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写着写着就「飞起来了」,这是李黎厉害的地方|新书分享会

2024-03-27文化

3月24日,作家李黎携新书【夜游】【晓行夜宿】做客南京鼓楼区图书馆「春风阅读季」,与作家韩东、曹寇、赵步阳、钟岚等展开对谈。活动由【青春】杂志总编辑李樯主持。

△ 李黎

南京作家李黎是「80后」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编辑,著有诗集【深夜截图】【雪人】,出版小说集【拆迁人】【水浒群星闪耀时】。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红岩文学奖、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等。

△ 【夜游】 李黎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晓行夜宿】与【夜游】是李黎在2023年出版的两部短篇小说集。【晓行夜宿】是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系列作品【文学之都·青春文丛】中的一本。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集,收录李黎写于20岁至40岁的9篇小说,读者可以跟着作品主人公一起经历乡村的童年、外出读书、高考以及落脚城市。【夜游】收录了作家李黎14篇以夜晚为叙述背景的短篇小说,小说在夜晚这一特定时间展开,聚焦都市男女的生活日常,努力在对现实人生的文字观照中挖掘当代人的精神内核。

△ 【晓行夜宿】 李黎 著 南京出版社

「讲好玩又充满意外的故事」

评论家、诗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步阳与李黎在本世纪初相识于网络,因文学这个共同爱好而熟悉。赵步阳表示,通过对比阅读李黎的新书与旧作,能发现李黎在大约十年前就解决了「如何写」这样的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这些年他一直在处理的其实是「写什么」「表现怎样的人物」「呈现怎样的内容」这些问题,「分析这两本新书,写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回忆和时间有关,一个人从乡村到城市的落脚,从青年到中年时期的成长,以及被中年生活的裹挟,不得已的纠缠。还有一类和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认为是对我们生活的即时记录。」

△ 赵步阳

「我特别喜欢李黎小说中的戏剧性,李黎小说的所有出发点就是追求怎么把小说写得好玩,这是我们读旧小说受到的影响,讲好玩又充满意外的故事,这是李黎小说非常有魅力的部分。」赵步阳说。

△ 曹寇

曹寇与李黎相识已久,一路从学生时期共同步入中年。在曹寇看来,李黎是心智成熟极早的一个人,「他早期的小说和现在的小说一样,他对事物的情感也基本没有变化。心智成熟极早,也确保他的小说质量是平均的,我非常信任这样的写作,我恰恰对那种‘悔其少作’,后来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最终成为集大成者的写作路径保持怀疑。」

△ 李樯

李樯认为,写作者的最高追求应该是让读者在阅读时没有任何障碍,甚至会产生一种「这种小说我也能写」的阅读的愉悦和信心,「阅读李黎小说,我相信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一些时代性或者功利性导致的激情的文本和写作状态,让这种应该成为主流的写作姿态,反倒没有成为主流,这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 钟岚

钟岚认为李黎的小说有两大特点,一是关注人物精神层面的困境,包括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等;二是虽然小说关注精神层面的困境,但作者是用一种幽默、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的方式来呈现的。

「把真的写‘假’」

为参加本次分享会,韩东集中地阅读了李黎的小说,他表示自己大吃一惊,并给李黎发了一条短信:「我觉得你写得太好了。」韩东认为,李黎某种程度上是一位「被遮蔽」的作家,「这种‘遮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我们在谈论李黎那些天才的朋友时,忽略了一个人——李黎其实写得跟他们一样好。李黎时常在讨论其他人的优秀作品,却很少谈论自己的作品,这也使得李黎成为一位值得信任的编辑,编辑需要有判断力,同时不把自己的写作置于其他写作者之前。另一方面,作为编辑,也在写作和出版,他人可能会有‘近水楼台’的感觉。同时,编辑这份工作也耽误了李黎,如果李黎把全部的力量和精力都放在写作上,我认为他今天的成就肯定是翻倍的。」

△ 韩东

韩东说,他阅读李黎的作品有一种「亲切感」,某些想法与追求与他的小说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李黎不写宏大的东西,但他喜欢开玩笑,他写得很荒诞很幽默,写作题材就在他的身边,而且他处理这些题材的方式特别好,没有任何矫情甚至没有任何抒情的地方。他处理这些题材的方式和态度,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添加,也没有刻意地抑制。李黎也非常勇敢,他不回避小说是根据生活经验来写作的,他也不把人往卑微、猥琐或可怕的方向写。」

「有些人认为所谓的现实主义,是赋予虚构的东西以所谓生活的逻辑或现实的逻辑,让读者觉得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其实要反其道而行之,小说的出发点或触动你的东西,可能非常具体,甚至是触及你的心灵的东西,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要把事物写‘飞起来’,写得跟生活不一样,写跳脱起来,把真的写‘假’才是我们的目的。」韩东表示,「我能在李黎的小说中看到这一点,他根据生活经验甚至具体的事情写作,但不满足于把事情记录下来,他的目的在于文学,所以写着写着就会忘记事情的来源,从而产生奇观和奇景,这是李黎特别厉害的地方。」

△ 活动现场

不进行「可疑」的写作

分享会上,李黎回顾了自己的写作道路。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李黎就开始小说和诗歌写作。某天,他在【东方文化周刊】上看到南京作家吴晨骏的一篇小说,「当时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觉得写得太好了,同时觉得我似乎也能写,然后我就写了一篇投稿。」尽管这篇小说没被采用,但李黎由此认识了编辑楚尘,并通过楚尘结识了韩东,由此正式走上写作的道路。

「上大学时,每天课上得很少,有空就看看书,晚上一群人要么打牌,要么锻炼或聊聊天。十点多熄灯后,很少能睡着,要么胡思乱想,要么就爬起来写点东西,那个年代写东西很辛苦,没有电脑,都在本子上面写。宿舍楼下有个传达室,传达室老大爷人特别好,给他一包烟,我接下来一周时间,晚上就可以在传达室里面看看书、写写东西。我拖着同学赵志明,两个人看看书、写写东西、聊聊天,聊天就容易争论。虽然夜里很迟,但总有人路过,路过的人看我们两个人,就像看疯子一样的,两个人十一二点不睡觉,在讨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好还是托尔斯泰好。」

「现在回想起来,开始写作的时间太早了,当时处于‘书读得少,但想得多’的状态。钱钟书就批评过很多人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书读得少,但想得太多。整个大学期间的写作基本上属于这种状态。」李黎表示,直到2010年左右,他才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有信心,「与韩东、鲁羊、吴晨骏等作家的作品相比没有那么大的落差。」

关于为什么写作内容大多基于自身经历,李黎回应,「如果某个题材,我既没有亲身经历,也与我身边的人没什么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个题材可以在某个方面有巨大的收益,我就通过搜集海量的资料来写作。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有点越界,自身的很多东西可能还没有完全写清楚,就兴致勃勃地冲向了更加浩瀚无边的历史、人文、时代等,我觉得特别可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垚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