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2023-12-27養生

中醫學裏艾灸治病、防病的歷史悠久,尤其對於陽氣不足、身體偏弱、怕冷、手腳發涼、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透過艾灸能達到 補益氣血、條暢經絡、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的作用。艾灸能從整體上改善人體功能,不僅能防治邪毒侵襲,還能搶救危重癥患者。下面介紹中醫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裏

足三裏可以健脾胃,不僅能讓人強壯,還能延年益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該穴的主治範圍廣,主要管轄消化系統,同時對迴圈系統、泌尿生殖系統也有諸多益處。 溫灸足三裏,能強健脾胃,啟用免疫力,加強新陳代謝,排除人體內濁氣 。用艾條溫灸雙側足三裏30分鐘,使局部皮膚微見潮紅,每天灸1次,連續灸3天,灸完後喝點姜棗茶(生姜3片、大棗5個掰開煮茶)。

具體位置: 坐位屈膝,先確定犢鼻的位置,自犢鼻直下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犢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

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它是幹什麽的,人體相當於房子,建房子一定要有頂梁柱,身柱就相當於我們身體的頂梁柱。身柱歸屬督脈,位於後背部兩個肩胛骨的中間,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其在兩肺之間,跟肺氣、肺的聯絡非常密切。督脈為「陽脈之海」, 刺激該穴可宣肺清熱、寧神鎮咳、補氣壯陽、益智健腦

艾灸時,自然正坐,略向前低頭,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身柱,在距離皮膚3~4厘米處進行艾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灸10~15分鐘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頻率為隔日一灸,1周後可改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關元

「元」代表人體的元氣,「關」就是把元氣收好,不亂消耗。關元能讓人體元氣快速恢復,從而更好地抵禦外邪。關元治療的疾病非常廣泛,因為它是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任脈之會,又是小腸募穴。 它既能補腎,又能健脾,還可調肝,且對小腸的活動有益。 關元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關,真氣之所存,元陰元陽交關之所。如果覺得平常免疫力較低,可以嘗試用一下這個穴位。

具體位置: 在臍下3寸、腹部正中線上。

第四要穴:氣海

氣海和關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處,但氣海有其獨特之處,海即是廣大,能源源不斷提供給我們抵禦外邪的力量,這個力量我們稱之為「氣」。因 該穴主治各種氣病 ,如氣喘、臍下冷氣上沖等,故名氣海。它對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略勝於其他穴位。

灸氣海時需要註意一點,陽盛體質者必須配合灸足三裏以瀉火,常須調護脾胃;如果沒有發泡,不宜服用熱藥,發泡則不宜服用涼藥。孕婦禁灸。氣海與關元,兩者皆為任脈腧穴,均具有益氣作用,可作為日常保健穴。

具體位置: 氣海在關元的上方,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2橫指處,即為此穴。

第五要穴:內關

內關很多人可能都聽過,比如某人生氣了,感覺胸悶,容易嘆氣、憋得慌,用手點按此穴10分鐘,癥狀就消失了。 這個穴位能緩解郁悶和緊張。 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可能因為某些刺激突然感覺胸悶痛,這時如果有速效救心丸需要趕緊掏出來吃幾丸,如果忘帶了也不要著急,趕緊掐按內關,很快也能緩解。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不知什麽原因突然胃痛,還伴有打嗝,此時如果沒有合適的藥物,也可以點按內關,多數時候癥狀也能明顯減輕。另外,暈車或惡心時也可以點按內關。有一個口訣叫「心胸內關求」,也就是說 心臟、肺、胃等胸部周圍的疾病都可以找內關進行治療 。這個穴位既可以按揉又可以艾灸,非常方便。

具體位置: 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從腕橫紋向上3橫指,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手臂內側可觸摸到兩條索狀筋,握拳用力屈腕時明顯可見)之間的凹陷中,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第六要穴:大椎

大椎是治療肺系疾病的特效穴 ,對於各個證型的普通感冒,特別是剛發病的時候,拔罐20分鐘就可以很快恢復。普通感冒有發熱的患者可以用三棱針或測血糖的針點刺大椎七八下,然後拔罐即可。如果是體質比較虛弱的患者,可以直接灸大椎20分鐘。大椎用好了還能治療很多疾病, 臨床廣泛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 ,如鼻炎、咳嗽、癲癇、頸椎病、面癱、高熱、痤瘡、腦供血不足等。督脈總督諸陽經,為陽脈之海,可宣通一身陽氣,具有宣肺理氣、降逆平喘之效。

具體位置: 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第七要穴:天樞

天樞位於腹部, 主要調理消化系統功能,對一些婦科疾病也有良效 。它能健脾和胃,還能通調腸腑,讓腸道的氣機通暢,對肺功能的恢復也大有裨益(肺與大腸相表裏)。天樞可以和肺俞搭配,能更好地解決肺的問題。

具體位置: 臍中旁開2寸處。

第八要穴:肺俞

一看名字就知道這個穴位 跟肺有關系 ,如果有咳嗽等問題,可以找人幫忙用手點揉該穴位10分鐘,一般會有所緩解。這個穴位可以搭配上述任何一個穴位,能把正氣調動到肺,有利於人體更加精準地進行治療。

具體位置: 第3胸椎棘突旁開1.5寸,可以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先確定大椎的位置,由大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3胸椎),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