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老子【道德经】的智慧第15章:如何在红尘中修得圆满?

2023-12-10国风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大家好,我是行三,非常高兴跟大家继续分享共振【道德经】的智慧第11章。

在这一章里,老子爷爷用七个比喻,跟我们探讨得道之人的品质和特征。我们接下来一起看看。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老子爷爷说:古时候得道的人,常常大隐于市,但他们内在却妙不可言,达到了圆融无碍,对万事万物通达的境界,一般人都认不出他们,因为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所以我只能通过一些特征去勉勉强强描述一下他们。

豫兮若冬涉川

「豫」在古代指大象。说的是得道的人像大象在冬天走过结冰的河面一样,非常的谨小慎微,谨言慎行。

犹兮若畏四邻

「犹」在古代指一种猴子「犹猢」。他们像猴子一般对四周保持的机警,对周围的发生一切了然于心,保持一种全知全觉的状态。

俨兮其若客

他们对身边的人始终保持着一颗恭敬之心,就好像对待客人一般。

涣兮若冰之将释

所有来到他们身边的事情,好像都能被他们轻松化解。所有来到他们身边的人,也如沐春风一般,被他们爱的能量所加持和温暖,就好像冰融化了一般。

敦兮其若朴

他们返璞归真,保持了最本真的样子,看起来诚朴厚道,却又大智若愚。

旷兮其若谷

他们虚怀若谷,能够接纳所有一切人、事、物的发生。

混兮其若浊

得道之人具有上善若水般的品质,犹如道一般,随遇而安,能融入到任何复杂的环境中。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那为什么他们能与纷繁复杂的环境混而为一,融为一体呢? 因为得道之人始终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不随波逐流,安住于当下,耐心的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当天和、地和、人和,当因缘具足的时候,则顺势而为,果断地把握时机,生发出美好的结果来。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最后老子爷爷总结说,得道之人从来不会自满,守中如一,能顺万物自然而成,所以能不断地带领众人扬升,显化出一个又一个的美好。

这一章节的延伸点其实非常多,我们接下来重点深入探讨下,得道之人的七个品质和特质。

01

我们思考下, 为什么老子爷爷会把「豫兮若冬涉川」,谨言慎行,谨小慎微放在第一位呢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有聊到过 有无相生,有生于无,有是果,也是相,无是因,也和本,那么我们如何从因上下功夫呢?

首先就是「 觉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要知道当我们的健康、关系、财富的所呈现的结果,与我们预期不一样时,它是什么导致的?换句话说,我们从哪里漏掉的,得把这个漏补上,这也叫「止漏」。 这就好比我们打算用洗手盆接水,但是洗手盆下面的塞子没有塞上,所以那上面水龙头开得再大,水都是会漏走的。 假如不把塞子塞上,不止漏的话,我们做再多,学再多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无用功。 我们又知道有无相生,有生于无, 所有的因,追本溯源都是源自于我们的起心动念,背后的无形能量和意识。

所以「觉知」之后便是「觉照」,大白话来讲就是时刻 保持一个谨慎、警觉的状态,把原来导致我们「漏」的因给照住,给塞住,转换成能支持我们意图显化的新的「因」

那如何能「觉照」呢?其实我们古圣先贤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详细而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我们只需要拿来用就行了。我们就拿道家的斋法来说,它细分了「身」」口」」意」三种不同情形,以及应对方式。

第一种是当我们的身出现阴阳失衡,三关躁动,萌生出「杀、盗、淫」念的时候,这时候可以通过身体的「礼拜」,让其重新回到平衡。 我们可以去拜老子爷爷、天尊爷爷,也可以去拜佛祖爷爷和诸位菩萨,也可以是其他的古圣先贤,也可以是去拜我们的祖先,或者是我们的父母长辈。这时你会发现,随着你的礼拜, 随着你弯下腰,低下头,跪下来那一刻,身体就会快速地回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自然身的妄念也随之消失了。

第二种是 当我们口吐恶言或者有这个冲动时,那说明我们口的阴阳已经失衡了,这时候缺什么补什么,我们用口去「诵经」 。我们可以去诵读【道德经】、【清静经】,或各种佛经、【圣经】、【可兰经】等等,再或者去诵读国学经典,也可以是名人名言语录、祈祷文等等,这时候你会发现, 在诵读这些高能量经典的过程中,口自然就回归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开始口吐莲花了

第三种是当我们「 意」,心起贪、嗔、痴、慢、疑时,说明我们的意开始阴阳失衡了,这时我们用心去「思神」 ,就是对着如老子爷爷、天尊爷爷、佛祖爷爷、菩萨们等各路神仙们,也可以是你最崇拜的人,可以看着他们的像,或心中想着他们,去思考,假如面对同样的发生,这些神仙们他们是如何做到如如不动的。 当我们感知到这些榜样的力量,也接受到了来自他们的加持和护佑。 这时我们的「意」很快就回归到守中状态,妄念也随之而去。

所以 从觉知-觉照-觉悟,就是高级版本「自律」的过程,而这都需要我们「豫兮若冬涉川」,始终保持一颗谨慎的心 ,因为菩萨畏因,众人畏果。

02

那我们接下来探讨下, 为什么得道之人「犹兮若畏四邻」? 对周围一切的发生保持全知全觉的状态。

我们前面章节聊过医圣扁鹊的故事,当别人称赞扁鹊医术很厉害,他说我治得都是大病,我二哥比我厉害,他在小疾的时候就能治好,那我大哥最厉害,治得是未病,在没病的时候就已经把人身体调理好了。

所以 保持全知全觉「犹兮若畏四邻」的状态,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能够在机会出现苗头时及时能把握住,当危险出现苗头时能及时地规避,早早地为长远的意图做好准备,在0到1上下功夫

所以老子爷爷告诉我们 「无为」,恰恰是有为的最高境界,顺应万物自然,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早服谓之重积德,通过无为可以保留一切可用的手段,用无数种方式去应对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做到一切轻松有余,看上去没做什么,但最后都把事情做成了,无为而成

03

我们接下来再看看「 俨兮其若客」背后代表的是什么呢?它其实代表的是敬畏心。

道存于万物之中,万物皆是道,我们周围所有人都是宇宙大哥的一个代表。就像 佛祖爷爷所说的「心怀众生时,众生皆是佛」,当我们从二元对立中走出,回归到一时,我们面对所有人,不管高矮胖瘦,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的,都能做到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 ,这就是敬畏之心。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用他一生来践行【道德经】中的智慧,他一直把「敬天爱人」作为最信奉的经营哲学,「敬天」代表的正是对自然万物,对人的敬畏心,这也是在道的规律的敬畏和尊重,而「爱人」则是利他之心。

所以 当我们心存敬畏之心时,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做到不卑不亢,心中有一把尺子,能把握好分寸,做到知止不殆。

04

「涣兮若冰之将释」

我们去思考下, 什么才能将冰化解呢?那就是「爱」,我们经常说「唯有爱能够唤醒爱」。

那怎么知道我们是否在用爱去对自己,对别人和去对我们所做的事情呢?其实 非常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我们做完这个事,说完这些话,想完这些东西之后,对我们是加持的,还是消耗的?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还是让我们感到冰冷?是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更有希望,还是让我们失去希望了?是让我们的能量更高了,还是让我们能量更低了?

所以对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你会很清楚的发现,在那个当下,我们是否在用爱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的朋友,以及对待我们所做的事情。

道因爱而造万物,所以 当我开始学会用爱去注入我们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所接触的每个人时,你会发现身边爱的能量就会开始流动,万物之爱也会源源不断的回流给你,我们也开始慢慢连接到万物之爱的源头——道,当我们将对自己的爱化为对天下之爱时,天下之爱也将回流于你,托起你的梦想和使命

05

「敦兮其若朴」 怎么理解呢?

给大家讲一个「傻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宇宙大哥想找人帮忙替天行道,找啊找啊找,最后终于看到一个 「傻子」,这个人不为名利,不为己,只为天下人,宇宙大哥说「哎妈呀,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于是乎就把手中的各方资源,万物之德,众人之德都给这个「傻子」用,让他帮自己替天行道

那我们去 看下古今圣贤们,其实都是被宇宙大哥相中的那个大智若愚的「傻子」 ,而我们是否愿意成为,被宇宙大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那个「傻子」呢?



06

「旷兮其若谷」

其实我们在过往的章节中,已经从多个角度聊过「谷」,那我们今天去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造物主随手就能显化一个东西呢?而我们的显化能力往往比较有限,比较弱呢?

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素材不够丰富。 你看宇宙大哥可以接纳一切,接纳万物之德,所以他的素材库是最全的,他想要显化什么,随手拿出来组合一下就好了。

但是我们往往不是这样的,这个人我又看不惯,那个东西我又不喜欢等等。但你会发现, 但凡我们容不下的人,我们接纳不了的东西,都不能为我们真正所用,而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素材里就经常出现这部分素材又不够,那个素材又没有,那个条件又不具备,所以我们的显化往往比较困难

那我们将原来不接纳的人、事、物转换为 接纳,其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将随波逐流,或委曲求全,或用同样方式去处理问题

这种 全然的接纳是发自于内在对万事万物的敬畏心,允许造物主的不同呈现,允许各个叶子各有不同,允许每个人节奏的不同,允许有春天盛开的桃花,也有冬天盛开的梅花 。这个被我们所接纳的人、事、物的那个面相,将会放入我们的造物素材库,那我们哪一天需要造物时,则能随时拿出来用,做到轻松有余。

这也是「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的一个过程。

07

那得道之人的第七个特征就是「 混兮其若浊 」。

我们在第八章讲到「上善若水」,形容水的品质,犹如道一般,能够容万物,万物相合,

所以平时经常会说一个人 「随遇而安」,其实这四个字恰恰代表得是一种至高的品质 。那为什么得道之人能大隐于市?因为他到哪里他都能够安下来,哪里都能融合其中,什么人都能处得来,什么事都能hold得住,走在人群中就跟普通人一般。因为道法自然,得道之人就如同道一般,自然而然融入到万物中去,浑然天成,天人合一,丝毫没有违和感。

以上就是老子爷爷跟我们聊到的,得道高人的七大品质和特征。

最后祝愿我们大家,借古圣先贤的光,以出世心入世,在红尘中修得圆满。

非常感恩大家智慧的共振与聆听,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们下回再见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