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一则读完之后令人拍案叫绝的古文小幽默!

2024-10-23文化

我们看刑侦电视剧,常见这样的桥段:在物证、人证和其他证据都无法取得的时候,两个侦查人员一合计,达成一致意见,「攻心为上,突破××的心理防线」,即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矛盾、恐慌心理,施加压力,寻找案件的突破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则这样的小古文。

陈述古 密直知 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 为盗者。述古乃 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 阁祠 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 围之,乃 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沈括【梦溪笔谈】

密直: 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

知: 主持,管理。这里指任知县。

的: 的确,确实。「莫知的为盗者」,不知谁是真正的盗贼。

绐: 哄骗,欺骗。

阁: 古文中阁和閤常通用,二者都可指官署;阁楼,此处「后阁」译为官署的后院或官署后院的阁楼为宜。閤的本义是旁门,小门,如译为官署后面的旁门,不妥,因为陈述古请钟是为了让盗贼相信钟至灵,理应越庄重越好,在此情形下,不应该把一口「神钟」放在旁门不起眼的位置。

祠(cí): 祭祀。

讫: 完毕。

帷: 围在四周的幕布。

阴: 暗中,暗地里。

陈述古在任浦城知县时,当地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抓捕了多个犯罪嫌疑人,盗贼就在几个嫌疑人中,但却没法把他揪出来。

怎样才能抓到盗贼呢?

攻心为上!

我们来看看陈述古是怎样实施攻心计的,盗贼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落入他精心设置的圈套的。

1、「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先放烟幕弹,使盗贼心里开始恐慌。一口钟能辨认盗贼,还特别灵验。现在我们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古时科学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们转而相信神的存在。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给盗贼制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使人迎置后阁祠之」。派人到庙里把这口「神钟」请来,放在官署后院,为示庄重,还进行了祭祀。到此为止,盗贼并没有见到这口「神钟」,但不妨碍陈述古把钟「至灵」,「后阁祠之」这些事情风传到盗贼的耳朵里。盗贼此时心里有压力,但因没有亲眼看见,所以仍然半信半疑。

3、「引群囚立钟前,自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盗贼亲眼见到「神钟」,而且知县亲自陈述:不是盗贼,摸钟不响;真的盗贼,摸钟便响。之前的传闻成了现实,而且就在自己面前,此时的盗贼已经快撑不住了。

4、「自率同职,祷钟甚肃」。再给盗贼施加一点心理压力,压死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陈述古亲自率领同僚,非常庄重地向「神钟」祈祷。之前盗贼听说的是知县派人祭祀「神钟」,这次规格升级,知县亲自向「神钟」祷告,而且县衙里所有人到场,场面十分震撼,知县的每一句祷告词都揪着盗贼的神经,此时的盗贼心理防线已崩溃,开始彻底相信「神钟」。

有了以上的铺垫,接下来的事情便水到渠成。在用帷帐把「神钟」围起来之后,陈述古派人暗中在钟的表面涂上一层墨。其他嫌疑人因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便放心大胆地去摸钟,手上自然会有墨的痕迹,而真正的盗贼却心虚,生怕自己摸钟时,钟会发出声音。因「神钟」在帷帐里,又是嫌疑人逐个进入帷帐中摸钟,眼看四周无人,盗贼便耍了个小心眼儿——不摸钟,钟就不会发出声音,结果正中陈述古的圈套,真正的盗贼手上无墨。

陈述古真是「狡猾」,这个攻心术是真妙,佩服,佩服!

无独有偶,【聊斋志异】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我们再看下面这则小古文。

公命释之,谓曰:「既不自招,当使鬼神指之。」使人以毡褥悉幛殿窗,令无少隙。袒诸囚背,驱入暗中,始授盆水,一一命自盥讫,系诸壁下,戒令:「面壁勿动。杀人者,当有神书其背。」少间,唤出验视,指毛曰:「此真杀人贼也!」盖公先使人以灰涂壁,又以烟煤 其手,杀人者恐神来书,故匿背于壁而有灰色,临出,以手护背,而有烟色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濯(zhuó):洗。

这个就不展开解释了,文中没有难懂的字词,又有上一则小古文做基础,很容易理解。蒲松龄写这个短篇时,大概就是借鉴了沈括的【梦溪笔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