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寬街·明醫說】熱天不能喝冰水?大口喝水傷身體?一文講清科學飲水

2024-07-08養生

夏至剛過,天氣炎熱,不少人稍微一動便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導致人體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嚴重者引起中暑,但一杯冰水下肚就能解暑消渴嗎?夏季科學飲水又有哪些註意事項呢?

科學飲水第一問:

水喝多少合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夏季人體出汗多,對水的需求量增大,可適當多飲水,最好外出時隨身帶水,方便及時補充。口渴、排尿次數及尿量減少、尿液顏色變深都是機體發出的缺水訊號,因此在這些癥狀出現前就要主動喝水。但水也並非喝的越多越好,當水的攝入量超過了腎臟的排出能力(0.7-1L/h),容易引起電解質紊亂、細胞水腫,嚴重者出現腎功能受損、顱壓增高,所以喝水宜少量、多次、小口慢飲。

科學飲水第二問:

水溫多少合適?

烈日炎炎,喝水的溫度越低越好嗎?其實不然,出汗是人體散熱的主要方式,飲用冰水並不能起到消暑降溫的作用,反而人體為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需要體內釋放熱量來調節。此外,飲用冰水還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一次大量飲用冰水還會引起胃粘膜毛細血管收縮,嚴重者導致胃出血危及生命。夏季飲水莫貪涼,建議飲用常溫水,水溫以10-40℃為宜,在補充水分的同時,又可促進血液迴圈,促進排汗,起到降溫散熱的效果。

科學飲水第三問:

哪種水更適合?

相比果汁、奶茶、濃茶、咖啡,白水(包括白開水、直飲水、純凈水、礦泉水)是夏季的補水佳品。果汁、奶茶含糖量較高,飲用的同時無形中增加熱量攝入,且容易養成嗜甜的口味,對健康不利。濃茶或咖啡會刺激胃粘膜,抑制營養的吸收,令人興奮,影響睡眠,不宜長期大量飲用。但如果高溫下時間長或戶外運動,應選擇糖鹽水或運動飲料,以補充出汗損耗的水分和電解質。

科學飲水第四問:

特殊人群喝水有哪些註意事項?

①長期便秘的人群,可選擇晨起空腹飲用約300ml溫水,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糞便的含水量,緩解便秘。

②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如無特殊禁忌,每日應適當增加飲水量,以促進尿酸排泄。

③對於有心腎功能不全、腹水、水腫的患者,喝水要量出為入,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劃飲水方案。

科學飲水第五問:

夏季飲水中醫有哪些推薦呢?

中醫認為夏季天氣炎熱,易傷津耗氣,為防暑熱傷人,飲食應清淡、多吃酸苦,而進入伏天後水濕較重,避免濕邪困脾,應重視養脾、健脾,多吃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食物。此外夏季五行屬火,與心相應,心火雖旺,但由於汗出較多、天氣炎熱或飲食辛辣,心陰更易受損,所以又要註意養心、護心。在此為大家推薦幾款適合夏季食用又能補充水分的食療方,助大家安心度夏。

【薏陳茶】

炒薏苡仁30g,幹橘皮10g,綠茶3g,可健脾化濕,理氣化痰。

制法:先用加水將薏米煮熟,然後加入橘皮和綠茶,繼續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代茶飲,頻服。

【雙耳湯】

幹銀耳,幹木耳各20g,冰糖適量,此為3-5人份。可益氣滋陰、養血活血,適合夏季汗出較多、乏力、睡眠不佳時食用。

制法:將幹銀耳、幹木耳水泡發洗凈,加水適量小火煮至爛熟,再加入適量冰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常溫或冷藏後味道更佳。

【大麥湯】

大麥100g,生姜汁、蜂蜜各適量。可清熱、通淋、止痛。

制法:大麥洗凈加水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生姜汁、蜂蜜,攪拌均勻即可,作代茶飲。

【玉米粉粥】

玉米粉50~100g, 粳米100~150g,此為3-5人份。可健脾和胃,益肝寧心,對於糖尿病或血糖偏高者不宜食用。

制法:粳米洗凈,加水煮至九成熟, 然後加入事提前冷水調稀的玉米粉,攪拌均勻, 倒入鍋中小火煮沸,待米煮爛熟,粥稠後關火,根據口味可加入適量冰糖,常溫食用。

此外,白扁豆、綠豆、西瓜、蓮子、蕎麥、甘蔗、豆漿等食材清涼甘潤,均可煮湯或榨汁食用來清熱解暑,而像西紅柿、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芒果等酸味食物多有斂汗止瀉、生津解渴、促進食欲的作用,在夏季也可適當多吃,但對於慢性胃腸疾病、體質虛弱、伴有寒證的人來說,即使在夏季酸苦寒涼之品也不宜過多食用。

營養門診簡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營養科,為全國首批【營養食療科建設與管理指南(2018)】試點單位,於2023年獲得「北京市青年文明號」稱號。營養科主要負責院內患者臨床營養治療,同時開展臨床營養相關教學、科研等工作。

營養科下設營養門診,主要針對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等代謝性疾病患者,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腦梗死、肥胖病、長期管道餵養、手術後恢復期等具有營養風險者,以及孕婦、乳母、老齡等需要特殊飲食指導者。開設腫瘤相關性厭食專病營養門診,為腫瘤患者實施個人化的全程營養管理,減輕患者的厭食癥狀,防治營養不良。中醫院營養門診利用西醫臨床營養學理論對就診患者實施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估、規範全日營養素攝入,同時發揮中醫「辨證施膳」及「藥食同源」的理論優勢,中西醫結合營養治療對患者進行膳食指導,達到病人恢復健康、維持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