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读晴雯之死,看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和事态发展 (万字好文)
目录
(1)晴雯概况,晴雯因何而死
(2) 晴雯有什么缺点,因何遭诽谤?
(3)王夫人为什么一定要赶走晴雯?
(4)为什么有人说告密者就是袭人?
(5)为什么我说告密者不是袭人
(6)告密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7)告密者原来就是秋纹
(8)王夫人和贾母的博弈
(9)红楼梦的大转折
(10)晴雯死于什么疾病?
(1)晴雯概况,晴雯因何而死
红楼梦里的晴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深受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所写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晴雯被赶,宝玉探晴雯,宝玉做芙蓉女儿诔,都是浓墨重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晴雯在前八十回其悲惨命运已经结束,可是却留下了一桩公案,究竟是谁告密,导致晴雯被赶而死?
这桩公案的告密者,作者原文没有明确交代,有的读者认为就是袭人,有的读者认为另有其人。
下面我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分析来看。
咱们先看看作者给晴雯的谶语,也就是晴雯的判词,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词曰: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是说晴雯命薄福薄,短命,而可怜,后文宝玉做芙蓉女儿诔,说是晴雯做了芙蓉花神,芙蓉者,莲也,莲者,「怜」也。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里的心比天高,是指晴雯作为奴婢,对主子包括宝玉、王夫人不是一味的奴颜屈膝和顺从,而是有自己的个性。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这两句点出来晴雯的死因,因为「风流灵巧」而招人嫉妒和怨恨,短命是因为有人「诽谤」。
咱们再看看晴雯的身世,「晴雯是赖大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十岁,因常跟赖嬷嬷进贾府,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
贾母后来让晴雯去照顾宝玉,是因为贾母看中了晴雯的漂亮和伶俐以及针线技术,认为晴雯以后可以做宝玉的妾。贾母原话,「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王夫人在抄检怡红院的时候,有一句话,大有深意。原文: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怡红院里大事小情王夫人都知道,是谁告密?王夫人的眼线是谁?王夫人为什么认定晴雯勾引宝玉?一定要赶晴雯出去?
(2) 晴雯有什么缺点?因何遭诽谤?
通过小说原文,我们可以知道,宝玉和晴雯感情是纯粹的,没有掺杂肉欲和色欲的。
宝玉对晴雯的爱慕和喜欢,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便是证明,尽管这里面带有讨好求欢之意,亦不掩宝玉之情。侧面也可以看出来晴雯在撒娇,这也是爱意的体现。
晴雯也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事后人们嘲笑,晴雯只不言语一味傻笑,其心意不言自明。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大家公认的美人,作者虽没有正面描述过她的样貌,但从旁人的话语当中,我们可以有初步印象,「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风流,伶俐,有诸多过人之处,并且得到了宝玉真爱,使她「心比天高」,而她不能改变的是,「身为下贱」她终归只是大观园里一个丫鬟。
原文描写,晴雯被赶之后,宝玉探晴雯时,晴雯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
可见,晴雯以为,有贾母做的安排,再有宝玉真爱,「大家横竖是在一处」,自己给宝玉做妾是铁定的。
再补一句,晴雯勾引宝玉的确没有,可是教坏宝玉却是有的,第七十三回,晴雯教贾宝玉装病不读书,这一点如果从王夫人的角度看,晴雯做的绝对是大逆不道的。原文: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此话正中宝玉心怀,因而遂传起上夜人等来……。
七十七回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导火索是傻丫头误拾绣春囊,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检抄大观园。
作者写:「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
咱们看王善保家的这么说的,「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这些话当然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是晴雯为人言语尖刻,得理不饶人,对下级的丫头婆子不好,导致招来怨恨与诽谤,确是实情。
咱们再看看原文七十四回,王夫人说「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斥责晴雯的原话,「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
可见是「本处有人」「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给王夫人,于是王夫人就认为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一定要赶走晴雯,而不是其它的处理方式?告密者是不是袭人?
(3)王夫人为什么一定要赶走晴雯?
王夫人要赶走晴雯,原因前文已经做了一些分析,
其一,是有人告密诽谤说晴雯勾引宝玉不学好;
其二,王善保家的撺掇说晴雯妖妖娇娇、掐尖要强等等。
咱们看七十七回赶走晴雯这一段:「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那么,明明可以有调离岗位、扣减工资奖金等多种处罚方式,王夫人为什么这样恨晴雯?病中也要剥了衣裳赶出去?
咱们再看七十四回,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狠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等晴雯到了凤姐房中,王夫人一见他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
所以,我认为,其三,王夫人因为晴雯「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而「很看不上这轻狂样儿」,再加上正赶上晴雯患病,就更像林黛玉了。
殊不知,这钗黛之争,现在正在劲头上,王夫人对林黛玉已经是欲除之而后快,只是碍于贾母,不得施展,现在这晴雯送上门了,岂能不除?!
咱们再看晴雯是怎么回王夫人的,「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
晴雯这一句老太太是准备把贾母抬出来做挡箭牌,没想到,戳了王夫人的肺管子。王夫人肯定以为晴雯在拿贾母压她,才让王夫人恨之入骨。
王夫人此时正因「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和贾母明争暗斗的不可开交。
这就是又一个原因,其四,晴雯抬出贾母,说自己是贾母的人,王夫人驱逐晴雯,正是向贾母隐晦地表明自己维护「金玉良缘」的坚定决心。
各位看官,晴雯被赶而死,有人告密是其根源,那么红楼梦的一场公案,就要浮出水面。
(4)为什么有人说告密者就是袭人?
红楼梦作者在七十七回里交代,「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
这个本处有人下了些话,也就是说,怡红院里有人向王夫人告密。
看后文王夫人的言语,「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可以推测告密的言语约略就是,晴雯怎样怎样不好,以姿色勾引宝玉学坏等等。
这个告密的人是谁?成了红楼梦里的一桩公案,有人认为就是袭人,有人认为不是,咱们详细分析一下。
为什么认为告密者是袭人,理由大致如下:
1,袭人曾经「告密」。三十四回,端午节袭人告密,袭人告诉王夫人,说是怕宝玉做出丑事来,建议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去。这次告密就导致了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即使这次告密没有导致抄检,起码袭人是有前科,再次告密的可能性很大。
2,袭人具备告密的资格。要向王夫人告密,一是要在主子面前有些身份地位的,不然人贱言轻,搞不好还会被领导当成搬弄是非。二是告密的人应该是要深得主人喜欢信任的,或者是贴身心腹。袭人是怡红院首席丫头,身份够。并且袭人三十四回告密后,已经得到王夫人的信任。
3,晴雯得罪了袭人。三十一回,睛雯讥讽袭人,拿宝玉袭人偷试云雨情说事,「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4,贾宝玉高度怀疑袭人。七十七回,宝玉说袭人「咱们私自玩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这可奇怪了!」「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5,袭人无可解释。还是七十七回,袭人听了(宝玉对她的质疑)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袭人细揣此话,直是宝玉有疑他之意,竟不好再劝,因叹道:「天知道罢了!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了。」
6,袭人看不起晴雯,甚至是对晴雯反感。晴雯病危,宝玉哭着对袭人说,门外的海棠花枯死了半边。想必是晴雯要死了的时候,袭人却说,晴雯跟我比算个什么东西,这个屋子里的人要比海棠花,也应该拿我先比。
以上种种,都指向袭人就是告密者,而我认为,告密者并非袭人,我的理由有哪些呢?
(5)为什么我说告密者不是袭人
我认为怡红院里向王夫人告密的人不是袭人,理由如下:
1,袭人不曾告密过。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与三十四回袭人「告密」,两件事情相隔两年了。再有袭人建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是因为在三十三回袭人误听到宝玉对黛玉的表白。与晴雯等人没有关系。袭人这次汇报,并没有具体指向黛玉,更没有涉及晴雯。
2,袭人为人宽厚,对别人没有敌意。三十四回,王夫人询问袭人,宝玉为什么挨打,是不是贾环说了什么时。袭人虽然事先已经问了茗烟,知道是因为贾环在贾政面前添油加醋,才导致宝玉挨打。但是袭人以其一贯的息事宁人的宽厚为人的作风,并没有供认贾环,这就证明袭人不是一个惹是生非爱打小报告的人。
3,袭人一心为主子着想。作者在袭人出场时就曾经说过,「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所以,袭人不可能为了晴雯的一两句话去伤害晴雯,进而伤害宝玉。
4,袭人已经是「准姨娘」待遇,没有必要去跟晴雯针锋相对,争宠惹事。 三十六回,王夫人向凤姐道:「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已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
5,宝玉怀疑三个人,而只对袭人质疑,恰恰证明,宝玉认为袭人的可能性小,希望能够从袭人这里得到答案。第七十七回,晴雯等被撵后。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也就是说,宝玉认为最有可能告密的是袭人麝月和秋纹。
6,袭人的态度,是因为袭人约略猜到了是谁,却又不能说。看原文袭人对宝玉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
所以听了宝玉怀疑自己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为如果说了,就怕再惹出事来。
通过以上分析,告密者不是袭人了,那么告密者是谁呢?
(6)告密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咱们看,怡红院里王夫人赶走晴雯、四儿、芳官是在七十七回,赶走了晴雯后,王夫人问:「谁是和宝玉一日的生日?」~~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个四儿见王夫人说着他素日和宝玉的私语,不禁红了脸,低头垂泪。王夫人即命也快把他家的人叫来,领出去配人。又问,「谁是耶律雄奴?」老嬷嬷们便将芳官指出。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芳官笑辩道:「并不敢调唆什么。」王夫人笑道:「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因喝命:「唤他干娘来领去,就赏他外头自寻个女婿去吧。把他的东西一概给他。
可见,告密者是告了怡红院这三个人,王夫人对她们的事情已经心里有数,直接冲着这几个人来的。
宝玉推测芳官和四儿被赶的原因,认为是「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众人见我待他好,未免夺了地位,也是有的,故有今日。」
可见,宝玉认为是,宝玉对这两个人好,威胁到了「别人」的地位,「别人」怕自己的地位被夺了,于是告了这两个人的状。
晴雯、芳官和四儿的共同特点就是,人长得漂亮,而且宝玉对她们极好,她们三个都有上位成为姨娘的可能性,甚至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六十五回兴儿对尤二姐说「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这里的两个人下一步就会成为姨娘,一步登天。
袭人已经「内定」为「准姨娘」,宝玉也说袭人是「至善至贤之人」,袭人在贾母、王夫人、宝玉眼里都是被另眼看待的,地位已经稳固。其他人想要上位,只能去争另一个名额了。
所以这一次告密更不可能是袭人,因为袭人的地位不可能被威胁。
怡红院里大丫头一共四个,袭人,晴雯,麝月,秋纹,这四个人级别比较高,能够跟王夫人说的上话。所以,宝玉质问袭人,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那么,这个告密者既然不是袭人,是麝月还是秋纹?还是另有他人?
(7)告密者原来就是秋纹
告密者是谁?根据前文的推测,袭人已经被排除,按照贾宝玉的口风,就剩下麝月秋纹了。
至于其他丫环婆子,身份较低,作者没有人物描写,小说情节不可能安排其他人告密。
所以,我认为是秋纹,理由如下:
1,王夫人认识秋纹,秋纹也是大丫头之一,秋纹具备告密的基础人脉条件。
咱们看第三十七回,秋纹说,那日宝玉孝心一动,把原本要自己插瓶的两枝桂花,用那一对联珠瓶插好,亲自送去给老太太、太太,跟去的自己因而也得福了。老太太欢喜之下,赏了自己几百钱,「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 几百钱是小事, 难得这个脸面」。到了太太那里,自觉脸上有光的太太,高兴之下,便赏了自己两件衣裳,「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象这个彩头」。
2,秋纹一贯对下飞扬跋扈,有告密诽谤的性格条件。
二十四回,小红趁机给宝玉递了杯茶,咱们看秋纹的反应,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第五十四回秋纹在问婆子们要水的时候也是嚣张跋扈:「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
3,在怡红院大丫头中排名靠后,受到过晴雯的奚落,芳官和四儿崛起,秋纹地位受到威胁,有危机感。
还是三十七回,晴雯笑她没见世面,都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她,自己还觉得长脸。
4,王夫人明明认识秋纹,故意不提及,欲盖弥彰。七十四回,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明明三十七回王夫人见过秋纹赏过衣服却不提及,抄检时也不提及,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5,秋纹的模样应该是不像袭人麝月粗粗笨笨的,可能比她俩漂亮些,于是就有点儿自信。在怡红院里想做姨娘上位,当然也是正常现象,但是秋纹表现明显,歇斯底里的打压小红就是例证。
6,告密者不是麝月。
第二十回脂批指出:「麝月闲闲无语,令余酸鼻,正所谓对景伤情。」可见,麝月有人物原型,且原型一直陪伴作者与脂砚斋。
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批语: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
可见,且作者与批书者对麝月评价较高,作者不可能写麝月告密。
7,袭人知道了告密者是谁,隐晦的表示出来了。还是二十一回脂砚斋批语: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
8,红楼梦小说水平极高,没有空写的情节,写秋纹的几笔应该是有深意的。
三十七回,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看他忽然夹写女儿喁喁一段,总不脱落正事。
另外,脂批写麝月「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麝月没有微嫌小敝,似乎也在指向秋纹有微嫌小敝的嫌疑。
综合以上几点,告密者已经浮出水面,就是秋纹了。
但是,晴雯之死还有疑团,晴雯是贾母安排的人,晴雯被赶出大观园,王夫人怎样跟贾母交代?贾母为什么不能挽救晴雯?
脂批说,袭为钗副,晴为黛影,晴雯之死对林黛玉的结局有什么暗示?
(8)王夫人和贾母的博弈
晴雯是贾母安排的人,晴雯被赶出大观园,王夫人怎样跟贾母交代?一场谈笑间的博弈大戏就要开场了,咱们看原文。
(一)王夫人出招,已经先斩后奏,试图瞒天过海。
第七十八回 ,王夫人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
看王夫人说话,可以说是谎话连篇:为什么让晴雯走?三点原因,1,一年之间,病不离身;2,分外淘气,也懒;3,大夫说是女儿痨(结核病,呼吸道传染病)。
王夫人为什么不实话实说,因为她从秋纹的小报告得来的信息自己心里也没底。
为什么说谎,王夫人没有经过贾母就赶走了贾母安排的晴雯,就是要给自己找充分的理由。希望能够瞒天过海,糊弄过去。
(二)贾母没有接招,直接抛出观点,态度不温不火,言语暗藏锋芒。
贾母听了,道:「晴雯这丫头,我看他甚好,言谈针线都不及他,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谁知变了!」
贾母没有回应王夫人的汇报,而是说,我看晴雯挺好的,可以给宝玉做妾的,谁知变了!?
什么叫「谁知变了」?各位看官要知道,红楼梦原文是清朝年间的手抄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语气是怎样的?不得而知。
意思是,「谁知你王夫人改变了我的计划了」,还是,「谁知道晴雯怎么变了」
是生气,是责怪,是疑问,还是有一点无奈?看你这儿媳妇怎样破解?
(三)王夫人接招,以退为进,赔笑拍马转话题,谈笑之间布新局。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是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历过的?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留心看了去,他色色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知大体,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袭人的模样虽比晴雯次一等,然放在房屋,也算是一二等的。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从未同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效好之意,且没有明说。~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王夫人赔笑说了这么一大段话,什么意思?
1,晴雯就是不错,您怎么可能看错呦。2,反正她就是得了痨病,所以不能留,爱信不信。3,晴雯虽然不错,但是不如袭人好。都是你的人,我不是冲你来的。4,晴雯已经赶走,袭人已经提拔,木已成舟。5,我现在已经是掌权者,想要办的事都已经办好了,你已经退休了,我敬着你就行了,你还能咋滴?
(四)贾母被迫接招,大权已经旁落,看透也不说破。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我再翻译一下,1,贾母到现在才笑,事情已经这样了?那就是挺好。2,你说的关于晴雯的谎话,我不再接了,你自己心里明白。3,我以为袭人不言不语,呵呵,没想到已经投靠你了。4,你现在大权在握,你办的事怎么会有错?!
各位看官,两个回合下来,咱们已经可以看出,从这一回开始,王夫人大权在握,势头正猛,老祖宗有心无力,无可奈何。
贾府一直存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之争,现在两派的领军人物贾母王夫人的博弈,胜负已经见了分晓。
那么晴雯之死,会给黛玉的命运结局带来哪些提示?进而对整部小说的主线情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红楼梦小说传世文稿只有八十回,下一集,我将不揣冒昧,以晴雯之死为突破口,试着分析一下小说背后的秘密。
(9)红楼梦的大转折
上一回讲到,贾府一直存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之争,以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支持者划分,可以把贾府内的人物分为两派。
一派以贾母为代表,支持木石姻缘,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晴雯,等。
这一派人物除了支持木石姻缘这一个共同点以外,其思想观念的特点是,以情爱为出发点,追求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思想。可以称之为情派。
另一派以王夫人为代表,支持金玉良缘,主要人物有,薛宝钗,薛姨妈,袭人,等。
这一派人物的特点,除了支持金玉良缘以外,更主要的是拥护封建礼教思想,追求克己复礼,反对和扼杀情爱自由平等的思潮。我们可以称之为礼派。
两派力量在晴雯之死以前基本上势均力敌,不分胜负,情派似乎还占有一定优势。
但是,先是袭人反水投靠了礼派,现在通过晴雯之死,出现了转折,情派受到严重打击,从晴雯之死开始,礼派走向胜利,情派走向落败。
按照小说第五回给出的谶语,结合脂批,后四十回就是情派一败涂地,礼派也是惨胜,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各位看官,通读红楼梦,可以看出,小说设计的朝廷里也分为两派。
太上皇与功勋世家贵族(包括四王八公、四大家族等)情义深重,念念不忘旧臣的功劳,时有照顾,以义当先,可以称之为义字派。
皇帝与自己培养的势力(包括忠顺王、忠靖侯等)联系紧密,专注于抢班夺权,视旧臣为绊脚石,以忠君保皇为宗旨,可以称之为忠字派。
我们可以看到,朝廷的两派博弈与贾府内部的两派博弈何其相似?!
作者是倾向于支持和同情情派和义字派的,
贾宝玉替作者说出了心声。「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两种势力的博弈复杂交织,红学家们研究的结果也就五花八门,可以理解为明亡清兴,
可以理解为康熙朝九子夺嫡,可以理解为胤礽一派与雍正乾隆的夺权争位。
怎么理解好像都有道理,又好像不太全面。可见,红楼梦作者对两派的人物刻画细致深刻,对思想观念博弈的描写,用笔虚虚实实,游刃有余,水平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就是这纵横交错的两派博弈,写出了伟大的红楼梦,正是这两派博弈,引出了纷繁复杂的红学,也正是这两派博弈,使得多少读者为之倾倒。
咱们再看晴雯之死对小说主线的影响,第八回,脂砚斋批语:晴有林风,袭乃钗副。
作者有意设置一个晴雯,模样性格与林黛玉相似,命运也相似,用于一个明写、一个暗写,相互补充照应。就像甄宝玉和贾宝玉一样。
有红学学者认为,芙蓉女儿诔就是写给黛玉的,我赞同此说,因为按照小说设定,黛玉才是芙蓉花神,很有可能黛玉身亡之时,贾宝玉或疯或走,已经不能写诗了。
那么晴雯之死,提示黛玉的命运结局跟晴雯也应该是类似的,1,有人背地里暗算加害,葬花吟里有「风刀霜剑严相逼」。2,贾母有心无力(或者贾母已死),不能施以援手。3,被贾府当权派抛弃,病情加重而死。
红楼梦后四十回亡失,推测作者本意,既然明写了晴雯之死,黛玉之死肯定是要暗写。
从贾府内的权力斗争来看,也应该如此,通过晴雯之死,王夫人与贾母博弈胜利,黛玉的结局也就只能如此了。
推测后文,贾母身亡,木石姻缘破产,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情派彻底失败。
与此同时,忠字派胜利,义字派落败,贾家被抄家,四大家族等等纷纷倒台。
晴雯之死系列咱们差不多说完了,晴雯到底死于什么疾病?从现在的医学角度怎么看?
(10)晴雯死于什么疾病?
从医学角度看,造成晴雯死亡的疾病是什么?
王夫人给贾母汇报说,晴雯得的是「女儿痨」,也就是女性青少年时期的结核病。它的主要特点是症状多,病情进展快,病灶容易溶解,迅速形成空洞和排菌。
这显然是在撒谎,1,没有大夫诊断说晴雯是女儿痨。2,结核病一般不会短期内死亡。3,如果急性发病,传染性很强,而大观园里没有人被传染。4,结合晴雯的症状表现,不是结核病。
那么晴雯得了什么病?咱们看原文找线索。
晴雯第一次得病是在第五十一回,晴雯「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来。忽听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
回屋以后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嚏喷。~~宝玉问道:「头上热不热?」晴雯嗽了两声,说道:「不相干,那里这么娇嫩起来了。」
至次日起来,晴雯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晴雯睡在暖阁里,只管咳嗽,~~。
各位看官,这晴雯着凉以后打喷嚏,鼻塞声重,咳嗽,典型的感冒症状,没有什么稀奇的。
咱们看大夫诊断是这么说的。
那大夫方诊了一回脉,起身到外间,向嬷嬷们说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血气原弱,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大夫的诊断也没有错,毕竟是大夫嘛,怎么可能连个感冒也不认得?伤寒是中医对外感病的称呼,就是「伤于寒、被寒气所伤」的意思。
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
按照中医理论,这个紫苏,防风,荆芥都是用于风寒表证的常用中药,桔梗是止咳祛痰利咽的常用中药,枳实是用于气滞或者食积的,麻黄是解表散寒的要药。
贾宝玉认为女儿家身子弱,而枳实麻黄药力比较峻猛,不适宜使用。我认为贾宝玉多虑了,虽然这两味药药力比较峻猛,但是药量用了多少?可以考虑剂量小一点先试试,看效果怎样再做调整。
再继续看原文,一时茗烟果请了王太医来,诊了脉后,说的病症与前相仿,只是方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较先也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
本回题目就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可见作者也认为第一个来看病的胡医生是个庸医,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
五十二回,宝玉只见晴雯独卧于炕上,脸面烧的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忙又向炉上将手烘暖,伸进被去摸了一摸身上,也是火烧。
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
这里晴雯吃了药,仍不见病退,急的乱骂大夫,说:「只会骗人的钱,一剂好药也不给人吃。」
各位请看,用了王太医这柔和的药,虽然照顾了宝玉的心思,但是果然效果就比较差了,这也是一些医生的惯用手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偏赶上宝玉的雀金裘坏了,只有晴雯有这个织补的技术,于是晴雯又熬夜补裘。
晴雯已嗽了几阵,好容易补完了,说了一声:「补虽补了,到底不像,我也再不能了!」嗳哟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
五十三回,一时王太医来了,诊了脉,疑惑说道:「昨日已好了些,今日如何反虚微浮缩起来,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外感却倒清了,这汗后失于调养,非同小可。」
怎么回事?好不容易这病好的差不多了,熬夜补裘耗力伤神,伤了气血。
晴雯此症虽重,幸亏他素习是个使力不使心的,再素习饮食清淡,饥饱无伤。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故于前日一病时,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如今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说晴雯渐渐的好了,不是指痊愈了,我理解意思应该是指慢慢的越来越轻了。
这一次得病过程,作者写的很细,既体现了宝玉对晴雯的关心,也通过晴雯病补雀金裘,使晴雯的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这一次得病吃药效果不怎么好,也为后文再病后没有治疗做了铺垫,并且这个净饿为主的习惯,为后文的四五日水米不沾牙埋下了伏笔。
这里描写了晴雯的咳嗽,与后文呼应,应该是现在已经有了肺部感染,然后一直没有痊愈,再发病时,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加重,最后导致死亡。
七十四回,王夫人要见晴雯,「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来,正发闷,」,受了王夫人责骂之后,「一出门便拿手帕子握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
咱们看,晴雯本来不舒服,这个不舒服作者没有详细交代,估计是第一次得病还没有痊愈,有所反复,然后又气又哭,病情怎么能不加重?
再看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表现,病情还没有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到了晴雯的箱子,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到了七十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这一次病情加重了,已经恹恹弱息,又只穿着贴身衣服被架出去,这个病情肯定会更加严重了。
再看宝玉探晴雯这一段,「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见宝玉来了,说着话「接着便嗽个不住。」接着,晴雯向宝玉要来喝,「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拉着他的手,只觉瘦如枯柴」。
咱们看看这里对晴雯的描写,一个是一直咳嗽,结合前面感冒未愈,应该是感冒继发肺的炎症了。再有就是口渴,应该是肺炎发烧,不能及时补充水分造成的脱水的症状。手瘦如枯柴,与几日不吃饭有关系,最主要的还是脱水。
最后结论,晴雯应该是死于感冒继发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