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痛風是怎樣產生的,中醫會怎麽治?

2024-07-14養生

文/施建勇

中醫認為痛風的發病與先天肝腎功能失調、脾氣健運功能缺陷等因素有關。肝主疏泄,腎主封藏,如果肝腎功能失調,則會導致氣血執行不暢,水濕代謝紊亂,從而形成濕熱痰濁內蘊。濕熱痰濁內聚於關節、肌肉、骨骼等處,阻礙氣血執行,從而引發痛風。

▲人體五臟六腑圖

脾主運化,如果脾的運化功能不足,則會導致水濕運化不暢,形成痰濁內生。痰濁與濕熱相合,形成濕熱痰濁內蘊,進一步加重痛風的癥狀。此外,痛風的發生還與飲食不節有關。如果長期嗜食肥美醇厚之品,則會導致濕熱痰濁內聚,內外合邪,從而引發痛風。

痛風屬於中醫的「痹癥」範疇,而與痛風發病密切相關的血尿酸,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代謝產物,中醫認為它屬於「濕濁」範疇。那麽濕濁是怎麽產生的呢?

我們知道,人體的飲食水谷透過脾胃消化吸收後,成為營養物被轉運到全身得到利用,各個組織器官利用了營養物質,也必然產生代謝產物,這就是「濕濁」,每個人身上都有。

▲五臟六腑功能圖

正常情況下,這些「濕濁」透過經絡血液被轉運出去,經過大小便得到排泄,人體機能維持平衡,就是健康狀態。中醫認為,這個轉運排泄過程依賴人體陽氣,對於陽氣健旺,臟腑功能正常的人來說,代謝產物就能順利轉運氣化,得到排泄。

而陽氣不足的人,臟腑氣血功能下降,這些「濕濁」就會在體內停積下來,反過來又會困遏陽氣,影響正常的氣機升降,「濕濁」累積就會越來越重,出現病變。流註在關節就是痛風性關節炎。造成腎臟損害就是痛風性腎病,甚至是慢性腎衰。

痛風既然屬於「痹癥」範疇,在病因病機上自然有相通之處。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痛風的濕濁並不會突然發生,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形成與人體脾腎陽虛(也就是功能減退)代謝能力下降有關,也與風、寒、濕這些外在因素密切關聯。

▲高尿酸是百病之源

而痛風性關節炎之所以最先發生在腳趾手指這些最遠端小關節上,這是因為這些部位是人體陽氣最薄弱的地方,陽氣較弱就不能將局部形成的濕濁帶回來,而且這些部位最容易受傷,平時就容易有風寒濕留滯其中,所以當體內濕濁遇到局部的風寒濕氣時,就會沆瀣一氣,快速發酵,出現紅腫熱痛,這就是痛風。

治痛風,西醫手段有限,中醫大有可為。漢代陶弘景編著的【名醫別錄】中,記載了用獨活治療「百節痛風無久新者。」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論】裏,他說痛風是血熱沸騰,然後外受寒涼,濕濁凝滯在關節造成的這種情況。

此外後代的醫家有很多人都提到類似的病因病機,比如張景嶽的【景嶽全書】和清代林佩琴【類證治裁】都提到過,說痛風是痛痹之一,也是由於外有風寒濕邪,然後逐漸居於關節,日久化熱而形成關節炎,夜間疼痛加重,跟現在的痛風類似。

▲我和周仲瑛老師

本人從醫40余年,師承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國醫大師周仲瑛,對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壓、類風濕、結腸炎‬ 等中醫內科疾病均有深入研究和獨特解決方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與我探討。

【作者簡介】

施建勇,男,1959年5月生,中醫博士,藥學博士後。師承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國醫大師周仲瑛,在海內外從事中醫藥臨床開發工作40余年,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7項,國家醫藥專利15項,著述100余篇,對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壓、類風濕、結腸炎‬ 等疑難病有獨特解決方案,喜歡中醫的朋友請關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