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解【论语】7.17「五十以学【易】」的困扰

2024-02-25文化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的时候来学习【周易】,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解读】

现在,【周易】、【易】、【易经】三者含义常混用,含义一致,没有区别。为说清本章【易】的具体内容,以下略做区分说明。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易经】的形成时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上古圣人伏羲画八卦,中古圣人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下古圣人孔子作传解经。其中伏羲和周文王的内容称为【周易】,孔子的内容称为【易传】。

西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于是【周易】和【易传】被合称为【易经】。

本章中,孔子谈的【易】显然是指记录伏羲和周文王内容的【周易】。

在【论语】中,本章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章,特殊在内容极简单,但解读却极困难。内容简单是说,这就是孔子在称赞【易】,说学【易】的重要。解读困难是说,目前几乎没有无瑕疵的解读。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类似的内容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为【彖】、【系】、【象】、【说卦】、【文言】作了解说。勤奋研读,把编穿【周易】竹简的绳子多次翻断。还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如果这样,我就能把【周易】完全掌握了。」【史记】的这段记录很清楚,没有歧义。

本章内容就很糟糕,似乎解读不清。「五十」二字怎么解?这句话是孔子五十岁以前说的,还是晚年时说的?

如果是晚年说的这话,那么「五十以学【易】」就是假设,假设五十岁时学过【周易】,就可以无大过错。事实是五十岁没有学过,那就是有过大错!孔子的大错是什么呢?

如果是五十岁前说的这话,那么「加我数年」就有点怪,一个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人,讲话为什么要说「加我数年」?既然意识到学【周易】的重要,为什么又要等到五十岁?

有一种解读说「五十」是「五年或十年」的意思,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用五年或十年学【周易】。这种解读最要命的问题是古文中数字没有这种用法。如果要表述为五年、十年,应该说「加我数年,学【易】五、十载」。

还有解读说「五十」是「吾」或「卒」之误,考虑到古书的文字是竖排,传抄时误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么一来,本章意思就变成了「让我多活几年,我来学【周易】(最终用来学【周易】),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这也有问题,晚年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要「不逾矩」的人还谈什么有「大过」?

我曾经思考过,孔子为【周易】作注解,有没有可能是【周易】比较难,以至他的注解常有错误,所以年轻的孔子说,等我五十岁再学【周易】,再来做注解,就不会出现大的错误了。这种解读说得通,也很流畅,但最大的问题也在于古文用法,注解出错,一般用「谬」、「误」而不用「过」。

钱穆先生认为,这是孔子拒绝阳虎强求他出仕而说的话,易也不是指【周易】,而是「亦」。定公五年(前505),孔子46岁。季氏家臣阳虎囚季桓子,盟而擅权。阳虎送给孔子小猪,劝仕,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孔子当时给阳虎的托词就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给我几年时间,让我学到五十岁,(再出仕)也就可以没什么大过错了。

钱穆先生说【鲁论语】中就是「亦」而不是「易」。如此一来,以钱穆先生的说法最为合理,但这么一改,本章就不是孔子赞【周易】了,而是变成了整本【论语】都没有提过【周易】。

这也是我解读【论语】的一个困惑。译文单就字面意思展开,思考留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