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曹雪芹不寫寶釵,卻從寶黛入手,形成三人鼎立,看脂硯齋怎樣評?

2024-02-17推薦

第四回裏,薛姨媽帶著寶釵、薛蟠,在榮府內寄居,已經安排妥當,這一回作者說不再贅述。脂硯齋的評價,很有意思。我們看一下。

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脂硯齋評價此處,認為作者運筆極妙,可謂「一擊兩鳴」法,寶玉身份可知。黛玉來了之後,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此處文字,細致入微,脂硯齋說,細思,有多少文章?伏脈千裏,正是曹公特色。

寶玉和黛玉二人,親密友愛自與別人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參商,古代指參商二星,意為不相見、有距離。杜甫在詩中曾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文中作者說寶黛略無參商,可見其親密無間。

寶釵在榮府住下,作者不提寶釵,卻寫黛玉,意欲為何?

寶釵在榮府住下,作者卻寫黛玉,意欲何為?脂硯齋妙評,讓我們茅塞頓開。不敘寶釵,反仍敘黛玉。蓋前回只不過欲出寶釵,非實寫之文耳,此回若仍續寫,則將二玉高擱矣,故急轉筆仍舊至黛玉,使榮府正文方不至於冷落也。今寫黛玉神妙之至,何也?因寫黛玉實是寫寶釵,非真有意去寫黛玉,幾乎又被作者瞞過。

轉譯一下,作者妙筆生花,不詳細描寫寶釵,反而將焦點放在黛玉身上,只因上一回不過為寶釵做鋪墊,無實質性描寫。這一回如果繼續鋪陳,那麽寶玉和黛玉就要受到冷落,擱置一邊了。如今寫黛玉,可謂神奇絕妙,何以如此?原來,寫黛玉實則是在描繪寶釵,作者並非真有意去刻畫黛玉,這樣的筆法幾乎將讀者蒙蔽。

你看,寶黛釵初相見,在作者筆下就如此難舍難分,黛玉和寶釵,同時出現的頻率,太多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

脂硯齋評價作者,總是奇峻之筆,寫來健拔,似新出一人耳。此處如此寫寶釵,前回中略不一寫,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釵之正文也。欲出寶釵便不肯從寶釵身上寫來,卻先款款敘出二玉,陡然轉出寶釵,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一變體。

至於釵黛對比,脂硯齋以為,此句定評,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寶釵二人,一如嬌花,一如纖柳,各極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脂硯齋以為,將兩個行止攝總一寫,實是難寫,亦實系千部小說中未敢說寫者。

脂硯齋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寶黛釵三人,在書中的關系。轉譯一下上面的文字,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作者此處寫寶釵,與前面不同,可見前文並非描述十二釵的正文。不從正面描寫寶釵,卻從寶黛二人著手,娓娓道來,而後陡然引出寶釵,使三人形成鼎足之勢,作者行文之巧妙可見一斑。

至於釵黛對比,也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脂硯齋以為,世人各有所愛,黛玉與寶釵,一如嬌艷的花朵,一如纖細的柳枝,各有其妙。至於釵黛二人的品性,則因其不同的經歷而有所差異。

寶釵性格豁達,隨遇而安,不似黛玉那般孤高自許,目中無人,因此,寶釵更得下人的喜愛。在脂硯齋看來,將釵黛二人的行止,合在一處寫,實為不易之事,因為古今小說作者,未曾有人嘗試過。

那些小丫頭們,也多喜和寶釵玩,黛玉因此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脂硯齋評價,這一句是今古才人通病,如人人皆如我黛玉之為人,方許他妒。此是黛玉缺處。寶釵卻渾然不覺,這還是天性,後文中則是又加學力了。

這一段評論,值得品味。丫鬟們喜歡和寶釵玩,黛玉因此心中不悅。這是有才之人的通病,也是黛玉性格的瑕疵。此時的寶釵,渾然不覺,是她的天性使然。後來,她歷練得越發成熟穩重,學會了掩飾,更懂得人情世故,察言觀色,詩詞才華也長進了。

很多人都說,作者對於釵黛,一個明褒暗貶,一個明貶暗褒,大家慢慢體會吧。書中的黛玉,很多時候都是幽默風趣,丫鬟們都喜歡去瀟湘館,因為黛玉很大方,給的小費多,經常隨手抓一把,不在乎數目。再加上賈母疼愛黛玉,瀟湘館冬暖夏涼,姐妹們都愛去黛玉那兒串門。

寶玉亦在孩提之間,天性使然所稟來的一片愚拙偏僻,對於這一句,脂硯齋評價,不要被被作者瞞過,愚拙偏僻,雖看起來不好,卻是極妙。事實上,寶玉看待姊妹弟兄,皆為一體,並無親疏遠近之別。如此反謂「愚癡」,正是從世人的角度來寫的。

寶玉和黛玉,因為一起跟隨賈母,在一處坐臥,故而比別的姊妹更為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脂硯齋的評價,發人深省。

相較其他姊妹,寶黛之間,因為更為熟稔,所以情誼深厚,親密無間;又因親密無間,反而有時求全責備,出現意料之外的誤會。 不虞,意為沒有料到。隙,裂痕,文中指意外的誤會。貫,是熟的意思,熟貫,非常熟悉,熟稔很貼切。

脂硯齋以為,求全之毀,不虞之隙,不獨黛玉、寶玉二人,亦可為古今天下親密人當頭一喝。這一點,可以理解為,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留在外邊,而把最差的自己留給最親近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對父母的關愛視若無睹,對於家人的付出,置若罔聞,因為,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很多時候,我們還會抱怨,挑剔。直到有一天,突然失去了之前的照顧,回頭再看,才懂得,應該珍惜擁有的一切。這八個字,也是寶黛一生的文字之綱。也就是說,貫穿【紅樓夢】全書。

這日,不知為何,寶玉和黛玉兩個人,言語不合,黛玉又氣得在房中獨自垂淚,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冒撞,意為冒失莽撞。黛玉一哭,寶玉便懊悔,一番安慰後,黛玉才漸漸好轉。

很多人看到此處,都會覺得黛玉小性,事多。我倒覺得,黛玉真幸福。人有安全感,才會真情流露,不怕暴露缺點。當你的悲傷,你的絕望,無人在意,眼淚又流給誰看?當你的親人,接連逝去,這世上,還有誰願意聽你的哭聲?人生,最悲哀的,莫過於哭不出來。

沒有安全感的寵物,睡覺時,總會蜷縮成一團;而對主人完全信任的寵物,總會四腳朝天、肚皮朝上,呼呼大睡。好比,快四歲的大熊貓福寶,姜爺爺和宋爺爺仍然可以近身。而福寶也總會在第一時間表現自己的不滿,吃醋等各種小情緒,等著爺爺去安慰它。

脂硯齋評價,作者妙筆生花, 連用兩個又字,如「雙峰對峙」,總補二玉正文。補出近日無垂淚之事矣。此仍淡淡寫來,使後文來得不突然。這是頭一次生氣,以後似此者甚多,故於前略付一筆,以後便不唐突,此文字一定章法也。若非脂硯齋提醒,我們怕是不能領悟曹公苦心。

正文中的感傷事,作者看似輕描淡寫的一筆,卻為後文埋下伏筆,使其顯得不突兀。這一回,寶黛生氣第一次初現,以後的日子裏,多著呢。作者提前預告一下劇情,使得全文布局井然有序。

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寶黛釵三人命運被警幻仙子劇透

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夢中所見,預示了書中人物的結局。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可謂作者提供的劇情預告,類似於電視劇、電影拍攝的花絮、路透。其實,脂硯齋點評石頭記,不就是紅樓花絮嗎?

脂硯齋肯定聽說過、見識過我們所不知道的紅樓劇情,所以其評論,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再者,我無非一個業余紅樓愛好者,自己欣賞的同時,分享給讀者,有不同意見,還請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脂硯齋的評價也未必客觀正確,也未必能完全領悟曹雪芹的本意。但至少比我們了解更多,僅此一點,足矣。

寶玉取了「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曹公是導演,無論是現實,還是寶玉的夢境,都安排林黛玉和薛寶釵同時出境,形影不離,自有他的深意。

可嘆停機德,堪嘆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短短十幾個字,卻有無限想象空間。古代的樂羊子妻,為了鼓勵丈夫讀書,斷機杼,以此提醒他,讀書若是半途而廢,與此無異。

才女謝道韞,因小時候隨口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被世人稱為「詠絮之才」。當時,大雪紛飛,謝安詢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郎脫口而出,「撒鹽空中差可擬」,唯有謝道韞,將飛雪比喻成柳絮。別有新意。

寶釵空有停機之德,寶玉卻寧肯出家,也不聽勸,所以可嘆;黛玉空有詠絮之才,卻與寶玉緣分太淺,前世灌溉之恩,今生眼淚償還。淚盡之後,魂歸太虛,縱然與寶玉情投意合,卻無機會相守,讓人憐惜。

脂硯齋評價,可嘆停機德,堪嘆詠絮才,代指寶釵、黛玉,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寓意深遠,皆非生其地之意。寶玉看了仍不解。脂硯齋感慨,世之好事者爭傳【推背圖】之說,想前人斷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說,亦非常人供談之物。此回悉借其法,為眾女子數運之機。無可以供茶酒之物,亦無幹涉政事,真奇想奇筆。

【推背圖】相傳是唐朝李淳風和袁天罡所作,用來推算大唐國運,被世人稱為中華預言書中最著名的奇書之一。全書共有六十個圖,以六十甲子和六十卦命名,用以預言後世之興亡治亂。

煽惑,意為煽動誘惑,愚迷,意為愚昧而執迷不悟,指愚昧迷茫之人。脂硯齋之意,【推背圖】絕非誘惑愚迷之人,自有它的道理。曹公借用一下,預言賈府眾女子的命運。

無可以供茶酒之物,這一句值得回味。古代習俗,拜神用三茶五酒,前面三個杯子倒茶,後面五個杯子倒酒,以示對神仙之尊重。曹公運筆,既不拜神,也不幹涉政事,可謂奇思妙想。

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多才多藝,除了詩寫的好,還酷愛戲曲,經常客串,親自登台。曹雪芹本身也是個戲曲迷,因此他對於舞台藝術,融會貫通,用到寫作上,遊刃有余。劉心武解讀紅樓夢,對於黛玉葬花的分析,就講到了行為藝術。

曹雪芹很有導演兼編劇的天賦,可惜生不逢時,要不然一定可以拍一部上好的電影,在國際上獲獎。你看,三百多年的他,就有如此超前的眼光。給書中每個人物量身定做台詞、設定結局。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也是精準到位。

[紅樓夢引子]開辟鴻蒙,誰為情種?脂硯齋評價,非作者為誰?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頭耳。」在脂硯齋看來,這不是作者又是誰?或者說也非作者,而是石頭。曹公用玄幻之筆,說出不能言之事。哪裏是石頭體驗人間?分明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石頭記載的文字,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脂硯齋以為,文中「愚」字,自謙得妙!讀此幾句,翻厭近之傳奇中必用開場副末等套,累贅太甚。所以才會說曹公之石頭記,僅次於【莊子】、【離騷】,其才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懷金悼玉」四個字,大有深意,此處留白,給了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

終身誤,誤的其實是寶黛釵三個人,三人命運如影隨形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脂硯齋評價這段文字,認為語句潑撒,不負自創北曲。身為雙子座的曹雪芹,天馬行空,多才多藝,他首先是一個出色的詩人,才是小說家。另外,他的醫術也很厲害,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癥。

歷史上的柳永、姜夔、周邦彥,都是既能作曲,又能作詞的才子,但是像曹雪芹這般,綜合實力如此強的人,並不多見。南唐後主李煜,詞曲俱佳,人生大起大落。曹雪芹亦是如此,他從小聽爺爺或者家中親人講述的過往,他親眼所見、所聽的事情,都是創作素材,都能從書中找到影子。

終身誤,誤的是寶黛釵三個人。金玉良緣雖好,寶玉卻心心念念黛玉。山中高士,出自明代詩人高啟的梅花詩: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山中高士原指隱居山林的隱士,淡泊名利,不與汙濁社會同流。

文中代指寶釵,一生不得誌的曹雪芹,想必也很想學陶淵明、林逋、陶弘景等人,做一個悠閑的隱士,無奈現實不允許。所以,他應該對現實生活裏名不副實的所謂隱士,深惡痛絕。

有人說,這是諷刺寶釵。其實,曹公不見得是諷刺寶釵,只是借寶釵之名,諷刺那些醉心名利的人,到頭來不過一場空罷了。山中高士,都是寂寞清冷的,林逋更是梅妻鶴子,一生獨身,以此形容寶釵,可見作者從開始便讓她的結局披上悲劇的色彩。無論過程怎樣繁華熱鬧,結局終究是淒涼。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須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寶玉和黛玉,前世有緣。黛玉本是靈河岸邊的絳珠仙草,寶玉則是赤霞宮神瑛侍者,絳珠仙草修成絳珠仙子,為了報答灌溉之恩,來到人間。這一世,他們在大觀園相遇,相知。無奈鏡花水月,終究未能走到一起。黛玉的眼淚從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淚盡了,生命也就終結了。這一世,寶玉、黛玉和寶釵,終究無法分開。寶黛釵三人行,感情糾葛,沒有對錯,只有無奈和遺憾。

寶玉聽了此曲,散漫無稽,不見得好處。此處其實為作者自謙,脂硯齋評價,自批駁,妙極!作者借寶玉之口,自我解嘲,歌詞散漫沒有實際意義。又借寶玉之口,說出自己的心聲,正如脂硯齋所講,世人亦應如此法看此【紅樓夢】一書,更不必追究其隱寓。

夢中的寶玉,處於混沌狀態,不能理解歌詞深意,只覺得淒婉動聽、銷魂醉魄,因此只是隨便聽聽,聊以釋悶,不去過問來歷。寶玉的態度,其實就是作者對於讀者的寄語:權當茶余飯後的消遣罷了,何必當真呢?

想必三百年前的曹雪芹,也不會知道自己會在三百年之後大火,誕生了一大批紅學專家,指點江山。對於文史領域的作者,紅樓夢的流量依然可觀。

多讀書,開卷有益,何況紅樓夢這樣的巨著?反復品味,每次都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