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用阅读提升认知,改变命运,让人生更美好

2024-01-30文化

原创:有温度的瓶子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我们构筑精神世界的食粮,是连接内在与外在的窗口。

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良师益友促膝长谈。

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构建最适合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改变我们生命轨迹,让人生变得更美好。

拓宽眼界,升级认知

网上曾有个很火的问题:「怎么样才能最低成本地见世面?」

一个读书博主回答说:

读的书多了,就知道这世上不止有一种文化,对于不同的声音也会变得包容;

读的书多了,就明白历史的兴衰也只是一瞬间,眼前的得失便不再那么重要;

读的书多了,就懂得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对旁人的生活便多了一份理解。

所谓见世面,就是明白了世界不止有一面,而通过读书,便能最低成本地见到世界的不同面。

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和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认知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记得在电影【1942】中,有一段很经典的对白。

财主范殿元在家破人亡时,对自家长工说:

「等我到了陕西,立住了脚,那就好办了。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长工拴柱却说:「好啊,东家,我到时候还给你当长工!」

同样是一穷二白,但由于认知不同,范殿元和拴柱注定会在未来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

正如知名媒体人和菜头所说:

「一个人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他认定的那个样子。于是,这个人所能见的,所乐见的,就决定了他的未来,这就是命。」

要知道,让人成长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改变一个人认知最好的方式是亲身经历。

然而人生有限,我们不可能事事都去经历。

但通过阅读我们就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通过他人的经历启迪自己的生活,升级自己的认知。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他年轻时就辍学去报社打工。

他一边打工,一边在大学的夜间部读书。

当他读到了十九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的自传时,得知密尔竟然在5岁时读了柏拉图的书,就对哲学着迷,确立了人生的方向。

深受触动的艾德勒放弃打工,开始正式进入大学求学。

密尔的自传改变了艾德勒的一生,使他从报社打工人,成为了畅销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

艾德勒也因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俞敏洪也曾强调认知的重要性。他说:「人一辈子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上的差距。」

我们也常听到这样一些网络流行语:认知不够,努力白费;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那到底什么是认知?

通俗地讲,认知就是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一个认知水平高的人,就像是站在宇宙看地球,站在楼顶看风景,能够多角度,着眼于全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一个认知水平低的人,就像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自己头顶的那片天,所以目光短浅,容易故步自封,缺乏自我成长意识。

而想要实现认知升级,最经济、最简单、最适合普通人的方法就是读书。

每一本书都是前辈们智慧与思考的结晶,读书就像和智者聊天,书中的文字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认知。

我们有时可能被书中的某一句话所触动,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瞬间就通了,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看问题会更加通透和深入。

因此,你垫在脚下的书本越厚,眺望到的世界就越广阔;你看问题的层次越高,就越容易把握全局,快速看到问题的实质。

静心除燥,改变人生

现代著名作家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读书是一个静心除燥的过程,能让我们在浮躁的环境中,获取内心的安宁。

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者一定都是爱读书的人。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就很难有成事的定力,也不足以获得人生的成功。

一个人如果心静不下来,做事全靠一股脑的冲劲,何以担当大任。

当工作或情感失意时,觉得人情世故迷乱时,不妨静下来先读书。

在书中未必能找到直接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心静下来后,我们才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答案或许自然而然就会浮出水面。

一个人只有先安顿好自己的心,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处理问题,才能获得更理想的结局,看见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农民作家马慧娟初中因贫困辍学。

她只能像多数农村女孩一样,早早结婚生子、下地种田、养牛养羊,照顾孩子,过着农妇的生活。

但不同于其他的农妇,马慧娟喜欢读书。

一开始家里穷没钱买书,她就跑到山上去摘蕨菜,换了钱去买书看。

后来,马慧娟买了部手机,开始在手机上写作。

她常常在干农活间隙坐在田间地头写;做完家务、喂完牛羊,她坐在屋檐下写;有时半夜醒来,趴在炕头上写……

十多年间,马慧娟在手机上敲出上百万字,按坏了13部手机,出了5本书。

如今马慧娟已经加入宁夏作协,被推荐到鲁迅文学院学习,还成了全国人大代表。

马慧娟感慨地说:

「很多人都说读书看不到、摸不着,但在我看来,正是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它让我的人生充盈,一路从田间地头走到人民大会堂。」

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看过的每一句名言,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人生的方向。

俗话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一种可能。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十八岁时第一次高考失败,应聘了好几份工作都失败了。

他只好在父亲的单位当临时工,每天打包好杂志,然后踩着三轮车,把杂志送到火车站。

马云当时觉得,自己恐怕就要以踩三轮车为生了。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在义乌火车站买了本【人生】。

马云不禁被主人公高加林的锐意进取精神深深感动,他在读懂高加林的人生时,也读出了自己的未来。

多年后马云曾在一次访谈中感慨,看了【人生】之后,觉得自己一次没考上,就放弃读大学就去踩三轮车,太没出息了。

他觉得人家那么努力,自己也应该努力一下。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大学,终于在第三年考上了。

他说自己特别感谢路遥,很庆幸当时遇到路遥那本改变自己一生的书籍。

马云正因为读懂了高加林的困境、期待和追求,所以幡然醒悟,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才有了后来的淘宝和阿里巴巴。

很喜欢一句话: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因此,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你在读书上花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得到回报;你翻过的每一页书,都在默默塑造一个更好的你。

阅读与实践并重,让知识学有所用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取更多、更好的信息。

然而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看似增长了不少知识,但这些孤立零散的碎片知识,对我们而言其实作用不大,反而会削弱我们的思考能力。

如果一味接受碎片化的二手信息,而缺乏系统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就很难建立更适合自己的认知体系。

现在许多人热衷于买书,但很多人只买不读,以为拥有了这本书就拥有了书中的知识和智慧。

莫提默·爱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说:「付钱购买的动作不能让你拥有这本书,只是真正拥有的前奏而已。」

因此,买书的时候切忌冲动下单,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对自己有实际帮助的书籍。

书买回家后,只有通过系统地阅读和思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我们所用。

艾德勒在书中提出了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首先是基础阅读,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基础阅读的能力,就是能识字,会断句,有一些语法知识,能读懂普通的书。

其次是检视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判断它属于哪一类书,值不值得进一步阅读。

比如快速浏览书封、导读,序言大致了解书籍的主题,从目录中了解整本书的框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再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阅读和购买这本书。

然后是分析阅读,就是追求深入理解一本书的内涵,是对一本书从不太了解到深刻掌握的关键。

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咀嚼并消化书中令自己触动的内容,关联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最后是主题阅读,是围绕某个主题去阅读相关书籍,而不是阅读一本书。

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只需关注和主题相关的内容,可能是某些章节,也可能是某些论述,而不是从头到尾读完整本书。

比如你要系统了解如何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就可以从家庭教育方面的权威书籍中找出需要阅读书单,重点阅读有关安全感建立的章节。

这四个层次的阅读是层层递进的,每一层都是建立在上一层阅读的基础上。

比如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就需要通过检视阅读来确定书单,在阅读相关主题内容时,就要用分析阅读的方法深入阅读、分析和思考。

另外,如果想要检验自己阅读的效果如何,我们还要试着将这些内容分享给身边的人,以教为学,能够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学习。

我们如果能够把一个知识点给别人讲清楚,那才是真的掌握透彻了。

当然,要想让书中的知识为我们所用,就不能只停留在阅读思考的层面。

最好的学习就是运用,我们要将那些触动自己的点,通过实践运用于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让认知触发行为改变,让行为改变人生轨迹。

董卿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们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最好的自己。

书或许不能帮你解决眼前的难题,但它可以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

读书就是见世面,升级认知的过程,让你哪怕身陷绝境,依然能够仰望星空,心中充满希望。

读书就是静心除燥,改换人生轨道的捷径,让你哪怕起点很低,依然可以攀登人生的高峰。

当你爱上读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

愿你在2024年,能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创造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