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藥穴位貼敷與針刺療法在治療風寒濕痹型關節炎上有哪些區別?

2023-12-09養生

中醫主要從筋、骨、肉三方面認識KOA的發病。

病因病機有標本的不同,本屬虛屬屢,總歸於肝脾腎不足,筋肉骨失養; 而標屬實屬痹,總歸與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以及痰癖等病理產物阻滯經絡相關。

治療時強調骨正、筋柔、肌勁,因此臟腑上多選取肝、脾、腎三臟。故治法上多用補益肝腎以治本,而兼用調和營衛、祛風散寒、清熱利濕、活血化癖等諸多治法以治標。 取穴主要從局部取穴、經絡辨證選穴、經筋辨證選穴、臟腑辨證選穴四個角度出發。

綜合來看,對KOA具體病因病機以及治則治法的論述,古今都未有高度統一的說法。 中藥外用幹預KOA是多通路、多靶向的,可以從多個方向延緩和阻止II型膠原的破壞,進而保護關節軟骨,截斷KOA的發展。

此外,在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方面,外用藥物的劑量與降低振幅還存在一定的負相關性。 而針刺治療KOA同樣也是多通路、多靶向的,除了常見的炎癥通路與局部鎮痛方面,尚有恢復力學平衡、改善局部迴圈、滅活激痛點、中樞性鎮痛等方面。

針刺可以透過減輕深層肌肉的肌肉張力、提高因廢用而屢軟的肌肉的肌力,從而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改善力學失衡。 此外針刺帶來的機械性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迴圈,這不僅能加強膝關節周圍的營養供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膝周的代謝產物堆積。

從現代激痛點的角度出發, 中醫部份傳統輸穴與激痛點存在一定的交叉性,針刺滅活激痛點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以疼痛、僵硬為主導的部份病癥。

研究表明慢性KOA患者由於長期疼痛,參與調控疼痛感覺與認知的腦區有所改變 ,而針刺可以從此等角度減輕KOA的疼痛,以及調控由長期疼痛導致的異常認知。

綜合調理時要求動靜結合,可結合太極拳等運動鍛煉,達到靜以養傷、動以行血的目的力方式可運動負載但運動過程中需要註意正確的發力方式以及適當的運動強度。 不正確的發會加重膝關節力線偏移,而過高的運動強度則可能會使膝關節承受過大的從而加速膝關節損傷。

從KOA的臨床表現來看, 疼痛、僵硬、功能障礙為最主要表現,因此從中醫角度治療本病時應當重點考慮止痛舒筋、滑利關節。

貼敷處方藥性以溫性為主,重點歸肝、脾胃、腎經,功效以溫經止痛、化濕通絡、調筋養骨為主 ,因此本貼敷主要針對以寒濕為病理因素、以肝脾腎為主要病變臟腑的痹證,所以風寒濕痹型最為對證。

據研究,東北地區KOA患者中以風寒濕痹型最為常見,這可能與寒冷多風相關,寒則傷陽、凝滯經脈,風則開泄、引邪內入。 從貼敷處方與患者招募難易度考慮,本研究目標證型為風寒濕痹型。

由於針刺療法為臨床證實的有效療法,因此臨床試驗時需要使用雙模擬法(即安慰針刺聯合真貼敷、真針刺聯合安慰貼敷)來消除幹預形式上的差異,避免試驗結果受到幹擾。 臨床上貼敷的安慰劑較容易實作,例如可使用對目標病癥無藥效作用的粉末加上顏色模擬劑調制而成。

由於施術人員與受試者均無法分辨真貼敷與安慰貼敷,因此可以達到雙盲。 相比之下安慰針刺的設立難度卻較高,目前安慰針刺常用的方法有鄰近淺刺法、無關輸穴法、鄰近假穴法、安慰針具法四種。

鄰近淺刺法為在目標穴附近淺刺操作,此操作雖然能給患者帶來較為逼真的針刺體驗,但這種操作方法有兩種弊端,其一是無法避免阿是穴, 其二是無法避免對皮部的刺激而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無關輸穴法為尋找一處與本研究病癥無關的輸穴行針刺操作。

與鄰近淺刺法相類似, 雖然也能給患者帶來較為逼真的針刺體驗,但是無法避免針刺的整體調節效應,同時也無法滿足患者想要針刺患處的心理預期。

鄰近假穴法為在目標穴附近尋找一處不在經絡循行線上且為非穴位的點行針刺操作, 要求除點位不同以外,其余操作應當與真針刺相同。

這種操作同樣無法避免阿是穴的存在,且真實的行針手法很可能在無意中滅活針下可能出現的激痛點,從而產生較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輸穴的數量是在不斷增加的,很可能選取的「假穴」是尚未發現的「真穴」。

單味藥分析

白附子有祛風痰,定驚搐,止痛的功效,氣大溫而有小毒。 【本草分經】認為本品有較為突出的行散開通之力,尤擅開通諸寒濕痰凝。現代研究表明,在抗炎、鎮痛方面,制白附子相比於生白附子效用更強且毒性更低。

中醫認為續斷對於肝腎虧虛、邪氣阻滯的KOA具有一定治療作用。 在理傷方面,【衛生簡易方】曾記載續斷葉搗爛外敷用於跌打閃錯的驗方。而體內以及體外試驗均表明續斷皂普VI能顯著降低破骨細胞生成率,緩解關節炎的骨破壞。

【神農本草經】認為杜仲可以益精氣、堅筋骨,尤其對腰膝足等肝腎所主部位出現的虛性疼痛療效最佳。 研究表明,杜仲在炭制後在抗炎、消腫、鎮痛方面更為突出,且無論急慢均可良好止痛。【神農本草經】認為牛膝可以治療「膝痛不可屈伸」。

研究表明牛膝可以從抗炎、保護關節、加強關節周圍營養供應、轉運代謝產物的角度治療KOA,這從實驗室角度證實了牛膝可以主「筋骨痛風」以及牛膝具有的「逐血氣」的功能。 木瓜在KOA的治療過程中,主要發揮柔肝舒筋、活絡化濕的作用。

透骨草最善於「透骨通竅」,【本草綱目】言:「治筋骨一切風濕,疼痛攣縮,寒濕腳風。」因此臨床套用時,不必辨虛實,凡風寒濕邪氣引起的肢體經絡病即可配伍使用。 【滇南本草】中記載單味透骨草煎湯外洗即可治療風寒濕痹。

大量研究證明,透骨草不僅可抗炎鎮痛,更能抗過敏。 因此在套用貼敷治療風寒濕痹型KOA時配伍使用透骨草,不僅能起到直接治療作用,更能防止藥物以及膠布等引起過敏反應。【神農本草經】認為無論風邪為由外而入或自內而起,全蠍均有較為理想的作用。

全蠍與透骨草之「透」性有相似之處,透骨草主「透骨通竅」,而全蠍主「穿筋透節」, 二者配伍除自身的治療作用之外,還能有效引領其他藥物透達筋骨,從而實作筋骨同治。

木香味辛苦而性溫燥,具有濃烈的異香,中醫認為木香可以梳理一身之氣、治療一切氣痛,【藥性論】總結木香尤其善於開通「積年冷氣」。 木香中的化學成分多樣,以倍半菇類為主。當歸非但可內服,也可外用治療筋骨傷痛。

據現代研究,當歸含有多醣類、揮發油類、苯酚類、阿魏酸等多種抗炎鎮痛物質, 可以透過抑制炎癥因子和趨化因子的釋放、提高抗炎因子含量、阻斷疼痛的放大傳遞等多種途徑共同起到抗炎鎮痛的效果。

【本草備要】稱延胡索為「活血利氣第一藥」,據研究經過醋炙後的延胡索止痛作用優於生延胡索。 延胡索中的生物堿可以從中樞和外周兩方面起作用,從而達到鎮痛的效用 。而且延胡索能夠透過調節神經遞質、炎性因子等物質的水平起到抗炎鎮痛的作用。

川烏功效為祛風除濕、溫經止痛,川烏輕疏溫通,祛風逐寒、除痹破積的功效極為突顯。特別的是川烏在持續一段時間作用於機體後,仍然能表現出良好的鎮痛效應。 透過影響與調節炎性細胞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核因子等,從而起到抗炎、鎮痛、保護軟骨的作用。

馬錢子功效為通絡止痛,散結消腫。古時多用於治療狂犬咬傷、廣瘡結毒、痹痛、瘤癮積聚、喉痹、耳道流膿等。 而砂燙後的馬錢子不僅能在保留鎮痛功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而且還能提高透皮吸收率。

現代研究認為馬錢子在治療KOA的過程中,不僅僅能起到抗炎鎮痛的效果,更能透過影響骨與軟骨的生長發育和重吸收的方式來改善KOA的病情。 【本草易讀】記載白芥子外用可治療麻痹毒腫、損癖疼痛,【本草備要】認為此功效透過豁痰利氣而間接實作。

【本草正】記載用醋或水調白芥子末後外敷可治療腫痛痰核。現代研究表明白芥子能幫助延胡索加強透皮作用,其中對延胡索乙素的作用極為顯著。 因此延胡索與白芥子合用,不僅能增強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率,更能相互加強化癖散結止痛的作用。

中醫認為杜仲、牛膝、續斷、當歸配伍以補腎強骨、逐癖通經;白附子、白芥子配伍以祛風除痰、止痛散結;透骨草、全蠍、木瓜配伍以穿筋透骨、舒筋活絡 ;木香、馬錢子、延胡索、川烏配伍以活血行氣、溫經止痛。

現代醫學認為杜仲聯合續斷能有效促進血管新生,加強關節周圍血運,以達到增加關節營養供給與減少炎性物質堆積的作用。 此外二者配伍可以直接調節骨代謝,加強骨骼生成與成熟、抑制骨骼破壞。

這從微觀角度印證了杜仲與續斷可以相須為用,二者配伍能夠強化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的功效。 牛膝與續斷相配合,同杜仲聯合續斷有相似之處,也可以協同增效,從減輕炎癥、抑制細胞雕亡、恢復關節周圍血運等方面共同達到保護關節、減輕病情的目的。

網絡藥理學研究表明當歸配牛膝可以從抗炎鎮痛、抗成骨細胞雕亡、修復軟骨的改善。 而白芥子與延胡索配伍能相互加強透皮作用且增強其他藥物的透藥性,諸藥合用,補肝腎虧虛之本、祛風寒濕邪之標、止主癥之痛,從而標本同調、證癥同治。

取穴處方分析

據統計研究, 內膝眼、犢鼻、陽陵泉、血海、梁丘為針灸治療KOA最常選用的前五穴,具有較高的認同度。

其中內膝眼為奇穴,而犢鼻與內膝眼相對,位於外膝眼處。二穴位於骸韌帶內外側,對於膝部疾療效確切。 針刺時均要求斜刺入關節腔內,從而發揮輸穴的近治作用。正由於犢鼻與內膝眼二穴處針刺可以直接刺激到膝關節腔內部的結構,因此二穴為治療KOA最常用的對穴。

二穴相配伍,一內一外,相須為用共同發揮舒利關節、快速止痛的作用。 血海顧名思義為精血大量匯集之處,中醫認為刺激此輸穴可以調節精血,不僅能補不足之精血,也能損有余之癖血。補精血則可以養肝柔筋,損癖血則可以化癖通絡。

因此可以治療肝腎虧虛、病理產物阻滯經絡之KOA。 從解剖而言,本穴之下為股內側肌,股內側肌不僅是膝關節發力的重要肌肉,更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因此刺激本輸穴可以啟用股內側肌、恢復膝關節穩定性。

梁丘為胃經之都穴,而陽經之都穴為治療腫痛的要穴。而本穴正值膝周,又位於股外側肌與股直肌之間。 因此從中醫角度而言刺激本穴可以治療膝部腫痛;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可以啟用股外側肌與股直肌,發揮與血海相類似的功能。

血海與梁丘配伍同樣為一內一外,其左右同調使膝部力線平衡從而恢復膝關節穩定性。陽陵泉為筋之會,主治經筋病。 而中醫認為膝為筋之府,膝部為筋肉匯集之處,因此刺激陽陵泉可以啟用經筋的生理功能,達到骨束關節利的正常狀態。

因此針刺膝周之內膝眼、犢鼻、血海、梁丘從中醫角度言含圍刺之意,上下內外同調而治療KOA;從現代研究而言此四穴可以啟用股四頭肌、增強關節穩定性、中斷惡性迴圈。再配「筋會」陽陵泉,以增強舒筋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