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小众但美到爆的冷门诗句,请收藏!"

2024-08-21国风

关注首页唯问右上角设为」星标「,插画|忘忧小筑



1



一夜梨云空有梦,二分明月已如烟

清·陈岸亭【忆梅】



释义: 一夜间梨树的白花落尽,就像是一场梦,弯弯的月亮在云雾中就像一丝烟气一样。


「一夜梨云空有梦」 描述了一夜之间,如同梨花般的云朵仿佛只是一场空梦。


这里的 「梨云」 是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以梨花的洁白美丽象征着诗人心中美好的向往或回忆,但却如梦境般虚幻不实。


「二分明月已如烟」 化用了宋朝诗人刘翰 「自锄明月种梅花」 的诗意,意思是曾经美好的如那明月般的梅花已经如烟散去。


「二分明月」 常用来形容扬州的繁华,也可象征美好的事物,而 「已如烟」 则表示这些美好已经消逝,如同烟雾般难以捉摸。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梅花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变迁、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惆怅。




2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宋代·陈师道【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释义: 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松枝积雪上明亮闪耀,晚风吹来,溪水波光闪,青山响松涛。


宋元祐三年(1088 年),陈师道担任徐州教授,这是他在徐州黄楼所作。


负山居士是其友人张仲连。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八月,苏轼担任徐州知州时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在徐州城北门之上建造了黄楼。


那云后的阳光,轻柔地洒在松枝上的积雪上,映出璀璨的光芒,宛如大自然赋予的神圣光辉。


这明亮的雪景,让人心生敬畏,也让人感叹时光的神奇画笔,能在瞬间描绘出如此绝美的画面。


而那徐徐吹进溪山之间的晚风,像是岁月的低语,带着一丝凉意,又带着几分温柔。


在这云日与松雪、溪山与晚风的交织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就如同这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象,人生亦是充满了起伏和转折。




3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宋代·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释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某个春天的夜晚,他在蕲水一带行走,路过一家酒家便进去饮酒,酒醉后乘着月色骑马来到一座溪桥上。


由于明月当空,他能看见清澈的溪水在辽阔的旷野中流过,天空中还有淡淡的云层,月色极佳。


那白色的骏马似乎也被美景所吸引,变得活跃起来,提醒主人要渡水了。而苏轼此时不胜酒力,等不及卸下马鞍,就想倒在芳草中睡一觉。


他看到溪中景致如此可爱,月影在水中就如美玉一般,实在不忍心让马蹄踏碎这水中的月亮,于是便解下马鞍,当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稍作休息,进入了梦乡,直至听见杜鹃的啼叫声,天已拂晓。


苏轼通过描绘这样一个美好的月夜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迷恋和珍惜之情,也体现出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在黄州期间,苏轼虽然遭遇了政治上的挫折,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






4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清代·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释义: 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查慎行在某个夜晚乘船经过某处河面,当时天空漆黑,不见月亮。


他忽然看到河面上有一盏渔灯闪烁,那孤独的灯光在茫茫夜色中,犹如萤火虫发出的一点微光(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接着,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泛起层层波浪(微微风簇浪)。


这阵微风使得渔灯在水中的倒影被打散,那散开的灯光仿佛化作了无数颗星星,撒落在整条河中(散作满河星)。


整首诗描绘了这样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河上夜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捕捉瞬间之美的敏锐观察力。


查慎行是清代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多写旅途生活、见闻感受和自然景物等。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以动衬静,将黑暗中的渔火与微风吹起的波浪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意境。




5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唐代·温庭筠【酒泉子·楚女不归】


释义: 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春风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在暮春时节,一位南方的女子未能踏上归家的路途。她独居在一座临水的小楼里,小楼枕卧在小河畔。


夜晚,明月高悬,却显得孤独而凄清,因为女子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身世的感伤。春风再次吹拂起来,杏花也变得稀疏零落。



这句词通过 「月孤明」 的景象,将明月拟人化,仿佛它也像女子一样孤独无伴,烘托出女子的孤寂之情。


「风又起」 既描写了自然环境的动态,也从侧面反映出女子难以入眠的状态。


「杏花稀」 不仅是景语,也寓有惜春、伤别的意味,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这几句词整体营造出一种凄清、哀怨的氛围,既描绘了暮春之景,又体现了女子自伤身世飘零、老大无依以及离别的悲伤情绪。


温庭筠的四首【酒泉子】词均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


在唐代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繁华的大城市中聚集了许多离乡背井、以歌舞技艺谋生的单身女性,她们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感情引起了熟悉市井生活的词人的关注,于是便有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