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教育統籌:做好每堂課的「加減法」

2024-07-29推薦

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組織海勤陸勤官兵同上一堂課。楊浩 攝

趕課不如磨課,政治幹部備課不能做簡單的「文字搬運工」「材料傳話筒」

回想起那次授課,某艦何教導員至今還有些羞愧。

一次出海訓練歸來,恰逢周四上午,何教導員看了一眼本月教育計劃表,這個月是戰鬥精神強訓月,按計劃組織戰鬥精神教育。

「這堂課有現成的講稿,稍微修改一下即可。」何教導員快速準備好下午的授課教案。

課堂上,何教導員按照以往的套路列舉了幾個戰鬥英雄的故事,也講述了培塑戰鬥精神的重要性。

互動環節,一名戰士突然站起來問:「教導員,你剛才講的這些故事我們都聽過很多遍了,有沒有什麽新的故事給我們講講?」

年輕戰士的坦率,一時讓何教導員有些措手不及。倉促之下,他憑記憶又補充了幾個戰鬥英雄的故事,課後連他自己都覺得舉的例子內容不精彩。

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張幹事曾到幾個基層單位「推門聽課」,發現在課堂上鬧過「紅臉」的不止何教導員一人。

某中隊和指導員剛上任不長時間,精心準備的教育課上,熱搜段子、網絡用語層出不窮,形式非常新穎,引來官兵掌聲連連。

和指導員本以為這堂課的課堂氛圍會迎來機關表揚,沒想到下課後,張幹事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雖然課堂氛圍活躍,但主題不突出,真正以理服人、說到點子上的東西不多,道理沒有講透。」

教育工作年年抓,教育計劃各級層層細化、精心設計,可是從課堂表現來看,教育質效並不高。

座談時,二級上士王燁最先發言:講來講去就那麽幾個故事、幾句道理,開展的活動也是那麽「幾下子」。大魚大肉吃多了都會膩,更何況「精神食糧」?低質素重復搞教育,同樣讓人感到不合「胃口」。

三級軍士長關慶禹接過話茬:如果教育只註重形式,簡單迎合搞庸俗化,不敢理直氣壯講「大道理」,教育就起不到鑄魂育人的作用。

不少基層幹部也道出了當前教育工作的窘境:部隊大項任務繁重、工作節奏緊張,如果教育活動部署過多、過急、過滿,也容易引發官兵厭煩情緒,不僅讓工學矛盾更為突出,教育本身的成效也會打折扣。

「趕課不如磨課,政治幹部備課不能做簡單的‘文字搬運工’‘材料傳話筒’。」座談中,該基地政治工作部領導說。

隨後,一場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加減法」的探索開始了。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把繁雜的教育內容逐條逐項梳理出來,合並同類項、刪減多余項、聚焦中心項,落實教育統籌協調機制,讓基層政治幹部能有更多的時間在創新教育形式、提升授課質素上發力。

「減」的是冗雜內容、老套手段,「加」的是科學組教的方法和求真務實的理念

目睹多名基層政治幹部在課堂上的困境後,張幹事深知教育統籌的重要性。那段時間,他一直琢磨著為繁雜的教育內容「瘦身」,可是看著教育計劃表,好像每一堂課都是「必修課」。

怎麽「減」又如何「加」?該基地組織的教育統籌推進會上,基地領導的一句話給張幹事指明了方向:「‘減’的是冗雜內容、老套手段,‘加’的是科學組教的方法和求真務實的理念。」

作為教育統籌的牽頭部門,該基地政治工作部決定結合單位實際「摸石頭過河」。幾次大膽嘗試後,他們發現,教育統籌要理出關聯模組,找準關聯節點,用一個動作承載多重內涵,一個載體兼顧多個動作,以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實作教育成效最大化。經過一番探索實踐,一份【關於加強教育統籌增強教育實效的措施】下發到各基層單位。

某大隊王幹事拿著【措施】仔細一看,一張年度教育統籌思維導圖引起她的註意:上面以上級部署的教育內容為主題,突出「鑄忠誠」和「擔使命」兩條主線,討論辨析活動以「新時代奮鬥觀」大討論為統領,不僅梳理了各項教育活動的規定動作、重點任務和要求,還用顏色鮮明的框圖對相似的內容進行了標註。

王幹事根據導圖中的相關提示,重新擬制了大隊年度教育計劃,其中一組數據讓她頗有感觸:5月,大隊基層主官人均備課數量比上個月減少2節,但各項規定動作均可以得到落實。

教育不在多,關鍵在於是否走心入腦。每次授課前,該大隊張教導員都會邀請戰士們一起探討授課內容和方法。最近一堂教育課上,他們組織官兵錄制【微課300秒】思想政治教育課系列影片,活潑的教育形式、有針對性的問題解讀受到官兵青睞。

教育統籌並不意味著只炒一盤「大鍋菜」,實作「精準滴灌」才能確保質效

教育統籌剛推行時,各單位都參照基地的教育統籌推進思維導圖「照葫蘆畫瓢」。某倉庫徐教導員也根據部署,對多項內容進行了整合。然而,一次翻閱官兵筆記時,徐教導員發現,同一堂課,不同官兵的課堂筆記差異很大,「能夠明顯感受到大家感興趣的點並不一樣」。

官兵懇談會上,徐教導員投擲疑惑,官兵吐露心聲:「理財教育講的是怎麽用好大額資金,對於我們剛入伍的新兵來說,考慮這些具體問題有些為時過早」「倉庫歷史這堂課我已經聽了十幾年,很多細節都能倒背如流了」……

「眾口難調,教育統籌並不意味著只炒一盤‘大鍋菜’,實作‘精準滴灌’才能確保質效。」在基地機關指導下,該倉庫將官兵區分為不同類群,針對性安排授課內容、進行課堂設計,多名政治幹部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打造個人化、差異化、多元化分層施教模式。

這一舉動在該基地引起熱議。大家提到一個共同問題:教育統籌的目的是理清教育思路,減少基層教育負擔,現在這樣同一主題往往要備兩到三課,會不會增加基層政治幹部的負擔?

面對質疑,該基地機關解釋:「經過科學籌劃各類教育內容後,我們把分層施教模式融入基地主導的教育協作區,基層政治幹部的負擔反而輕了。」

教育協作區如何執行?第一步,區分人員類別、崗位特點、年齡結構、文化水平等方面,開展精細化教育;第二步,每個協作區每月遴選政治幹部,推出一堂「精品課」,而後在不同單位間進行「共享式」授課;第三步,機關負責把關,統籌分配好課程所需受眾群體,協調集中組織時間授課。

統籌好教育力量為分層施教提供了有力支撐,一幕幕協同授課的好戲漸次拉開。某大隊高教導員說:「現在不僅是授課次數減少了,就連授課的聽眾也是分層施教,我們備課更有針對性。」

「搞好教育統籌,不僅是機關的事情,更需要基層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最佳化形式與載體,讓基層的教育‘活起來’。」豐富的教育資源,離不開群眾性教育平台的孵化。

這段時間,該基地各基層單位創新的教育形式不斷湧現:某通訊站開辦「陽光海」讀書分享廣播,某護衛艦支隊結合「新時代奮鬥觀」大討論開展「奮鬥者·正青春」新老兵對話會,某教導大隊圍繞當前熱點話題舉辦「軍人生來為打贏」主題演講比賽……這些基層教育「品牌」,發揮了「酵母」作用,讓教育「有意義」的同時也變得「有意思」。

高教導員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基層營連開展教育基本是‘單打獨鬥’,加之與其他工作沖突,很難保證教育質素。如今,統籌、協作、共享教育資源,帶兵人能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解掌握官兵現實思想和傾向性問題上,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教育更有針對性。」

好的教育像鹽一樣不可或缺,但要善於將鹽溶解到食物中讓人自然吸收

現實條件的限制讓某隊吳教導員很無奈——兩個分隊常年在外執行任務,作業點位分散,人員很難集中。

「教育統籌後,課時減少了,內容也更加具體了,但是官兵一旦出去執行任務,教育課怎麽統籌好?」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吳教導員。

單位駐防的「小散遠直」單位,一直是基地領導關註的重點。經過一番探索,他們找到了解決辦法:外業任務對天氣要求極高,遇到不良氣候時,官兵通常待命,這不失為開展政治教育的好時機;任務途中經過多處歷史遺址和紅色教育基地,可以開展現地教學。

「好的教育像鹽一樣不可或缺,但要善於將鹽溶解到食物中讓人自然吸收。」該基地領導一針見血指出問題,「統籌不只是做‘減法’,更要搞‘搭配’。教育與使命任務密切融合,才能實作‘1+1>2’的效果。」

前段時間,吳教導員跟隨外業分隊前出,途經紅色教育點位——抗日英烈金伯陽雕像。「金伯陽在掩護楊靖宇率領的主力部隊突圍時,胸部不幸中彈,但他仍堅持戰鬥,並對戰友說‘不要管我,你們快向外突圍’,犧牲時年僅26歲……」

迎風而立,吳教導員帶領官兵追憶革命先輩的戰鬥事跡。隨後任務中,官兵們上礁石、登海島,沒有一人叫苦喊累。一天下來,大家超額完成任務。

海浪翻滾,戰艦馳騁。剛剛結束一天訓練,該基地烏海艦二級軍士長都業飛又加入復盤總結中。

讓都業飛意外的是,這次訓練復盤總結與「新時代奮鬥觀」大討論結合了起來。大家聚焦特情應對深查深辨,在戰位中引導官兵找準癥結、抓實改進措施、促進能力提升。

討論中,都業飛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讓官兵們感觸頗深——為探索裝備極限效能,都業飛和戰友展開技術攻關。其間,他們多次碰到困難,有人想要放棄,但都業飛一直堅持。經過艱苦努力,這次訓練中,他提出的戰法得到了檢驗。

「聽了都班長的故事,我感到很慚愧。之前,受一些觀念影響,我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不思進取。」都業飛的分享結束後,下士宋子彬主動發言,表示要積極投身強軍實踐,當好戰鬥力建設的「螺絲釘」。(於超付康 王垣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