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不能用薄荷治咳,應該用乾薑和細辛?

2023-12-13養生

導讀: 今天跟著王正公先生學習乾薑、薄荷、細辛治療痰飲咳嗽的不同之處。

乾薑、薄荷、細辛三味藥都具辛散作用,為治痰嗽常用之藥, 但由於效能不同,功效亦異,臨證套用,須加分辨。

1

幹 姜

乾薑為治寒飲痰嗽之要藥。

其味辛,其性溫,入肺、脾、胃、心、腎諸經,其有祛寒溫中,化痰飲,祛痰涎,止嘔吐之功。

臨床常配合桂枝、細辛、五味子、甘草以治肺寒咳嗽,痰涎稀薄如白沫者。

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咳痰不利,畏寒肢冷,口膩味淡之寒飲證,其效更捷。

余晚年病痰飲咳喘,平日常備乾薑數片,隨身攜帶,如遇氣候驟變,受涼而咳痰不利,就取乾薑少許嚼之,待滿口辛熱,徐徐咽下,稍移時,喉間痰即上運,咯吐爽利,咳喘亦平。

乾薑主要含辛辣素和姜油,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和交感神經之反射作用,以增強氣管壁黏膜纖毛的運動, 有利於流涎上運而咯出。

2

薄 荷

至於薄荷的作用則相反,特別是薄荷油所含的主要成分薄荷腦、薄荷酮等,能作用於感覺神經末梢而使之麻痹,外用有止痛止癢作用。

近世又有以薄荷油配入治咳藥中,服後使喉頭有冰涼感,於是喉癢之感消失,咳嗽也被暫時抑止。

實則用薄荷油止咳,弊多利少,尤其對外感咳嗽初起而痰多咯吐不利者,抑制了咳嗽,流涎得不到排出,將會導致胸悶氣急,其輕者咳嗽遷延不止,其重者,可致肺氣清肅失行而誘發感染。

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小兒支氣管哮喘等病癥,則更不宜套用麻痹感覺神經來抑制咳嗽的藥物。

有曰:薄荷辛涼,能疏散上焦風熱、清利咽喉、透發癮疹,宜風熱咳嗽用之,乾薑辛溫,宜風寒咳嗽用之,似乎符合中醫辨證。

但前人治風熱外感套用薄荷,都系湯劑煎服,煎後其所含揮發油大部已散發,而且配伍前胡、牛蒡子等以宣散風熱。

外感傷風咳嗽本系小病,體實者不治亦可自愈。

近世習用涼潤劑以止咳,把薄荷、川貝、竹瀝等列為治咳要藥,這是不符中醫辨證法則的。

3

細 辛

至於細辛,對寒飲咳喘藥效最捷。 但近世用者不多,畏其性烈勢猛。

方書有雲:「細辛量不過錢」,這是指研末吞服而言,確系經驗之談。試取細辛一莖於口內嚼之,舌尖頓感麻木,因而可作局部麻醉劑。

湯劑套用3~5克才能奏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心、肺、肝、腎諸經,功能外散風寒,內化寒飲,祛風濕,療痹痛。

【傷寒論】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都配用本品。

癸亥之夏,余感寒涼,頭痛鼻塞,惡寒而熱不揚,咳嗽痰吐白沫,苔白膩,不渴,纏綿旬日不愈。

後用桂枝湯加細辛、羌活、黨參,一劑而熱退,三劑而咳止。

又張姓少女,冬末春初。感寒咳嗽,服寒潤止咳藥,歷四月而病更甚,咳嗽無痰,日夜不止,氣急不能平臥,行動喘急,心悸神萎,證似虛甚。

余診,舌淡苔白膩,脈細小數,達一息七至,系寒飲痹阻肺絡,心陽不振,乃大實似虛之證。

初用麻黃湯加止嗽散,不效;後加入細辛5克、乾薑5克、當歸9克。

三劑咳稀略有痰涎咯出,氣急也稍平,脈細數相應有所改善,但苔仍白潤,舌質未見紅象,可知內伏寒飲之甚。

續予前方五劑,咳止,氣急亦平。隨訪年余,咳喘之癥未再復發。

中醫治痰嗽之癥,重在辨證,辨證首分新病宿恙、外感內傷,詳審寒熱虛實,然後立法選方。中藥重視性、味,性、味二者,以性為主。

乾薑、薄荷、細辛三藥,雖同具辛味,但有辛涼、辛溫之別,各具其特性、功效。

醫者必須詳審其效能,才能對癥下藥。用藥猶用兵,臨證立法遣藥,猶如臨陣用兵遣將,遣將不當則兵敗,用藥不當則疾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