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第六章 古建筑屋顶构造/第一节 古建筑屋顶概述

2024-02-10文化

古建筑屋顶位于中国式三段的上段,最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是在建筑最上面起围护结构的作用,而且屋顶形式、屋脊做法和装饰物,以及采用的屋面材料等,都能反映出建筑的等级、建筑的使用性质、类别、建筑物主人的身份地位等,并在这些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是绝对不可逾越的。

第一节 古建筑屋顶概述

一、屋顶类型

我国古代建筑屋顶大部分属于坡屋顶的范畴。与平屋顶相比,其优点是排水迅速、不易积水,所以一般不会形成渗漏并影响下部结构。各种坡屋顶类型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到宋代更为完备。在【营造法式】中就记录了四阿顶、厦两头造(九脊殿)、不厦两头造和斗尖(撮尖)四种主要形式的屋顶。到了明清时期,古建筑屋顶的类型更为多样,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正式建筑九种屋顶类型

明清时期,古建筑行业习惯将官式建筑分为正式与杂式。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是正式建筑屋顶的四种基本型。庑殿、歇山可以做成重檐建筑,歇山、悬山和硬山建筑可以区分为带有正脊和不带正脊(卷棚)做法。这样正式建筑屋顶就形成了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起脊悬山、卷棚悬山、起脊硬山、卷棚硬山九个依次降低的等级,构成了正式建筑屋顶严格的等级序列,详见表6-1,正式建筑屋顶详见图6-1。

表6-1 正式建筑屋顶等级序列

图6-1 正式建筑屋顶

2.杂式建筑屋顶类型

在古建筑中,凡是平面不是长方形,屋顶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基本型之外的均属于杂式建筑范畴。杂式建筑屋顶的类型有攒尖、盔顶、盝顶、圆顶、平台屋顶、单坡顶、扇面顶等形式。杂式建筑屋顶详见图6-2。

图6-2 杂式建筑屋顶

3.组合屋顶类型

组合屋顶多是由于建筑平面较为复杂,从而引起了屋顶的变化。从形态构成来看,主要是在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基本型的基础上,通过人字坡、围护和端部结束形式的穿插组合,形成组合型屋顶。大致可以分成简单和复杂两种类型。

(1)简单组合屋顶 主要有抱厦、勾连搭及L形、工字形、十字形、万字形顶等。

①抱厦,又称「龟头屋」,从平面上看,在主建筑一侧或两侧,局部向前突出一间(或三间)。从剖面上看,屋顶与主体建筑可以采用勾连搭形式或丁字相交形式。

②勾连搭,多个屋顶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接,在连接处做一水平天沟使雨水向两边排泻的屋面做法。勾连搭使用于建筑进深较大,为降低屋顶高度,则采用低屋面前后相连的方式。勾连搭与抱厦的不同之处为:勾连搭为通长勾连,而抱厦的勾连则短于殿身面阔。

抱厦与勾连搭屋顶详见图6-3。

图6-3 抱厦与勾连搭屋顶

③其他简单组合屋顶。其他组合屋顶主要有L形屋顶(转角建筑)、丁字顶、十字顶、工字顶、万字顶等。各类屋顶均为适应不同的平面而形成,参与组合的建筑屋顶呈纵横相交状态的组合关系。

其他简单组合屋顶详见图6-4。

图6-4 其他简单组合屋顶

(2)复杂组合屋顶 还有很多古建筑,其屋面形式比L形、丁字形、十字形、工字形、万字形还要复杂很多,形成平屋顶及各类坡屋顶上下叠置、高低错落、平行并列等多层次的组合关系,详见图6-5。

图6-5 复杂组合屋顶

二、古建筑屋面类型

瓦原为烧制土器的总称,后来专指覆盖在屋面之上起防水作用的建筑材料。依其质地有琉璃瓦、布瓦、铜瓦、铁瓦、木瓦、竹瓦等。我国古建筑屋面主要为琉璃瓦屋面和布瓦屋面两大类型,各自又有多类不同做法。

1.琉璃瓦屋面

琉璃瓦是表面施釉的瓦,它由琉璃胎经过1100℃以上的高温烧制后涂上釉料,然后再进行800~900℃的低温回烧而成。在宋朝时已经在宫殿上使用黄绿色琉璃瓦。元朝宫殿则用黄、绿、蓝、红、粉、白、黑、紫等多色琉璃瓦和琉璃构件。明清两代宫殿、陵寝和皇家寺庙多用黄色琉璃,皇家园林建筑和离宫别馆杂用蓝、绿、黑等色的琉璃及琉璃聚锦。亲王府邸、园寝多用绿色琉璃或琉璃剪边。琉璃瓦屋面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1)单色琉璃屋面 屋面和屋脊均采用同色琉璃瓦件形成。单色琉璃屋面多用于宫殿建筑,如北京天坛,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太和殿全部采用黄色琉璃瓦。

(2)琉璃剪边 用布瓦做屋面,用琉璃瓦做檐头和屋脊,或者用一种颜色的琉璃瓦做屋面,用另一种颜色的琉璃瓦做檐头和屋脊。前一种多见于城楼与庙宇,后一种多见于园林建筑。

(3)琉璃聚锦 是在屋面上采用两色琉璃或多色琉璃拼出图案的做法。常见的图案有方胜(菱形)、叠落方胜(双菱形)、双喜字等。琉璃聚锦的做法常见于园林建筑或地方建筑。除了上述三种琉璃瓦屋面外还有一种叫削割瓦屋面,也常归类在琉璃屋面。削割瓦是指用琉璃瓦坯烧制成型后「焖青」成活,但不施釉彩的瓦件。外观与青瓦相似,但做法必须遵循琉璃规矩。尤其是屋脊,仙人走兽的做法与琉璃瓦屋面完全相同。

2.布瓦屋面

颜色呈深灰色的黏土瓦称为布瓦,布瓦屋面又称为黑活屋面。根据其屋面做法又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筒瓦屋面 以板瓦做底瓦,筒瓦做盖瓦的屋面做法为筒瓦屋面。它常用于宫殿、庙宇、王府、县衙等大式建筑,以及牌楼、影壁、亭榭等。小式建筑中不得使用3号以上的筒瓦。

(2)合瓦屋面 北方称阴阳瓦,南方称蝴蝶瓦。合瓦屋面的特点是底瓦和盖瓦均采用板瓦,底、盖瓦按照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排列。合瓦屋面多用于小式建筑和民宅。江南地区的蝴蝶瓦屋面中,不铺设泥背和灰背层,直接将底瓦搁置在板椽上,再把盖瓦铺盖于底瓦瓦垄之上。

(3)仰瓦灰梗屋面 屋面不施盖瓦,以板瓦为底瓦,在两垄底瓦相交的瓦楞部位用灰堆抹出形似筒瓦垄,宽约4cm的灰梗,多用于不太讲究的民宅。

(4)干槎瓦屋面 屋面不施盖瓦,以板瓦为底瓦,在两垄底瓦相交部位也不堆抹灰梗,通过瓦与瓦的互相搭置遮盖瓦缝。这种形式多见于河南地区及河北地区民居。

(5)棋盘心屋面 在合瓦屋面的中间部位或下半部挖出一块,局部改作灰背或石板瓦的做法。

各类布瓦屋面详见图6-6。

图6-6 各类布瓦屋面

3.其他杂类屋面

其他杂类屋面是指除了琉璃瓦和布瓦屋面以外的屋面做法。

(1)灰背顶 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以「灰背」直接防雨的屋面就是灰背顶。常用于平台屋顶,也可用于屋顶局部,如用于勾连搭房屋连接处的天沟,用于棋盘心屋面等部位。

(2)石板顶 屋面采用小规格的薄石片排列有序地铺在屋面上。石板顶做法属于地方手法,具有较强的田园风格。

(3)金属瓦顶 屋面多采用铜瓦或铜胎溜金瓦,以造成金碧辉煌的效果。多用于皇家园林和喇嘛教建筑。

(4)茅草顶 以茅草作为屋面覆盖材料,多用于园林景观建筑中的小品。

(5)明瓦顶 用玻璃覆盖屋面的做法,宫殿建筑中也有云母片加工成的明瓦顶,装饰效果较好但采光稍差。明瓦顶多用于花房或是特殊观赏需要的园林建筑。

三、古建筑屋脊类型

屋脊是古建筑对于屋面交界线或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构造形式。

1.屋面与屋面的阳角相交

(1)正脊 它是指沿前后两坡屋面相交线做成的脊。正脊往往是沿檩桁方向,且在屋顶最高处。

(2)垂脊(包括排山脊) 凡是与正脊或宝顶相交的脊统称为垂脊。

(3)戗脊 戗脊是在歇山建筑中,前后坡与两山坡面交界线处的脊,该脊沿着四角45°方向上与垂脊倾斜相交。

(4)角脊 角脊是重檐建筑屋顶中,下檐屋面转折处,沿角梁方向所做的脊。

2.坡屋面与垂直墙面的交接

(1)博脊 当坡屋面与竖向墙面交接时,往往要沿接缝处做脊,一般将此处的脊称为博脊。在歇山建筑中,两山坡面与山花板相交处,沿接缝方向所做的水平脊就是一种典型的博脊。

(2)围脊 重檐建筑下层屋面与木构架(如承椽枋、围脊板、枋等)相交处的水平脊。围脊能够头尾相接呈围合状,故俗称「缠腰脊」。

3.处理边沿线产生的脊

(1)排山脊 在歇山、悬山、硬山建筑两山部位屋面边缘,顺山尖而上所做的垂脊称为排山脊。

(2)披水梢垄 它是悬山、硬山建筑屋面在两山部位的简易处理,不做垂脊而仅做梢垄,不用排山勾滴,而仅用披水砖檐的做法。详见本章第三节相关内容。

(3)盝顶围脊 特指盝顶上部平台屋面四边的水平脊,因其围合相交故称围脊,也因其在屋顶最高位置处,也称正脊。

各类屋脊在重檐歇山屋顶中表现得最为全面,详见图6-7。

图6-7 重檐歇山屋顶中的各类脊

四、大式屋顶和小式屋顶

在明清做法中,除了通过屋顶的等级序列来规定建筑屋顶的形态外,还通过瓦件的材质、脊件做法和脊饰构成,明确地把屋顶分为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两个大类,这两类屋顶的主要区别如下。

(1)在屋顶形制上 本着「上可兼下、下不得似上」的原则,大式屋顶可以采用正式建筑中的九种屋顶,而小式屋顶只限于正式建筑屋顶序列的后四种低档屋顶,并限于硬山与悬山两种基本型。

(2)在[插图]瓦材质上 大式屋顶既可以采用琉璃瓦,也可以采用布瓦;而小式屋顶只能采用布瓦,即所谓的黑活屋顶。

(3)在吻兽的设置上 大式屋顶可以带吻兽,也可以不带吻兽,而小式屋顶一律不允许带吻兽。

(4)在[插图]瓦方式上 大式屋顶通用筒瓦屋面,属于高等级体制,而小式屋顶只能用最小号规格的筒瓦屋面,大部分还是使用合瓦屋面、仰瓦灰梗屋面、干槎瓦屋面、棋盘心屋面等,等级依次降低。

(5)在用脊形制上 大式屋顶的正脊,尖山式采用大脊,卷棚式采用过垄脊。小式建筑屋顶的正脊通常分为过垄脊、清水脊、鞍子脊,做法简单。大式建筑屋顶通用带排山勾滴的铃铛排山或带披水砖的披水排山。小式建筑中除铃铛排山和披水排山之外,还增设「披水梢垄」,等级依次降低。

(6)从屋面做法的变通上 可采用大式小作和小式大作的调节机制。大式小作具有大式屋脊的基本特征,但屋顶的脊件做了必要的简化。小式大作具有小式屋脊的基本特征,但脊件做法借鉴了大式屋脊的脊件特点。这两种变通方法,属于大、小式做法中的中间档次。

五、古建筑屋面材料

1.宋【营造法式】中记述的屋面瓦件

在【营造法式】中记述了6种[插图]瓦(同筒瓦)、7种[插图]瓦(同板瓦),并规定了不同的[插图]瓦和[插图]瓦的使用范围(在后面叙述中皆采用筒瓦与板瓦)。

(1)筒瓦 宋【营造法式】中筒瓦尺寸详见表6-2。

表6-2 宋【营造法式】中筒瓦尺寸

(2)板瓦 【营造法式】中板瓦尺寸详见表6-3。

表6-3 【营造法式】中板瓦尺寸

(3)瓦当和滴水

①瓦当(清称勾头瓦)又称华头筒瓦,纹样历代不同,有云纹、几何纹、动植物、四神、文字、莲瓣、兽面、龙凤、花草等。

②滴水(清称滴子瓦),有重唇板瓦(带形或齿形)及垂尖华头板瓦两种。

(4)当沟与线道瓦

①当沟,用在屋脊的最底层,正好卡在筒瓦垄与板瓦垄之间。【营造法式】中提到有大当沟与小当沟。

②线道瓦,为直线形板瓦,相当于清代的压当条。

(5)屋顶脊饰

①鸱尾。它用于正脊两侧,围脊转角部位,尺寸有2.5尺、3.0尺、3.5尺、4.0尺、4.5尺……直至1丈,鸱尾由数块采用铁鞠(锯)拼接而成。

②正脊火珠、斗尖火珠与滴当火珠

a.正脊火珠用于寺观等殿阁正脊当中。火珠的直径有1.5尺、2尺、2.5尺三种。火珠都为两焰,在其夹脊的两面做盘龙或兽面。

b.斗尖火珠用于四角亭子顶部。火珠的直径有1.5尺、2.0尺、2.5尺、3.5尺等几种,火珠做两焰、四焰或八焰,下部使用圆形的基座。

c.滴当火珠用于位于华头筒瓦滴当钉之上(相当于清代的瓦钉钉帽),滴当火珠高三寸至八寸不等。

③兽头。兽头分为正脊兽头和垂脊兽头,有1.4尺、1.6尺、1.8尺、2尺、2.5尺、3.0尺、3.5尺、4.0尺等几种。

④嫔伽、蹲兽、套兽。嫔伽为女身鸟状仙女(人头鸟身的神鸟),蹲兽有九品,分别为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狻狮、獬豸。嫔伽高0.6尺到1.6尺不等,蹲兽高0.4尺到1尺不等。宋代蹲兽用双数,最多使用8枚。套兽用于殿、阁、厅堂、亭榭转角子角梁端,套兽径从四寸到一尺二寸不等。

常见的宋代屋面瓦件见图6-8。

图6-8 常见的宋代屋面瓦件

2.清代屋面瓦件

清代屋面瓦件根据上不上釉,分为琉璃瓦件和布瓦。

(1)琉璃瓦件 琉璃瓦件包括筒瓦、板瓦、勾头、滴子、正脊筒子、正吻、垂脊筒子、垂兽、戗脊筒子、戗兽、仙人走兽、套兽等,种类繁多。明代规定为十样瓦,清代头样和十样瓦不常用,规定为二样至九样瓦。常见琉璃瓦件尺寸详见表6-4~表6-9。

表6-4 常见琉璃瓦件尺寸(部分)

表6-5 琉璃正脊构件尺寸 单位:cm

表6-6 琉璃垂脊构件尺寸 单位:cm

表6-7 琉璃仙人走兽及套兽构件尺寸 单位:cm

表6-8 琉璃戗脊、角脊构件尺寸 单位:cm

表6-9 琉璃博脊构件尺寸 单位:cm

(2)布瓦 布瓦瓦件主要为筒瓦、板瓦、吻兽、望兽、套兽等。清代规定为1号、2号、3号及10号四种。各地生产的尺寸大小不一,其中北京现行瓦件尺寸较为接近清代官窑尺寸,详见表6-10。

表6-10 布瓦尺寸 单位:cm

常见的清代屋面瓦件见图6-9。

图6-9 常见的清代屋面瓦件

3.江南【营造法原】中记述的屋面瓦件

【营造法原】的瓦材多是对唐宋瓦件传承的提升,对厅堂类房屋一般采用板瓦,又称蝴蝶瓦、合瓦、阴阳瓦等。殿庭之类房屋,规模较大者,可将盖瓦改用筒瓦(长1.2尺,筒径6~7寸)。蝴蝶瓦是各种房屋所常用瓦材,但盖瓦和底瓦尺寸略有差异,其规格详见表6-11和表6-12。

表6-11 【营造法原】盖瓦尺寸 注:【营造法原】中,1尺=275mm。

表6-12 【营造法原】底瓦尺寸 注:【营造法原】中,1尺=27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