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屠义源:马福祥父子在绥琐闻(下)

2024-01-11文化

马福祥父子在绥琐闻(下)

屠义源

马福祥在任,终日忙于防匪,根本不可能顾及政治,也从来不过问政治。我在和林办了一些份内应该办的事,反被当时同寅之辈,不是说我沽名钓誉,即说我胡作非为。我也任他们说长道短,只凭我的良心去办。

我初到和林,发现县城西南有一片河滩,约有10余顷,我看这个地方作为农林试验场,非常相宜,便召集当地士绅开会,大家都同意建立,但都说满滩全是大小石头,寸草不生,何能设场试验种植。我说慢慢想办法,大家只好听我的。

会散以后,大家纷纷议论,都说我有精神病,我也不去管他,旋即修筑堤坝。每逢大雨,山洪暴发,我即带领人工出门截水淤地,这时人们都往家里跑,我独带人工出外抢水,一时人民又是议论纷纷,都说这位老人家也不是为自己儿孙创基立业,这样不怕雨淋地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到一年工夫,河滩的淤泥就有一二尺厚,第二年就开始种植。

人民见我这些作法,稍微有点感动,我就因势利导,又召士绅开会,我说和林地脊民贫,应该用民力而不用民财。办农林试验场需工浩大,和林约有五六万人日,每年每人如能来场作一个工,万事就都可解决了。

我也不下乡催要,以免纷扰,只要大家帮忙,让他们自带吃喝,自带工具,有空前来就行,大家都说容易办到,一致决议散会了。自是远近农民源源而来,多半是遇事进城,顺便带上工具,就把这一件差事交代了。

当农事不忙或秋收以后,一来就是几千人,我就担任总指挥,按不同工具种类,分派不同工作,也可以说是计件工作,做完就可以走。人来人往,饭馆、旅店也开设的多了,市面也繁荣起来。

因为我终日在场,有些因村事不和,家务不和,甚至闹婚姻纠纷,想进城打官司的,不用买呈词纸,又不要交讼费,就在工地里对我一说,容易的马上解决;不容易的等人证、物证调齐,至多不过三天也就可以解决了,也不花一个钱。

这种买卖我是越做越多。那时原有专门管司法的,几乎一点买卖也没有,弄得无法开支了。农场有此不尽的人力,不久场内就焕然一新了。四通八达的渠道、马路,都修好了。

搜集弃材,就地打土坯,盖好了办公室三大间,工人宿舍10余间,大门楼一座,气象观测台一座,望远亭以及灵台、灵沼,应有尽有,还筑有临街围墙3000多丈,大门有我亲书对联一副,文日:「且就河滩兴地利,要将人力夺天功」。

内外粉墙都有亲笔写的方丈大的标语。全场道路渠旁周围,种植杨树榆树,育榆苗约500万株,杨柳次之,桑苗也不少,其余果木园艺,蔬菜园艺,花卉园艺,分别杂陈。每逢春夏之交,特别繁茂,这种大好景象,地方人士无不顾而乐之,自是人民对我稍有一点信用,每办一事,没有不言听计从者。

我到和林未久,查得游民为害,乞丐成群,勾引土匪,为害地方,总想设法取缔。于是筹设一贫民工厂,通令各乡先行取缔乞丐,见了乞丐必须抓送来县。

先就县城西关一座破烂的城隍庙,整修作为工厂地址,制了泥木两套家具,就算成立了泥木工两组,派了两个职员担任组长,督促把庙修好。那时地方人士认为修庙本是好事,地方赞助,他们却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利用这一旧址,工厂才有着落。

过了一个时期,四乡送来的乞丐愈多,吃饭就成了问题。

我就写了一个捐启,亲赴绥区面见都统,请求帮助,马都统甚表同情,首先倡捐300元,我又亲谒各机关首长,大家见都统如此提倡,所以无不乐助,结果捐了2000余元。我拿上这笔现款,回到县署,招集士绅开会,大家非常兴奋,都说县长如此热心,只要县长说怎么办,我们大家就尽力照办。

自是群策群力,要甚有甚,除把庙内原有房屋整修一新外,又添盖房屋数十间。要木料,本庙的周围有大树,可以随时伐倒,足以够用;要砖瓦,到处搜集,要土坯,自己挖土打;要各项器材,有农会设法寻找;要车马转运,更是不成问题。

最妙的收容人数愈多,要什么技术的人,乞丐中应有尽有。房屋修得够用了,乃就地方需要什么就增设一个仟么组。于是除泥木两组外,又陆续增设了麻绳组、毛纺组、毛线组、石印组、成衣组、鞋工组。

各组成立后,陆续出品,就在厂的前门设了一个柜台出售成品,并应地方的需要,还附设了一个贩卖部。所成立的各组各部,主要是为了支应四乡学校之需要。学校需要的纸张笔墨,本厂不能制造的,则贩卖之,大批买回,除运费及必要的手续费外,比他们各自进城买的还要便宜的多。

至若学校需要国旗、操衣,都由本厂承办。要鞋有鞋工组,本组还担任钉补旧鞋。石印组则担任学校课本仿印。印本系由我亲书印发。红格稿本亦由石印分发各学校应用。

我并把买来商务印书馆的课本,不合本地习惯的各课,一一改编,并请善画会写的人重写复印,分发各校,比向商务印书馆买的便宜得多,因此各校都乐于购买。其余各组都是先尽四乡需要,然后推销外地。至若泥木两组,本厂工程完竣之后,全系承揽外工,十分价廉,所以人工老是忙个不了。

自是四乡乞丐,好的也全数抓完了,坏的闻风也都走了。那时邻县都说我以邻为壑,实属可笑。乞丐好的,我也规定有许多鼓励办法,都愿在本厂永远干下去。也有不好的随时逃走。嗣后就陆续招收学徒,成了正式工厂,并把厂名的「贫」字改成「平」字,师徒们更加愿意好好工作。

我又亲向四乡发了一个捐启,四乡认为地方没有乞丐,匪徒也不容易混入,大家乐得捐助,好在又没有限制,不管破衣烂裳,陈谷烂米、山药、蔬菜,来者不拒,送来最多的是山药,终年吃不完。

为了推销成品,规定每年七月十五,定期召开全县骡马大会。第一次大会,就先期筹备了3个月,除在各大报纸登载广告外,又印了许多宣传品,散发邻近各省县,届时来县作买卖的应有尽有。和啉四乡原系产骡马之区,那时河南省来买骡马的也不少。

当开会之前,曾在归绥约定坤角大戏,全班到和林演唱了10天,又定了煤气灯多盏,光辉照耀,十分热闹,真是和林一时之盛,不说绝后,也算空前了。这个工厂在这次大会中就作10余万元的买卖。

整顿教育。和林原有县立完全小学一所,残破不堪,学生很少。经我整顿后,校舍整修一新,设备尽量求全,力求作为示范之校,又添两班学生,以宏造就。

那时风气不开,女子不愿同男子一校上学,随即筹设女子小学一处,招收女生50人一班,设备停当后,即分赴四乡调查小学,查出有名无实的小学10余所,名为小学,其实都是旧书房,多半没有小学课本,经我整顿陆续成立小学120余处。

只因本县地方太穷,当然不能求全责备,我就规定最低办法,每校必须设有讲堂、黑板、桌凳。好在地方庙宇很多,暂就庙内廊房作为讲堂,墙上刷上一块黑板式样,一油就成为最合式的黑板讲台,桌凳全用土坯支台,上面放上木板,就算设备完毕。

还有最重要的教师问题,一时未能满意,又在县立完小内附设速成师范一处,先招30名学生,3月毕业,一面由完小教师兼任教习,一面在完小实地见习,并陆续把回乡小学教师轮流调县训练,毕业后挑选好的教师,担任巡回示范教育,并兼视学员,所有各乡小学一切设备需要什么,统由平民工厂负责供给,不到二年就算稍有头绪。

尤其注重体育,又于县内成立国术研究所一处。每校教师必须轮流到县研究国术,以便教育小学生。除原有体操外,必须学会一套或两套国术,如猴拳、醉八仙之类,每年每季都有就近定期会操办法,务使各乡学校互相观摩。

查有上不起学校的学童,并定有穷学生识字办法,凡是拣柴、拾粪以及放牛的小孩,实在念不起书,即发给小孩识字课本,每日必须到就近小学认识三个字,把识字课本认识完毕,就算毕业。

我还定了五年识字计划,先从县城着手,办法极其简单,先行查明各街各巷,不论男女,识字的就是先生,不识字的就是学生,凡40岁以下的都得识字。每一个识字的必须教会五个不识字的,分街分巷登记存案,每半年考核一次,全数教会者有奖,不及半数者有罚,以罚得实物奖给得奖者,公家亦不另筹经费。

自是人人用心学习,收效亦觉迅速。还有大街通衢,挂有识字牌,识字的人负有质问不识字的责任,如有不认识字的,边走边教,经常有巡回教师稽考,这也收到相当成效。还在四乡各村,将村两头的照壁两面刷白,外面写的是「主张公道」四个方丈大字,上下齐墙,很远也能看见;里面写的是村公约10条,内容不外提倡做好事,不准作坏事,由各村议定,大书墙上,共同遵守。

为了筹备各学校基金,规定每一学校,必须有校林30亩以上,这是百年大计,每校必须尽力而为。后经查明,地方荒地荒山很多,各校都已照办。较好的学校,甚至有50亩或百亩的校林。现在长大成材不少。

这是我在和林提倡教育的一些穷办法,特拉杂书出,不值一笑。尤其提倡人民造林,现在和林西乡极为繁茂。

至若提倡实业,兴修水利,平治道路诸端,不能一一备举,可以说在当时同僚不屑为的事,我干了不少,无怪同寅等骂我沽名钓誉。

幸而地方人士,不说我韵不对,还为我在和林西关外立有「德政碑」,当时我是坚决反对的,结果还是无效,至今仍屹立在和林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