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藝文视界 | 人生的意义

2024-03-26文化

闲读梁漱溟先生【人生的意义】一文,乍看文章不长,但反复阅读却颇感哲理深刻,思绪悠长。几十年过去了,人生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成长中的实践课题,值得学思践悟。综合概括梁先生所讲人生意义的几个要点:人之有生顺其自然并无目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人类的创造在于会用心思;创造集中体现在「成己」与「成物」上;我们生存在一个需要努力创造的时代。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熟知很多慷慨激昂的言词,既勉励自己也教育别人,关键在于怎么实现。依梁先生所讲:人之初是顺应自然而生,最初并无目的,目的是后天形成的。人生的目的怎么形成,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目的。正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初生就是一张白纸,人生是在白纸上的临摹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恰恰是耳濡目染的结果。正逢三月,选择「向雷锋同志学习」还是「向钱看齐」,这就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价值选择。正因为如此,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时代会存在「代差」、为什么会有人前赴后继地为逐利而倒下。时代的教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目的是意识,是精神层面的感知和追求。让人生从无目的变成有目的,不仅要有宏观的教育,也要有微观可见的行动。赞天地之化育,辅万物之自然,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让人生目的有价值,首先就要使人对自己的本性有认知,用心修心、知行合一,以明德修身成为至善之人。至善之道正如儒家学说所言:要敬畏知耻,在天地人寰中把握住底线;要保持定力,在纷繁复杂中淡定从容;要宅心仁厚,在滚滚红尘中彰善瘅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如何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上「种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空洞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会被时代所留存。

历史发展到今天,能代表宇宙庞大生命体、表现其创造精神,并且从生物进化史到人类文化史不断演绎变化的只有人类。正是人类在生活上、文化中不断创造进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才有源远流长的新文化与新生活。人类的创造性是目前我们所认知的大千世界中其他生物所不能比拟的。人类的创造在于用心去发现发明,从而产生认识和改变世界的结果。梁先生说:要是人类不用心思,便辜负了人生,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尽管不同的人创造有大有小,价值有高有低,只要是用心思考用力实践便是创造,必会有结果。

人类在创造中表现为「成己」与「成物」两个方面,所谓「培内德,行外功」。成己就是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达到完善自我的内在状态。成物则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变革世界,对社会和文化做出贡献,更多体现外在意义。成己与成物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成己涉及到个体的价值观和成长诸多方面,包括道德自律、素养修养、心理修炼等,需要花费心血和时间去充实自己;成物则是取得功名成就后,在社会发挥更大价值的同时,注重收获更高层次的内在自我。正如杨国荣先生所言:在认识自己之中成就自我,在认识世界之中改变世界,只有认识到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成就自我和改变世界,人生才有重大意义。

当年梁先生所说的那个特殊时代、大变动的时代、人类历史空前大转变的时代,与今天相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但是我们确实又面临着一个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时代变革赋予人类新使命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更加复杂艰巨的挑战。人类的生存取决于创新创造,需要我们付出更大努力。在这其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国的文化怎样走向世界,切实形成和扩大影响力;中国的文化精髓怎样深入国民心中,真正做到正己化人、成人达己,修身立德、以道致远,敬天爱人、止于至善,厚德载物、格物致知,这些都是人生意义上的思考与选择!

作者:艺文

作者:艺文

绘图:崔姝音

编辑:袁天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