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青梅煮酒 三国群星闪耀时】:刘备窃取益州,得了江山却丢了仁义

2024-04-05文化

在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多数读者喜欢刘备而不喜欢曹操和孙权。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刘备为人「仁义」,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是个好人。老百姓评判好人坏人也很直接简单。就是看他有没有屠杀过老百姓。从各种历史资料上来看,曹操经常屠城,可以说走到哪里屠到哪里。孙权也没少屠城,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恶贯满盈。

而刘备不仅仅不屠城,还带着老百姓一起逃命。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刘备的确比曹操和孙权仁义,也得人心。

但鲁迅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过一句「 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意思就是,刘备的人设太好了,好得有些不真实。大家还经常听到一句古话,叫「慈不掌兵」。一个人过仁慈的话,是没有办法带兵打仗的。

而刘备不仅带兵打仗,还是带的很有水准,连曹操都认为刘备是个真英雄,而不似他被称为枭雄。

可以说,在历史上刘备的前半生人设一直都很光辉、正面。

自从刘备夺了益州之后,他的便变成了假仁义的代名词。世人也不再把他当中是一朵圣洁的白莲花了。

刘备窃取益州那一段历史,在吕航老师的新书【青梅煮酒:三国群星闪耀时】被描述的比史料上更为精彩和详尽。活脱脱的把刘备的无赖行径和流氓手段暴露尽了。

刘备一开始是没有盯上益州的。是益州牧刘璋被人盯上了,东汉末年,群雄乱舞、弱肉强食的年代,谁弱小好欺,就会被人吃掉。

刘璋面临着内忧外患,内部有益州土豪对他个性懦弱无能的不满,外有东州人和汉中张鲁的蠢蠢欲动。

在内奸张松和法正的唆使下,极力让把汉室宗亲的刘备请到了益州。刘璋本意是请刘备取当雇佣军的。没想到张松和法正两个大间谍早已盘算好要把益州卖给刘备了。

傻白甜的刘璋不假思索就乖乖就钻进了张松、法正和刘备下好的连环套中。请神容易送神难哪。刘备被刘璋轰轰烈烈地迎进了益州城。本想着,等张鲁一消灭,东州人镇压后,还他一个清平世界呢。

没想到哪。刘备在益州好吃好喝,养了多天膘,也没去收拾张鲁去,反而一直在琢磨怎么赖着不走,怎么找机会翻脸把刘璋拿下。

没想到刘璋脾气好的不得了,不仅好吃好喝供养着刘备军,还既送钱又送东西。让刘备愣是找不到翻脸的机会。

等了快一年了,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建安十七年,曹操率军打孙权去了,刘备马上说他要回荆州帮助二舅哥。还提出了一个不很不地道的借口。要刘璋给他把攻打张鲁的出场费也结算一下。还狮子大开口,声称要一万士兵和粮草。

他本来以为刘璋会翻脸,没想到刘璋那个老好人还是给了,不过他家底薄,少给了一半。刘备这下开始进退两难了。

没想到,这个紧要时刻,张松的间谍身份被暴露了,刘璋毫不手软地让张松脑袋搬了家。刘备这才和刘璋彻底撕破了脸。

撕破脸的结果彻底如了刘备所愿,刘璋投降,拱手让出益州,而刘备带兵开进成都时,官府和百姓家全部被抢劫一空。

刘备手中的仁义大旗终于倒在了益州的土地上。

后人对刘备抢夺益州的做法颇有微词。而【青梅煮酒 三国群星闪耀时】作者吕航老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评价刘备的:

吕航:不论是说刘备是好人,还是说刘备「仁义」,又或者说刘备其实是装的,是表面「仁义」,实际内心比曹操还黑。学界也好,爱好者也好,大家对刘备的认知分歧是不亚于曹操的。我并不会把刘备定义为「仁义」或者假装「仁义」。我从他的性格和品质上,从他的精神上去浓缩和定义,这也代表了我对这个人的看法,那就是百折不挠。无论这个人「仁义」,还是「不仁义」,他肯定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刘备在公元211年以前,也就是窃取益州以前,总体上来讲,他是仁义的。到公元211年以后,无论是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现实对他的长期摧残,还是他当时年龄比较大的情况,总之心态上已经有些急迫了。导致他从「仁义」的角度,开始向权霸的角度转化,这是一个比较微妙,也错综复杂的过程。从是否「仁义」的角度,极难界定刘备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所以我用这个词语来定义他的一生。

吕航老师并没有单纯把刘备定义为一个好人或者坏人。而是用了一个中性词,百折不挠来形容。

纵观刘备的一生,的确没有曹操的家世和实力,也没有孙权的幸运。他半生颠沛流离,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人性的自私决定了,他要想图谋大业,就得做一些「非仁义」之事。除了从孙权手中骗荆州,就是从刘璋手中抢益州。如果老天一点机会都不给他,那三国鼎立就不会开创了。

【青梅煮酒 三国群星闪耀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三国,还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和细节。是读者们了解三国历史和人性解读的最佳图书。值得精读,耐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