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使用連陳湯治療肥胖T2DM(痰濕內阻型)有什麽臨床療效?

2023-12-07養生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被列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目前DM全球患病率為10.5%,預計2045年達到12.2%。中國是DM人數最多的國家,成人DM患病率為11.2%,且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 DM引起的代謝紊亂可以對各器官系統造成損害,導致殘疾甚至危及生命。DM已然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占DM的絕大多數。90%的T2DM患者都表現為超重或肥胖,肥胖是T2DM的先行因素,也是T2DM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長期肥胖的人,患T2DM的風險也增加。

肥胖T2DM病因機制復雜,仍未完全明確,但多被認為是遺傳和環境等多因素互動作用的結果, 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其關鍵的病理基礎。目前針對肥胖T2DM的治療,西醫主要選擇兼有減重作用或對體重影響比較小的降糖藥物,如雙胍類、GLP-1受體激動劑、SGLT2抑制劑及α-糖苷酶抑制劑,必要時也會行手術的方法達到調節代謝的目的。

這些治療手段雖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大都有一些副作用,且在改善癥狀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紊亂與肥胖T2DM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聯系, 調節腸道菌群成為治療肥胖T2DM的潛在新途徑。

中醫藥治療肥胖T2DM歷史悠久,具有多靶點、多途徑、藥效溫和等治療優勢。多項研究證明,中醫藥透過增加腸道有益菌群、改善腸道通透性、提高腸道免疫功能發揮改善糖脂代謝、減輕IR的作用。 中醫藥靶向腸道菌群治療肥胖T2DM成為熱點研究方向。

T2DM屬於中醫「消渴病」的範疇,仝小林院士結合現代DM的疾病特點和發展規律,將DM重新命名為「糖絡病」,將以肥胖為根源的T2DM歸屬於「脾癉」的範疇, 並指出其演變大致分為郁、熱、虛、損四個階段。

醫師基於長期的臨床經驗,亦認為肥胖T2DM患者由於長期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使機體處於一種郁滯、壅滯的狀態,早期表現以「痰郁」「濕郁」為主,確立了「祛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基本治療原則,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創立「連陳湯」,臨床用於治療痰濕內阻型肥胖T2DM患者。

肥胖T2DM西醫病位在「胰」,中醫病位在「脾」。脾位居中央為孤臟以灌溉四旁,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脾主運化水液,為水谷精微代謝的主要臟腑。若脾運健旺,則氣血充盛,五臟正常執行。若脾失健運,精微不化,輸布障礙,不能布散周身,則致水濕停聚,痰飲內生,日久發為肥胖T2DM。

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本,腎主水,主司開闔,水谷精微代謝亦有賴於腎。 水液入胃後,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對水谷精微布散轉輸,上歸於肺,肺通調水道,宣發將水液布散體表,肅降將水液下輸腎和膀胱,腎攝納水液,透過蒸散氣化作用,一方面將清者再度上輸,另一方面將濁者從尿道排出。

肥胖T2DM患者年老體衰,素體腎虧,或病程日久及腎,腎氣化失職,開闔不利, 水液轉輸代謝失常,致清濁難以升降,釀生痰濕,痰濕之邪伏於體內,耗傷正氣,阻滯氣血執行,瘀於腎絡,進一步損傷腎臟蒸散氣化功能。

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講,脾腎功能失調為肥胖T2DM發生、發展的原始動力,痰濕之邪為肥胖T2DM的主要病理因素,並貫穿疾病始終。 研究發現,肥胖T2DM患者以痰濕型最為常見。

經橫斷面調查及分析指出,肥胖T2DM患者中醫體質以痰濕質為主,構成比占27.5%。【素問·至真要大論】言:「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可知脾失健運是痰濕形成的關鍵環節。【靈樞·本輸】記載:「大腸、小腸皆屬於胃」, 腸道菌群與脾胃生理病理相似相通,互相影響。

在生理方面,腸道菌群居於腸中,其增強免疫、促進消化吸收和營養代謝的功能與脾胃調節水液代謝、化生氣血的功能相呼應。在病理情況下,腸道菌群紊亂最先表現為脾胃受累,出現腹瀉、便秘、納呆、腹滿腹脹等癥狀,脾胃既虛,水谷精微運化失調, 進一步加劇腸道菌群紊亂,形成惡性迴圈,為肥胖T2DM的發生、發展提供病理基礎。

腸道菌群與脾胃的關系為臨床從「調脾」改善腸道菌群治療痰濕內阻型肥胖T2DM提供理論依據。 醫師從事內分泌臨床研究二十余年,發現肥胖T2DM患者大多表現為倦怠乏力、頭身困重、脘腹痞滿、大便粘膩,認為此類患者為痰濕之邪作祟。

肥人飲食不節,喜食肥甘厚膩,加之驕逸惡勞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損傷脾氣,致使水谷精微運化無力,氣血津液輸布異常,膏濁脂淤積體內,釀生痰濕。痰濕之邪既成,清濁難以升降,壅滯中焦,而成「糖毒濁邪」,發為消渴之癥。

醫師針對痰濕這一關鍵致病因素,確立祛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基本治則,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創立連陳湯,臨床套用於痰濕內阻型肥胖T2DM患者取得較好療效。 連陳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炒白朮、澤瀉、黃連、佩蘭、荷葉、絞股藍、紅曲、炒神麴組成。

君以半夏,辛溫性燥,善於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臣以陳皮、白朮、茯苓、澤瀉、荷葉、佩蘭,陳皮理氣行滯,寓有「治痰先治氣,氣順則痰消」之意,與半夏相配,相輔相成,增強燥濕化痰之力。

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滲濕以助化痰之力,二藥合用體現「燥濕滲濕則不生痰」之理。 澤瀉甘寒而利濕濁,予邪氣以出路,令濕濁從小便走瀉,滲利下焦濕邪,荷葉升發清陽,宣發上焦濕邪,佩蘭芳香化濕,苦燥中焦濕邪,三藥巧除三焦之濕邪,使水液執行得以通暢。

少佐黃連,其性苦寒而化痰濁,防溫燥之品生熱之弊端;絞股藍、紅曲、炒神麴健胃消食、泄濁降脂,引諸藥入中焦,共為使藥。 全方化痰濕而不生郁熱,瀉濁氣不傷真陰,寓補於舒,寓瀉於補,虛實兼顧,寒熱並調,共奏祛濕化痰,健脾和胃之效。半夏:【本草綱目】記載:「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半夏。

其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功。研究發現,半夏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生物堿、揮發油、有機酸類、甾醇類、胺基酸類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鎮咳祛痰、抗炎、抗菌、抗腫瘤、降脂等多種藥理學作用。

醫師在研究半夏及其炮製品對炎性因子分泌的影響時發現,半夏可顯著抑制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其作用強度與炮製和提取溶質有關。 此外,有研究發現,以半夏為君藥的半夏瀉心湯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IR,修復胰島β細胞損傷,並恢復腸道黏膜屏障完整性,調節腸道菌群紊亂。

陳皮: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根據產地的不同分為陳皮和廣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陳皮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黃酮類化合物、多酚、揮發油類、生物堿,其中黃酮類化合物發揮了重要的藥理活性作用。

研究表明,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的作用。研究發現,黃酮類主成分對代謝也產生一定影響,經過實驗證明, 黃酮類主成分可透過上調與能量相關的腸道菌群豐度,促進腸道菌群產生丁酸,進而調節脂質代謝。

陳皮的揮發油類、生物堿、多酚等有效成分也被證明具有化痰平喘、氧化脂肪、降壓等功能。 白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本草衍義】言其:「粗促,色微褐,氣亦微辛苦而不烈」,歸脾、胃經,【藥性賦】曰:「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

白朮含有揮發油類、多醣類、胺基酸、內酯類等有效成分。 這些有效成分表現出廣泛的藥理學作用,包括降糖、調節免疫、改善胃腸道功能、抗炎、抗腫瘤、保護肝細胞、保護神經等。

有研究顯示,白朮煎劑有效抑制病菌生長,主要影響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之功,是民間常用的藥食同源中藥, 在臨床中廣泛用於醫治小便不利、心悸不寧、痰飲、水腫等病癥。

茯苓的藥理成分以三萜類化合物和多醣類化合物為主。在探究茯苓多糖對T2DM大鼠MAPK通路及IR的影響實驗中發現,茯苓多糖可以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血脂水平,減輕IR。 此外,茯苓多糖還具有抗腫瘤、抗氧化、調節免疫、抗炎、護肝等重要作用。

三萜類化合物主要發揮利尿、抗腫瘤、鎮靜等藥理活性。澤瀉:【神農本草經】曰:「澤瀉味甘寒。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並將其列為上品。【藥類法象】言其為「除濕之聖藥」, 【藥品化義】載其:「除濕熱,通淋濁,分滿痞透,透三焦蓄熱停水,為利水第一良品」。

澤瀉的主要藥理成分三萜類化合物具有多種有益的藥理作用, 包括抗炎、抗補體、抗高血脂、降糖、抗腫瘤、利尿等。從澤瀉提取出來的醣類成分被證明具有調節腸道微生態的作用,進而改善血糖、血脂。

研究證明,澤瀉透過多個靶點直接或間接的調控與糖尿病及其並行癥相關的胰島素訊息傳遞通路,發揮抗糖尿病作用。 佩蘭:味辛,性平,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之功。

【用藥法象】雲:「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膽癉」。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為佩蘭的主要活性成分。 研究證實,木犀草素在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改善IR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豆甾醇具有顯著的抗炎特性,可以透過NF-κB和NLRP3炎癥小體介導炎癥因子的分泌。β-谷甾醇具有抗炎、降脂、調節免疫、保肝、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腫瘤等作用。 荷葉:味苦辛,性涼,歸心、肝、脾經,具有清暑利濕、健脾升陽之功效。

【本草綱目】言:「荷葉服之,令人瘦劣」,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多糖等,具有減重調脂、抗氧化、抑菌、降糖等多種藥理學功能。 紅曲:紅曲是一種以粳米為原料,利用紅曲黴菌發酵而成的特殊產品。

藥理學研究發現,紅曲具有調節胃腸道、降壓、增強人體免疫力、抗骨質疏松等多種生物學作用。紅曲富含天然的他汀結構,能夠降低血漿中TG、TC、LDL-C含量, 並且可以透過影響腸道菌群屏障、腸道炎癥、抗氧化等多種途徑發揮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

除此之外,紅曲也被證明具有抗肥胖、降血糖、抑菌的作用。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黃連的主要活性成分為生物堿類,包括小檗堿、黃連堿、藥根堿等,其中以小檗堿含量最高。

研究表明,小檗堿參與調節各種代謝過程,例如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IR、抑制脂肪生成、減輕肝臟脂肪變性、改善腸道菌群紊亂等。 小檗堿還發揮抗癌的活性,抑制多種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黃連堿在黃連中的含量僅次於小檗堿,與小檗堿具有相同的母核,具有抗炎、抗癌、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胃黏膜等活性。 絞股藍:味苦,性寒,歸肺、脾、心、腎經,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之功。

絞股藍活性物質主要包括皂苷類、多醣類、黃酮類、胺基酸等,具有調脂、降糖、降壓、保護神經、調節免疫、調節腸道菌群等多種生物學功能。 透過實驗證明,絞股藍皂苷可以降低肥胖小鼠體重,抑制脂肪細胞肥大,並且降低厚壁桿菌與擬桿菌比例,增加有益菌群豐度,進而改善代謝紊亂。

神麴:味辛、甘,性溫,歸脾、胃經,【本草新編】:「下氣調中,止瀉,開胃,化水谷,消宿食,破癥結,逐積痰」。 神麴富含消化酶、維生素B復合體、麥角甾醇、揮發油等活性物質。

研究發現,神麴可以顯著降低小鼠胃排空速率,刺激胃酸產生和胃腸蠕動,明顯改善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鄭敏思研究證實,神麴改變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並引起SCFAs變化,發揮調節免疫的作用,並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