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十年追趕史,中國大巴徹底鹹魚翻身!

2024-09-01推薦

11年前,比亞迪打敗了美國本土的Proterra公司,拿下了一個大單子—美國長灘市的10輛全電動公交汽車訂單。

那時候的比亞迪初出茅廬,羽翼未豐,在國際市場上算是個絕對的「新人」,於是,拿下訂單的喜悅還未淡去,一大堆抵制的聲音就如洪水般湧了過來。

而抵制的原因,拋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話,無非是固有印象和地域壁壘罷了。

就這樣,在官方和民間的瘋狂攻擊中,比亞迪處於了絕對的下風。

這個訂單,是一場勝利,但毫無疑問,也是一場慘敗。

網圖

11年後,被無數美國人寄予厚望的Proterra公司於2023年宣布破產。

而此刻的比亞迪,在全世界都建立起了獨屬於自己的工廠、分公司和數據中心,純電動大巴更是出口到了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中國的宇通、中通、金龍等大巴企業也開始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成為許多國家的第一選擇。

從世界杯到奧運會,從北美到非洲,中國大巴車橫跨七大洲、四大洋,讓世界人民坐上了中國制造的出行工具,帶動了一波別樣的「大巴外交」。

2024年的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鐵路線和最完善的交通設施。

其中,每日穿梭於全國的高鐵和普快外保障人們的長線出行,68.25萬輛大巴車,則保障了中國人的短線出行。

而截止到2023年,中國新能源大巴的數量為55.44萬輛,占比達到了81.2%。

結合如今中國新能源車輛的制造和地位,可見,中國已經構建起了一個「全部國產」的大巴交通藍圖。

這條路我們走了多久呢?

整整96年!

網圖

根據1983年出版的【中國汽車工業年鑒1983】可知,中國最早的「國產大巴」於1928年誕生,地點在浙江。

不過,雖說是國產,但卻也只是將美國REO牌2 t貨車底盤改裝成的公交車,算不上是完全的國產。

其實,當時在比較發達的城市,城市大巴每日接送居民的情況是存在的,但那些大巴車全為進口貨,且品牌繁雜,質素不一,被老百姓稱為「萬國牌」。

而這種窘狀,一直持續到1949年仍未改善。

新中國建立後,中國決定開始自主生產公共汽車,從煤氣車,到汽油車,再到空調車,我們整整用了30年。

網圖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國公共交通也開始逐步向前發展,1978年後,更是開始了頻繁與海外接壤的動作。

但很可惜的是,雖然中國大巴於1958年就觸及到了出口業務,但距離世界一流水平,彼時的我們差距仍舊很大。

大約到進入新世紀,中國大巴產業才有了新方向。

2000年後,已經略有家底的中國開始嘗試引進外國優秀技術和企業,組建成合資和合作生產公司。

當然,千禧初年的中國,是商業風口期,不止大巴行業,「引進外資學習技術」的方式幾乎風靡了整個商業界。

網圖

這其中,有的半路折戟沈沙被蠶食,有的順風扶搖而上沖雲端。

而大巴產業,勉強算是後者。

為何用「勉強」來形容呢?

中國大巴行業最初的目標,就是追趕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巴車制造技術,所以自然而然就選擇了與歐美的公司對接合作。

這就導致,與歐美合作之後的中國企業,確實做出了更好更優質的商品,但從外形到質素、從制造到出廠,從管理到營運,都存在相當濃重的「西方風格」。

而這,也是中國品牌進入海外市場後,會被抵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國出口的大巴車被外國人挑毛病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但要在其中排一個最慘中企榜,比亞迪絕對榜上有名!

2011年10月24號,比亞迪舉辦了盛大的北美總部開業儀式,彼時,他們雄心萬丈,妄圖在北美市場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

可誰知道,接踵而至的不是雪花般的訂單,而是海量的質疑。

網圖

2013年,比亞迪拿下長灘的電動公交車訂單後,又與洛杉磯地鐵簽訂了25輛公交車,在拿下訂單的過程中,他們打敗了諸多同行及競爭者。

而這,是引發抵制的導火索。

彼時,北美的媒體幾乎將攝影機懟在了比亞迪生產的大巴車上,連拍攝到了一條裂縫都要長篇累牘的大書特書。

此後,比亞迪又受到了加州勞工專員的調查,最後被查出其違反了美國的最低薪金法,被罰了10萬美元。

事情到了這裏,尚且可以斷定,這只是一次正常的調查及處理流程。

但在媒體的渲染及海外人士的腦補下,這件事最終被扭曲成了:「中國企業來美國建工廠,但他們不招美國人,為我們解決就業問題,反而將中國工人帶到了美國並給他們發放了薪金。」

以上種種,在那些海外的潛在消費者看來,就是:

一家外國企業,學習了我們的技術後,來這拿劣質產品賺我們的錢,反哺給自己家。

這種質疑、懲罰、嘲諷和臆測,就如同一條條絲線,在扭曲和纏繞下,被擰成了一條鞭子,狠狠向比亞迪身上甩了下來。

盡管後來這件事被比亞迪完美解決,但不可否認,這種情況的出現,幾乎為每一個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大巴企業都敲響了警鐘。

此時此刻,「逆風翻盤」四個字,顯得格外遙不可及。

比亞迪美國公司的高管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參加2008年車展的時候,所有的中國供應商都被安排在地下室......車展方對中國品牌的尊重度也可見一斑。」

但16年後的今天,為何中國大巴能占據世界半壁江山?

還是那句話,在客製這方面,恐怕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會做生意。

從中國大巴走「出口路」開始,中國企業就開始使進渾身解數,為客戶專門客製更適合其國家的大巴車。

網圖

巴基斯坦男女避嫌,沒問題,中間四開門,男女分區誰也看不到誰;

沙特高溫幹旱,普通車質素失真?不是大事,安凱將車身全部塗上了陰極電泳,防腐防銹,耐熱耐旱;

蒙古國冬季漫長且氣候寒冷,宇通為其配備了15項高寒配置,在制動、操控、車門等關鍵零部件采用了特殊的防寒材料。

當然,既然是「客製」,這些車輛的價格自然不菲。

不過,這類公共交通,與企業簽訂訂單的多數為官方機構,幾乎不存在跨國拖欠貨款的情況,類似於沙特這種財大氣粗的國家,更是完全不必考慮成本,只考慮質素便可。

條條小溪匯聚成洪流,伴隨著中國制造水平的提升,科技水平的加持,車企制造能力的強大,不知從何時起,大巴車的國際賽道上,已然沒有了對手。

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是中國大巴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大放異彩。

賽前,卡塔爾官方從中國訂購的1500輛客車,其中有888輛為純電車,投入到街頭後,為百萬球迷及參賽人員提供了絕佳的出行保障。

2023年,中國為敘L亞捐贈的100輛大巴抵達當地,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阿薩德更是親口表示了感謝。

網圖

2024的巴黎奧運會,巴黎市特意從安凱引進了數十輛雙層觀光大巴。

這些大巴采用的是上敞篷,下低地板及輪椅區,車內播報還專門裝載了八國語音播報模式,不僅大受遊客喜愛,連觀光車的本地導遊都對此贊不絕口。

能感覺出來,近些年,中國的大巴車越來越多的出現了大型賽事及國際熱點區。

不管是有心栽花,還是無心插柳,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大巴車,已經逐漸成為了外交場合上的明星產品,而明星產品的收益,也相當可觀。

很巧的是,近來,多家市場商用載客車的上市公司釋出了2024年的半年財報。

宇通客車、安凱客車、中通客車這三家客車頂梁柱企業,實作營業收入分別約163.36億元、11.48億元、27.55億元,同比增長46.99%、53.9%和66.26%。

其中,在凈利潤方面,除了安凱表示已經扭虧為盈,宇通和中通凈利潤較同期分別增長了255.84%和114.64%。

網圖

同時,在財報中,這幾家還不約而同地表示,財報成果之所以如此亮眼,除了國內經濟恢復,客車需求加強外,海外市場業務的擴大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從整體數據來看,此話非虛。

不管是官方統計,還是海關統計,能看出來,中國的大巴,如今已然變成了通關口岸上的常客。

外國人如今愈發看重中國大巴的性價比、產品質素和供應速度。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品牌」的加持。

宇通中亞大區總經理李海峰,這樣形容如今的大巴車出口市場:「在海外市場,客戶首先會認中國品牌,其次才是宇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