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父母最大的遠見,就是不要兒女「大器早成」

2024-08-25育兒

作家張愛玲有句名言 :「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麽痛快。」

確實,張愛玲自己成名是很早的,讀書時期,參加倫敦大學遠東區入學考試,得第一名。二十多歲就是文壇裏的高人。

在愛情上,她不管不顧地愛上了已婚的胡蘭成,導致胡蘭成離婚,然後娶她。

再往後,她弄丟了婚姻,晚年也是淒苦的。

言歸正傳,很多家庭,父母都期待孩子大器早成,並沒有準備讓孩子大器晚成。

什麽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否則就覺得孩子沒有未來,家庭要崩塌了。

父母能例舉出很多大器晚成的人,如姜子牙,百裏奚,劉備等,但仍舊不期望自己的孩子也如此。

詩曰:「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縱觀人的一生,就會發現,不要兒女大器早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01

年齡趕不上才華,終將一場空。

歷史上,有「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似乎他們都是神童,但是他們都活得不太久,最遺憾的,應該是王勃。一篇【滕王閣序】,讓他被後人永遠牢記。

王勃在六歲,就能寫詩,十六歲就做官——朝散郎,並成為了沛王的老師。

沛王喜歡鬥雞,有少年應有的調皮搗蛋。於是,安排王勃寫了【檄英王雞文】。

王勃的文章確實精彩,不僅被王公大臣喜歡,還落到了皇帝的手裏。從政治的角度看,皇帝的幾個兒子爭鬥不休,這是天下大忌。因而,王勃被趕出長安。

帶著繼續求功名的心態,王勃投筆從戎,做了虢州 參軍,卻因為善心,收留了一位獲罪的官奴,再因為害怕事情敗露,謀害的官奴。一不留神,王勃也變成了罪人,還連累父親被貶。

作為父親的 王福疇,有沒有想過,王勃到底輸在哪裏?

首先,王勃不知道官場規則,也不懂什麽政治,因此暴露了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的缺陷。還如孩子一樣天真,帶著貪玩的心思,去寫什麽鬥雞之類的文章。

然後,對於官奴的處理,未必太急躁了,沒有采用任何的補救措施,而是在戰戰兢兢之中,做出沖動的決定。這是心智不成熟的體現。

最後,人生的目標是模糊的,到底當公務員,還是去當兵,還是從事文字工作?

有一位偉人如此評價王勃:「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

從王勃身上,體現了三個詞語 :「天真、急躁、自以為是。」 任何一個詞語,都是悲劇的征兆。

當父母逼著子女早成大器的時候,就會出現 「一頭蠟燭兩頭燒」 的內耗。一頭是父母在逼迫,一頭是孩子因為到處出風頭,洋洋得意。

智慧很多,心智幼稚,這是很矛盾的。就像大棚蔬菜,長勢喜人,但是拿出大棚,立馬就蔫了。

02

教育是有秩序的,千萬別搞亂了。

人要成熟,是要經歷風雨的。而孩子在少年時,處處被父母罩著,看過風雨,但是淋雨不多。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孩子,十幾歲就很成熟,他們往往是家境特別不好,小時候就被生活所迫。

不管怎樣,好的人生,一定是 「鍥而不舍,水滴石穿」。

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在生活中,龍應台也告訴兒子,不要急著成大人物,而是先把書讀好。讀書多了,以後會有更多選擇的余地,不是被社會逼得走投無路。

她還坦言,兒子小時候,一家人也會玩泥巴,抓蚱蜢,外出旅遊。

她告訴兒子,如何轉身離開父母,去獨自謀生,不要一直比成績。

若幹年過去了,她的兒子安德烈在英國某銀行做高管,人不在頂峰,但是積極向上。

我們總是狐疑,為什麽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不是這樣的,自己家的孩子,也好,只是進步很慢,以至於父母看不到。

如果有一天,你帶著孩子去見某個多年不見的熟人,熟人一定會驚訝地發現——這孩子,長高了,懂事了。

【顏氏家訓】有言:「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我們都希望兒女是人上人,卻不知道,人上人是要時間去見證,還要大量的智慧。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多是社會閱歷。

不積累閱歷,不形成自己的思維,什麽都跟隨父母的思維,那就是復制、黏貼,並沒有原創。

為什麽你看到兒女,那麽沒有用?因為你眼前的兒女,還是十幾二十歲。等兒女到了五十歲,你再看,就有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跡象了。

網上有句很中聽的話 :「與其雞娃,不如雞自己。」

父母成功,是兒女最大的榜樣;兒女成功,是父母最大的期望,而不是當下的奢望。

根據不同的年齡,制定不同的教育計劃,讀書目標;成年後,在既定的年紀,做既定的事情——工作、成家、育兒,不浮誇,不懈怠,秩序井然,好日子水到渠成。

03

沒有任何一個人,看一些「成功學」之類的書,就成大器了,誰不是熬出來的?

父母們,你不要用自己熬了多年後的姿態,去比對還沒真正踏入社會的兒女,這是不公平、不對等的。

父母們,隔壁家有亮亮,自己家有明明,不一樣有出息,但是都值得點贊,各有千秋。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父母已經自渡了,接下來,請允許你的兒女,也自渡。人的韌性有了,力量夠了,終究要厚積薄發。

心理學家衛埃爾凱特說:「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兩樣——根和翅膀。」

千萬別給孩子安裝了翅膀,卻忘記了讓孩子紮根,這一飛出去就永遠不能落地,想來都可怕。

一輩子幾十年,不長,但是紮根、吃苦、磨礪、思考的時間,總是有的。

人生呢,「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裏半」。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