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杜牧著名的10首诗词,首首经典,篇篇千古流芳

2024-07-16文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史书记载说:杜牧本人「美姿容、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天生就有女人缘,那是推都推不开。吏部侍郎沈传师府中的歌女张好好,最早成为了杜牧的温柔乡。为了能见到张好好,杜牧成天赖在沈府里不走,写诗道:「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代的杜牧曾到项羽自刎的「乌江亭」题了一首【题乌江亭】,认为项羽大可不必自杀。公元1054年,33岁的王安石路过此地,看到了杜牧诗后,不以为然,也写下了一首【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项羽自刎,是因为他的确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再也没有机会翻盘了。

杜牧之赴任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此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他人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使皇图霸业归于覆灭。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

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登乐游原】

杜牧〔唐代〕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国家正值战乱之际,诗人因奸人诬陷被贬,内心惆怅,来到乐游原,看到眼前这曾经繁华的园林已经衰败不堪,内心感慨,作此诗抒怀。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诗人此处用【史记】「桃李不言」典故,以桃李反衬紫薇花。桃李不言,虽然表现了他们的谦逊,然而他们毕竟也和百花一起争着在春天开放。现在秋天到了,秋风萧瑟,无言的桃花、李花,不知今在何处,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了。诗人寄情于物,在赞美紫薇花的谦逊品格时,也赞美了具有谦逊美德的人。使读者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以传送荔枝这一具体的事件,以微见著,嘲讽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在结构安排上巧设悬念,颇具匠心。首句描绘的是远望骊山宫阙的情景,从「长安回望」的视觉,遥想当年华清宫的盛况。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极力渲染华清宫的壮观,暗含对奢华的讽刺。第三句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鲜明对比,一骑红尘所为何来?妃子粲然一笑又为何?结句点睛,揭开谜底:原来驿马惊尘、昼夜飞驰,竟然仅仅是为了给贵妃送爱吃的荔枝!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在一代一代的王朝更替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王朝的兴废,其决定因素在于人,而不在于外在的物。「保民而王」「民贵君轻」「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民心向背历来是王朝兴废的最终决定力量。


汴河怀古

唐·杜牧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


杜牧以绝句咏史,好为翻案之论,晚唐诗人纷纷效尤,此风大开,表现之一是数量之大,如胡曾咏史七绝组诗达一百五十首。二是议论往往警辟入里,如皮日休此诗与后录章碣【焚书坑】诗可为代表。此外如罗隐、罗虬、陆龟蒙等等,亦都擅长于此。在诗风上则表现直截痛快,尖锐明炼,而不过多借助于景物的渲染。如果将从杜甫开始中经杜牧至唐末这一类咏史诗联系起来看,可见出唐诗由盛而中而晚,愈益重理、重议论的发展趋向,从而下开宋人风气。这一倾向与前述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亦日趋减却的方向是一致的。此外咏史绝句和有仍较多地借助形象、讲究含蓄的一派,如从李商隐一路发展下来的吴融的【华清宫】、韩偓的【过茂陵】等,对读可看传承与流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书怀】

唐·杜牧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这首诗道出了许多中年人的心声。年轻时,我们常常憧憬未来,总觉得日后会闲云野鹤,无拘无束。然而当真正步入中年,才发现生活的重担更重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断拉大。"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常常在奔波中错过了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等到白发苍苍,才追悔莫及。诗人惆怅满眼青山,却无缘得见,不禁让人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也曾辜负了许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