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川大教授舒大剛談【本草綱目】:為什麽李時珍會選擇四川作為成書地之一?|尋路本草

2024-07-05養生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兼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舒大剛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劉彥君 伍勇 肖洋

「炎皇覽眾草,異種多西州。」宋末元初之際,文天祥揮毫寫下【贈蜀醫鐘正甫】,字裏行間,思緒跨越時空。「西川」,正是古韻繚繞、歷史悠久的四川。

四川,自古便享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巴蜀璀璨文化與獨特自然氣候相輔相成,共同孕育了眾多中醫大家,培育了豐富多樣的川產藥材,更積澱了深厚而濃郁的中醫藥文化底蘊。

川派中醫藥,如同一條歷經千百年洗禮的河流,愈發顯得博大精深。更有傳說言及李時珍在編纂【本草綱目】這部醫藥巨著時,其初稿誕生於四川蓬溪之地。

這一傳說,不禁為四川的中醫藥文化平添幾分神秘,引人遐想:為何這位偉大的醫藥學家會選擇四川作為他完善巨著的靈感源泉?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兼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舒大剛提出了這一令人深思的問題。

「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

探討【本草綱目】的璀璨光芒時,舒大剛教授獨辟蹊徑,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論其精髓,更需追溯李時珍緣何踏足巴蜀。」在他看來,這一抉擇背後,實則交織著多重深刻動因。

巴蜀之地,以東經103°子午線為界,東西景致迥異。東部盆地溫婉,丘陵山壑交織相映成細膩畫卷;西部高原巍峨,雪山皚皚,冰川閃爍,峽谷深邃,草原無垠,展現大自然無盡壯闊雄渾。

正是這樣多樣化的地形地貌與復雜多變的環境氣候,孕育了巴蜀地區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構築了全國罕見的自然生態系垂直帶譜,使之成為中國中藥品種的寶庫,植被類別之豐富,堪稱全國之冠。

四川石斛

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的數據,更為這一論斷提供了有力支撐:四川境內,植物、菌類、藻類中藥材種類多達7290種,常用中藥材重點品種占據全國85%的份額,大宗中藥材產量更是穩居全國三分之一,實為名副其實的中藥材重要基地。其藥材之歷史悠久、品種之獨特、質素之優良,皆為世人所稱道。

舒大剛追溯歷史長河,巴蜀不僅是珍貴中草藥的搖籃,更是中醫藥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便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而【神農本草經】的形成與保存,亦與巴蜀緊密相連,這份淵源,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自神農氏始,巴蜀便以其在草藥資源上的卓越貢獻,成為後世醫者不斷挖掘的寶藏。從本草學的視角審視,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無疑為巴蜀之地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本草學發展的起點與搖籃。

「因此,李時珍選擇巴蜀作為深入研究的舞台,絕非偶然。」舒大剛說,而是基於其豐富的中草藥資源、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以及作為本草學發源地的不可替代性。這一選擇,不僅是對自然恩賜的珍視,更是對中醫藥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蓬溪李時珍紀念館

「傳世醫書可為創作藍本」

歲月悠悠,【神農本草經】之光輝雖漸趨隱晦,其精髓卻幸得蜀中才俊唐慎微以【證類本草】之鴻篇巨制,得以完整記錄,傳承不絕。

舒大剛娓娓道來,書中將中藥分類為天藥、地藥、人藥,皆蘊含君臣佐使之配伍哲理。此中深意,恰恰正好受蜀地天皇、地皇、人皇哲學思想的深遠影響。

四川鹽邊桑葚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藥聖李時珍在編纂【本草綱目】這一醫藥學巨著時,其靈感與根基,皆深深紮根於蜀土。唐慎微之【證類本草】,作為李時珍修訂工作之基石,不僅收羅藥物、醫方之廣泛全面,且配以精繪插圖與詳盡性味解析,堪稱北宋時期本草學之巔峰之作。李時珍於【本草綱目】序言中對其推崇備至,直言不諱其創作之靈感源泉。

而另一位蜀中才子楊慎,雖遭貶謫雲南,歷經坎坷,卻以不屈之誌,寄情山水,筆耕不輟。他不僅為白族修史,更編著【滇南本草】,詳述雲南熱帶地區之本草風貌,其學術貢獻跨越地域,影響深遠。「據傳,楊慎之【滇南本草】初稿,亦曾贈予李時珍。」舒大剛說,這為【本草綱目】之編纂再添一抹蜀地風情。

舒大剛強調,對於【本草綱目】之研究,不應僅停留於書卷本身,而應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歷史文化、物產資源及氣候條件,尤其是巴蜀地區在中醫本草領域對李時珍之深遠影響。李時珍此行目的明確,旨在探尋本草之根,追溯中醫之源,以此推廣本草研究,並向歷代本草先賢致以崇高敬意。

「整個巴蜀在本草學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舒大剛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蜀地深深的自豪與熱愛。他深知,唯有深入挖掘與傳承,方能不負先輩之遺誌,讓中醫本草之智慧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尋路本草更要尋路巴蜀文化」

「尋路時珍非核心之所在,實則是一種象征性的啟迪,意在喚起對中醫藥文化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索。」在舒大剛看來,歷史文化如中藥引子,流淌於文化長河,不直接療疾,卻引領文化療效展現,深邃廣博,緩緩浸潤人心。

他言辭間透露出的,是對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深切期許,以及對中藥資源開發的熱切展望。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談及巴蜀之地,尤其是遂寧蓬溪,舒大剛強調,應聚焦於展示其獨特的中醫藥文化魅力,讓這片土地上的瑰寶得以熠熠生輝。他提到,打造本草文化品牌的關鍵,在於實作中醫藥文化的本土化表達,深入挖掘並廣泛傳播那些尚未被充分認識的本土資源。

這些資源,如同被時光塵封的珍珠,一旦得到精心打磨與展示,定能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綻放異彩。

巴蜀大地,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這些藥材不僅種類繁多,而且藥性獨特,功用廣泛。更令人稱道的是,巴蜀地區還保留著悠久的食療本草文化,將中醫藥的智慧融入日常飲食之中,實作了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雙重目的。

四川蓬溪種植的佛手

舒大剛認為,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不僅是對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的生動詮釋,也與當前醫療衛生事業「預防為主」的導向高度契合。

「我們應在巴蜀大地深入挖掘並突出展示其在中醫藥領域的領先地位和開創性貢獻。」舒大剛直言,早在【山海經】中,便載有川東巫醫並列,彭祖養生術源遠流長。

而成都天回老官山西漢墓出土醫簡【天回醫簡】,雖字數少於馬王堆醫書,但理論系統,醫學門類廣,學術成熟,臨床價值高。此發現為四川首次,也是中國醫學簡牘考古的重大突破,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經研究者論證,基本可以論定醫簡中反復提及的「敝昔」便是傳說中的「神醫」扁鵲,而天回醫簡極有可能是失傳兩千多年的扁鵲醫書。

從神農本草的保存地到首部食療本草的編纂,從海藥本草的先河開創到婦產科專著的誕生,乃至種牛痘的最早記錄……這些輝煌成就不僅是巴蜀人民的驕傲與榮耀,更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我們有責任也有使命去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讓中醫藥的智慧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