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为什么说「老子天下第一」?

2024-06-13文化

原创 申佑军

漫谈老子与【道德经】

2500年前,地球的东方,群星璀璨,百家争鸣,真正开启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后世给这一时代取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字—春秋。

时常想为什么会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而不是说孔子、孟子、荀子或是墨子天下第一,这是极有根据的。孔子作为老子的学生把老子当作龙一般的存在,「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俗人口中言必称「老子」,其实是倚仗老子这尊智慧的化身来当作自己的庇护神,以此提升自己的形象——高大、正义、有力量。

可见老子是当时精神界的领军人物。在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正是运用他的那套理论,开创了中国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可惜的是,一代大儒董仲舒随后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与汉武帝一拍即合,从此儒家思想左右中国两千多年,众多的纲常与条条框框将人们的日常言行举止框住。经后世程朱之手达到了密不透风的保守程度。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如果没有董仲舒,今天的中国社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老子还是经不住喜的劝说写下了【道德经】,可见老子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精简凝练的五千多个文字揭示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宇宙浑然一体,运动不息而对立转化。并以此反观社会人生,主张贵身爱身,贵柔不争,俭啬谦下,见素抱朴;反对骄、奢、夸、矜。

书中有世俗的智慧、全身的谋略、治国的方针、人间的理想。指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憎恨统治者「损不足以奉有余」,无所不为,为所欲为。反对战争又指导战争,善战不怒,哀兵必胜。

为人要知雄守雌,和光同尘,功成不居,为而不恃,去奢去泰。以慈爱、俭啬、不争为三宝,虚怀若谷,恬淡安宁,被褐怀玉,谦下收敛,贵柔戒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俭啬是为了养精蓄锐,有所不为实现最终有所为。

通篇闪烁着辩证的思想。和光同尘,若水不争与同时期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理论皈依(归一)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守中理论」又成为儒家中庸的核心,也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前身。他的「勇于敢者杀,勇于不敢者活」又告诫人们不可恣意妄为,要对天地心存敬畏,即对自然规律保持一份敬畏。

老子本人在唐武皇时又一次声名显赫,但老子的【道德经】没有列入四书五经,说来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的损失。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当中没有哪一部能像【道德经】那样紧紧把握住事物发展与社会运行的脉搏,直面人类心灵深处的弱点,为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明一条康庄大道。

人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望岳」。可以说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书中的「黄山」,值得普天下人景仰膜拜,千百遍细心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