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所谓修行,即过滤掉「区分」的表象

2023-12-12文化

不同,是永恒。无常,即日常。失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底色。

这一切,都在说明着同一件事,就是有区分的、有区别的,才是天地本色。而区分,作为一种伴随人类发展之秩序结构的必然产物和推动力,也成为了一种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界定。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界定的方式和手段,变得越来越多元,甚至主流的那种界定就被隐藏了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物质极大丰盛的现代社会,似乎类似不平等这样的词汇,好像不多见了,反而大家谈论的,都变成了要怎样才能买上那个大房子、那辆豪车。

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很多早期的群体界定标准,已经被对物的欲望给很大程度地消解了,或者湮没了。

但是,人,作为结构中的人的属性,仍然没有变。只是在更早的以前,结构的方式是基于资源的匮乏,因而某种「区分」就显得格外显眼。而在物质极大丰盛的时代,结构的本质没变,但附着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就变成了「物」的区分。

这个也被叫做「现代性陷阱」。

人的不同,在结构化以后,就进入了一系列被预设的轨道。因此,不同位置的人看到彼此,就会觉得自己,或者匮乏,或者优越,或者平庸。于是,在这种对比中,掺杂着各种情绪的评判就出现了。而这些,就构成了系统风气。

01

被系统风气捕获的人,就陷入了愤世嫉俗。

说到底,愤世嫉俗,终究是一种基于对「区分」深着相的情绪,是障碍于表象的,是非理性的。因此,看到的区分越多,情绪就越多。

愤世嫉俗的情绪,在表征上,因大多表达的是某种有普世价值的情绪,比如偏向于不满、不公平、不公正等,因此,是以某种群体的代言性质,来掩饰自己对所处结构位置的不满的。

也正因为这种情绪具有某种程度的普世价值,因此,在某些特殊时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结构稳定的时期,就成为了一种优越性匮乏者的牢骚,最终于己无益,于他者无益。因此,在结构稳定时期的愤世嫉俗,是成本巨大的。

为什么?

之所以给定的前提是结构稳定,就是说,整个结构的框架路径没有问题,无论哪个层级的结构位置,基本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愤世嫉俗的群体,一定不会大。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会来理会这么一小撮人的情绪。

但是,一旦整体结构框架的路径出现问题,那么,这种基于表象的「区分」,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一小撮人,就会变成一大群人。这个时候,这种情绪,就会泛滥成灾。

前者,是基于对差距的个体性发泄,但不懂得差距是本质。区分和与之伴随的差距,不到某种是失控的程度,是没有人回应的。

后者,是基于差距的群体性抗议,但如果不介入对结构框架的本质认知,也仍然是群氓。

02

只有洞察到区分的本然,并在稳定结构中寻找「他者」路径,才能获得重构自己的力量。

个体的困顿,都是基于走在了别人给他预设的路径之中。因为走的是别人精心设计过的路,那么,路径中能获得什么,也不过是别人的一念慈悲,或者一念邪恶。

但是,最为残酷的事是,很多人却只能走这条路,或者是不知不觉就按着指示牌,走了这条路。因此,这种路径设计,就成为了人类所有系统结构都乐于参与的游戏规则。

这种游戏规则,也叫财富再分配。既然是再分配,就意味着有一波原始分配已经完成。

只是,原始分配的进行,都是有铁和血的规则的。这个游戏规则,不是谁都能介入的,也不是谁都能看见的。因此,原始分配,就会成为一种系统结构诞生时的先天基因,是附带着某种使命的。

而再分配,就进入了在原始分配基础上,对所有系统群体,进行路径设计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就决定了系统结构的运转质量。路径结构越多元、越畅通,那么,系统结构运转成效,一般就越高。

那么,既然是结构中的路径,就必然的存在着结构层次,有高,必有低;有先,必有后。于是,就一定存在着分配要素流转的结构化结果。

通常的,在预设路径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战略取舍,决策先后等,因此,才有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论,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建设的战略等。

因此,路径设计的结构化结果,实质上是一种在特定时期内对最大效益的偏好。

个体,如果看不到「区分」的底层逻辑,只纠缠于各种表象的差距,就只能陷入到非理性的情绪之中。而要脱离这种情绪,就必须找到路径的设计图样,从中寻找到适配自己的位置,或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把自己嵌进某个可能的空隙。这就叫入世。

而真正的入世,一定是和光同尘的。即不纠缠表象的差距,不愤怒他人,不夸耀自己,洞悉结构的本然,于是,可进可退,建构起强大的「他者」路径。

03

之所以说,过滤掉「区分」的表象,是为一种修行,本质是要在各种因差距而来的烦恼痛苦中,寻找其真谛。

因此,修行,修的是行,成的是心智和觉性。

如果入世,以修行的次第分,大概可以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苦行僧,就是以戒律压心欲,是强迫自己不做妄想,不做世俗之纷争。但是,仍然是困于世俗表象,其核心的区分表象,仍然是其强大的心魔。

第二重是罗汉,就是自得逍遥,是看透世俗肌理,介入了区分的结构化本质,亦得知个体与结构的机缘,不过一时的利害取舍。在「取」的范畴,便得益。在「舍」的范畴,便失意。

但是,取舍,不过世间造化,个体若不得其要领,便陷入魔障。因此,修到这一层,也就对世间万相洞若烛照了,也即可得无挂碍。

第三重是佛,是觉性圆满,又普度众生。

佛的诞生,根源即在于看到太多人困于表象,入魔入障,因此,生出慈悲,甚至不惜以己渡人。

只是,一切的普渡,也仍然是觉性之一种,来去无痕,不住因住果。

于是,能够过滤掉「区分」表象的人,已经属于难能可贵,已经可自得逍遥。但是,一旦觉性成就,也就能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