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什麽是「窮人性格」?這是很多人一輩子發不了財的原因!深度好文

2024-07-02推薦

在商業活動中,最為理想的策略是采取「一報還一報」的原則。

曾有人說,短暫的困境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持有貧困者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點,從而陷入持續貧困的境地。

正如部份人士,對於重大事務缺乏清晰判斷,卻在小事上過於斤斤計較,過分算計,甚至獨攬功勞。

雖然他們可能暫時占得一些便宜,但卻如同撿拾芝麻而丟棄西瓜,最終將導致財富與人脈的雙重損失。

根據「財富守恒定律」的深刻揭示,當一個人的內在品德不足以支撐其外在成就時,其所得將難以持久。

貧窮並非註定的命運,而貧困者的性格特征才是導致長期貧困的根本原因。

01「人品窮」作為一種「窮人性格」的表現,在社會中屢見不鮮。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被人戲稱為「錢九兩」的米商,他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竟然偷偷將一斤的秤砣改為了九兩,並以此自得。起初,他的這一行為並未引起公眾的警覺,人們依然如常前往他的米鋪購買糧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有人察覺到了其中的問題,紛紛上門質詢。面對質疑,錢九兩不僅拒不承認,反而變本加厲,指示其子將秤砣進一步改為八兩。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原本顧客絡繹不絕的米鋪就變得門庭冷落,錢家父子雖然短暫地嘗到了一些甜頭,但最終卻失去了世代相傳的基業,可謂是得不償失。

這種「九兩秤」的愚蠢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時有發生。曾有打假博主多次在市場中遭遇所謂的「鬼秤」。其中最令人震驚的一次,是博主在海鮮市場上的一次經歷。當博主對某家海鮮攤位的秤斤兩提出質疑時,竟遭到了商販的辱罵和驅趕。在爭執過程中,商販自知理虧,竟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砸毀電子秤,並搶奪博主的手機。該影片一經釋出,立即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註,相關部門迅速介入調查,最終證實了商家的不誠信行為。

如今,那家海鮮攤的老板不僅聲名狼藉,連帶著整個市場的聲譽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顧客稀少。這再次驗證了古人所說的道理:貪求眼前的小利,往往會導致未來信譽的損失;昧著良心賺錢,終究會遭受更大的報應。世間最愚蠢的精明,莫過於為了貪圖一時的便宜而付出巨大的代價。天道輪回,不義之財終將導致禍患,虧心的買賣最終只會害了自己。

02「窮人性格」中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眼光短淺。

近日,我重溫了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對劇中年輕人謝曉夏的抉擇深感惋惜。

謝曉夏原本跟隨一位師傅學習手雕技藝,然而他卻因覺得木雕工作回報緩慢,轉而偷偷涉足網絡直播行業。面對他如此浮躁的心態,師傅嚴厲地批評了他。然而,謝曉夏並未聽從師傅的勸告,反而一氣之下前往上海投身於基金炒作。最終,他不僅未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反而將僅有的三萬元積蓄悉數賠光,只能無奈地返回故鄉繼續從事體力勞動。

此事充分印證了「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的道理。那些急於求成、追求快速回報的人,往往容易陷入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境地。他們看到哪個行業似乎賺錢,便盲目跟風;聽說哪裏有利益可圖,便不假思索地轉行。一旦短期內看不到回報,便立刻失去耐心,像無頭蒼蠅般四處追逐眼前的微小利益。

這種「窮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種短視行為,缺乏對長遠規劃和個人成長的深入思考。正如曹德旺在老家建廠房時遇到的情況,他將工程承包給了一位閩侯人。然而,在簽訂合約的當晚,這位閩侯人卻偷偷向曹德旺行賄送禮,企圖透過不正當手段擡高合約價格。曹德旺察覺到其中的蹊蹺,經過詢問得知,這是當地的一種陋習,承包方往往透過低價獲得合約,再透過行賄找關系擡高價格。閩侯人正是打算采取這種手段謀取暴利,根本沒有打算與曹德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然而,曹德旺對這種「一錘子買賣」的做法表示無法接受,他嚴厲警告閩侯人:「希望你以後能夠踏踏實實做事,不要總想著這些歪門邪道。」這充分展現了智者與愚者在眼光上的差距。真正的聰明人,從不為眼前的得失所動搖,他們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只有抵擋住誘惑,保持冷靜與沈穩,才能避免急功近利、錯失良機的風險。

03「窮人性格」的顯著特點之一便是:格局狹窄。

在【人情世故】一書中,有一個關於徐小姐的故事引人深思。

徐小姐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在職業生涯初期,她曾與其他新員工一同協助主管整理標書。期間,他們配合默契,共同完成了一份優質的標書。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向主管匯報時,徐小姐卻獨攬功勞,對同伴們的付出只字不提。

在月底發放績效時,徐小姐將整個團隊的獎金全部據為己有。盡管同事們對此感到憤憤不平,但礙於情面,他們並未與徐小姐爭執,只能無奈地看著她獨享成果。

不久後,銷售部門進行了團隊重組,但無人願意與徐小姐共事。她只能獨自承擔工作任務,然而她卻無法勝任上級所交代的任務。不久之後,她主動提出了離職。本以為能夠輕松找到新工作,卻不料她的事情早已傳開,導致她在求職過程中頻頻受阻,無法透過背景調查。

曾有古人雲:「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在社交場合中,獨占利益、不顧他人,乃是極為忌諱之舉。一旦你損害了他人的利益,便會遭到他人的記恨與排斥。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註重共贏與合作,懂得分享與讓利,方能實作長久的成功。在狹窄的道路上,不妨為他人留一步空間;在享受美味佳肴時,也不妨減三分讓與他人品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商業世界中立足並持續發展。

04「窮人性格」的顯著特點之一便是:認知窮。

有人說,「賺錢之道,實則在於構建戰略勢能,並依托稀缺能力來支撐廣闊的價值空間。」怎麽理解呢?下面我們舉例一個企業家來說明。

有位企業家,在餐飲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依然實作了驚人的300%年增長率。

其成功秘訣,正在於他深刻領悟到:經營之道,不應局限於從客戶身上獲取利潤,更應致力於為客戶創造價值,幫助客戶節省成本。

例如,他專註於為高端餐廳提供預制菜品,特別是那些制作工序繁瑣的菜品,如紅燒肉、糖醋小排、獅子頭等。

透過此舉,他不僅大幅降低了餐廳的人工和時間成本,同時也從為客戶節省的開支中獲得了合理的收益。

其稀缺能力在於高效集中地生產預制菜品,其價值空間則源於為客戶創造的實際經濟效益。

這種以利他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正是其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相比之下,其他餐飲企業的做法則顯得短視和自私。

他們往往過於追求短期利益,透過惡性競爭或犧牲員工利益來維護股東權益。

這種片面追求利潤的行為,最終只會使他們陷入困境,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我們對此不禁發出感慨:這位企業家用高維度的認知對競爭對手進行了碾壓。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便指出:利他,是經營活動的核心原則,也是實作長久發展的根本之道。

遺憾的是,許多經營者並未領悟這一真諦,反而背道而馳,只關註自身利益,甚至采取損人不利己的手段。

社會學家羅拔·阿克塞爾羅德亦曾指出:在商業競爭中,最明智的策略是「一報還一報」,即在合作與競爭中尋求平衡,實作互利共贏。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往往建立在促進他人成功的基礎之上。我們應當培養利他思維,在高質素的互惠關系中推動事業的繁榮發展。

寫在最後:

每次逛超市,都可以看到一個世故老練的老婦人,她每次在超市購物時,總是充分利用試吃活動,時常能夠在不花費任何金錢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有一次,一位小孩子想要模仿她的行為,他身邊的媽媽嚴肅地告誡道:「不要學習這種貧窮的陋習,這種人一輩子沒有出息」

所謂貧窮的氣息,在知名作家馬德的眼中,是指那些將人性中的卑劣特質逐漸轉化為生活常態的負面習慣。為何有些人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卻依然停留在社會底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他們身上所攜帶的這種貧窮習性。只有從根本上摒棄這些貧窮的性格特質,才有可能扭轉當前的困境,步入財富的良性迴圈。我們不應貪圖小利,不應急於求成,而應持續提升自我認知,並在處理事務時多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樣我們的道路才會越來越寬廣。你們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