嘴了,跟我就像仇人一樣,一說話就吵架,根本就沒救,叛逆了,我該怎麽辦呀」

當時,我給出了讓叛逆孩子回歸正常的7個建議:

1、停止嘮叨

2、停止大喊大叫

3、每周至少發現孩子的3個優點

4、遇到家庭問題先處理情緒

5、反應情感,說出孩子的感受

6、多提問,少給建議

7、自己多做一些積極的活動

果然,當媽媽按照建議進行一段時間後,她和自己孩子的關系得到了很好緩和

之前一見面就爭吵,一說問題就情緒崩潰

而現在呢,孩子每天出門都會特意跟媽媽打招呼,遇到拿捏不住的問題也會主動求助媽媽

這是什麽?這就是換一種溝通方式的意義所在

特別是當你為教育孩子而感到心累,疲憊、或無力改變時,這就說明方法一直是錯的

既然過去幾年、十幾年,我們對孩子的嘮叨、批評、還有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又有什麽舍不得丟棄的呢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換一種能軟化孩子的溝通方式去講話了

比如,盡量從情感上對孩子共情,問題本身上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再成為一個積極正能量的家長

在積極、理解、包容、還有認可的力量下,孩子自然就會慢慢親近這樣的父母了

畢竟,如此環境下,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愛,也更願意和這樣的舒服關系多親近親近

02

孩子玩手機成癮

缺的是騰出時間多陪伴

放假期間,一個9歲男孩玩手機成癮,平時的生活常態就是寧願不吃飯也要玩手機

爸爸教育他,他還不服氣反抗

爸爸問:「不玩遊戲不行呀」

兒子回答:「不行」

隨即,在禁止玩遊戲效應下,孩子還情緒崩潰地吼出聲說:是不是你讓我刷碗,我刷完了,就給我玩手機」

如此一幕,直接氣壞了爸爸,一邊恨鐵不成鋼,還一邊咬牙切齒地表示說:

「讓你們看看俺兒子玩手機上癮到什麽程度,早上起床玩手機,中午玩手機,晚上玩手機,吃飯的時候還是在玩手機,真是把人氣得牙牙癢」

「看到我手上這棍子沒,我今天要不揍他才怪」

緊接著,爸爸一聲「你幹嘛呢,飯還吃不吃」,就開啟了一段「惡戰」

而兩個人不管如何爭吵,兒子的嘴裏一直在重復「還我手機」這句話

特別是面對爸爸的各種控訴聲,他更是不服管教地反問說:「憑什麽只說我,你吃飯的時候還不是刷影片,我吃飯玩手機還不是跟你學的」

是呀,父母是孩子的成長榜樣

如果一個家的餐桌上經常出現手機聲音,那定力再好的孩子也會受到幹擾,開始是好奇手機裏有什麽,到了後來就是偷玩手機、沈迷手機…

可若論起沈迷手機這件事,說到底還是缺少陪伴了

之前,有個讀初三的女孩,因為沈迷玩手機這件事,媽媽一氣之下把女孩的手機砸爛了

當時,女孩和媽媽大吵一架之後,還故意刺激說:「咂吧,砸吧,反正是花你錢買的,砸爛要買新的,還是花你的錢」

雖然媽媽當時一個勁保證「絕對不會買新手機」,可隨著後來的寄宿通訊需求,她又不得不重新買了手機

一直以來,媽媽都認為,她女兒之所以叛逆,是因為在買手機上沒能堅持住底線,才會被孩子隨意拿捏

可當我了解,他們家的真實狀況是「在家各自玩各自手機」後,我建議她每天晚飯後帶孩子去跑步

堅持一個月之後,不僅媽媽減肥成功,女孩的手機癮也在不知覺間戒掉了

這就是父母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與其不停地提醒孩子「別玩手機」、「不許玩手機」,不如大家一起放下手機,然後多陪陪孩子,做他們喜歡、又一直想要嘗試的事情

當孩子意識到:「這些事情,可比手機有意思多了」,那就是以身作則的成功之處

03

孩子動不動就哭

缺的是從細節上的鼓勵

一大清早,就聽到隔壁女娃娃在哭個不停

問起鄰居時,她滿臉煩躁地告訴我:

「哭哭哭,動不動就哭,感覺腦袋都要炸了」

「尤其是我們家是女孩,5歲以前幾乎每天都要無事哭好幾場,玩具掉了壞了哭,拼圖拼不好哭,我們說話語氣重點哭,雖然我知道哭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方式,可當孩子一天嚎四五場的時候,我所有的耐心都被耗得一幹二凈了,恨不得把她扔門外,要哭自己哭去」

聽到鄰居 滔滔不絕 地訴說著自己的委屈,我突然想到自己的小女兒讀幼稚園之前也是那樣

只不過,到了幼稚園大班之後,這種情況就慢慢消失了

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懂得慢慢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知道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再結合過去的經驗,我也總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發現:孩子動不動就哭,缺的是從細節上鼓勵

記得讀中班下半年開始,老師就要求孩子清晨簽到的方式,從以前的貼紙替換至簽名簽到

得知這個訊息後,小女兒就開始著急了,每天放學回家都纏著我說「媽媽,你教我寫名字好不好」

如果名字沒寫好、或者不會寫,還經常會急得大哭

那時候我總覺得這樣的性格太脆弱了,這點承受能力都沒有,可後來我發現女兒的進步,並經常當外人的面誇她努力後,我發現愛哭的背後不是脆弱,而是渴望得到認可和鼓勵

你的一句「加油,我相信你」、「不著急,慢慢來」,就能讓孩子沮喪的心起死回生,也給他們前怕狼後怕虎的擔憂裏增添了不少底氣

所以,父母就是孩子的成長底氣

如果你的孩子動不動就哭,看上去脆弱又敏感,那平時就要在孩子身上多下點功夫了,多發現他們身上的進步細節,你會發現孩子就是越鼓勵越有動力

04

孩子磨蹭拖拉

缺的是建立目標的動力

一家公園裏,每一種健身器材上都配有獨立的計時記錄

有一位媽媽路過看到,就特意把她的女兒也帶到公園一起健身

剛開始的時候女孩嫌累,還滿臉不悅地說:「這有什麽好玩的,真沒意思」

可隨著腳踏上漫步機觸及計時時,孩子健身的動作就根本停不下來了

1分鐘、5分鐘、10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看到女孩還在汗流浹背地運動著

仔細看螢幕上的數據,發現步數已經高至1500了

抱著好奇的目的,我問女孩「累不累」

女孩搖搖頭,還滿臉興奮地說「這一次,我一定要贏過媽媽」

這就是計時效應,也被稱為目標設定

一個孩子想要變得優秀,我們想要孩子做什麽都持之以恒,需要的恰恰是這種能力

受到靈感啟發,我回到家後,就給一向拖拉、磨蹭的大女兒買了一個計時器

先計劃每一科作業的完成時間,然後再定好計時提醒

就這樣,在一個計劃推動著另一個計劃、一個目標改變著另一個目標的影響下,孩子對學習的擺爛、磨蹭和厭學,也都奇跡般地自動消失了

還有一個女孩,是我所見過做事情有始有終的女孩

生活上,她計劃的事情非要達成目的才罷休

學習上,每天放學都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作業不寫完根本就不會出房門

這次暑假也是一樣,提前一個月就早早地把暑假作業寫完了,因為家裏就她一個小孩,還主動要求媽媽給她安排一個月的功課補習,理由是「在家裏太無聊了

如此積極優秀、還特別有規劃能力的孩子,可算是大部份家長的夢中情娃了,連蘭媽在內也著實被羨慕到了

問起媽媽是如何教育出這樣優秀的孩子時,她卻告訴我:

「沒有孩子是與生俱來、什麽都會,每一個優秀的過程也並沒有那麽容易,像我女兒剛開始也貪玩、磨蹭、還沒說幾句就委屈巴巴地哭了起來」

「後來,為了鍛煉她的玻璃心,我每天早上都會特意起早,然後帶著她晨跑,堅持一段時間後身上的軟弱才得到了改善」

「學習方面的磨蹭,我還為她繪制了每日計劃表,從幾點起床開始,每天的安排都是在心中有數的計劃範圍內」

看吧,沒有任何一個孩子生來就是問題孩子,他們只不過是暫時遇到困難,也缺乏建立目標的動力罷了

抱著這個思想去看待問題,也帶著幫孩子建立目標和動力的信念出發,那麽在陪著孩子一起克服困難的路上就簡單多了

那麽,關於養孩子需要缺什麽就補什麽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