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1933品读庄子:其德配位,和和美美

2024-01-11文化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庄子)

如果之前对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还不够明晰,希望这一节能帮助到你;

庄子以为,帝王当以德配位,与一般人的根本不同在于,帝王应以天地为根本,以道德为中心,以顺应道,将无为而治视作常规;

也就是说, 帝王若道,唯有像道那样隐匿在万民的背后,才能发挥其统而不乱的定力!

臣子则刚好相反,臣子当有为,应当为做好天下事竭尽全力;

若臣子,从一开始就想什么都不做,结果只能是使得人生无所凭依;

由此可见,帝王的无为和臣子的有为,说到底是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帝王举纲张目,像道一样,是管方向的;所以,连帝王都事无巨细,不仅管不好,也与道的本质相背离;

只有帝王的旨意越符合道,他所指引的方向,才会越切合实际、越符合民心民意;

那样,臣子做起事来,因钦佩帝王而越发积极努力;

两者相得益彰,不仅臣子不会感到被奴役,还会对帝王心怀崇敬和感激!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帝王的无为,其实是站上更高的维度,为了实现更大的作为

帝王只有拥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智慧,才不会为一时之投机;

但凡帝王与道并立,便无需视小聪明为戏耍臣子的游戏;

那样, 像自然一样,即使是缄口沉默,万灵却和谐共生,也能将帝王的盛德加以传递!

其实,在庄子眼里, 只有符合道,方能和和美美;

看,以王释道,不仅不会觉得神秘,还自有对道入木三分的释义;

其实道德,是上古就有的,只是到老子庄子这里,经由他们系统阐述,相较之前,人们对它的认知更加深入和明晰;

之所以, 道,引发老子庄子的特别注意,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发现了现世之弊——有太多违背道的存在,使得这些伟大先贤,不得不担负起他们本应承担的道义

如是看, 他们从来都不曾轻看道,相反,所轻看的不过是道之外的东西,比如不良之徒拿来护身的假仁义;

到此,我们应该明白,像老庄这样的古圣人,绝然不是一味避世,而是一直生活在现世之中,又处处想要像道那样,为他人打样,让自己成为影响他人的范例;

这样说,可能有违老庄本意,尤其是与他们追求清虚心境相背离,但他们的行为,无疑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和效力。

不是吗? 庄子看到所推行的假仁义都些是什么呢?不过是帝王治世所谓的纲纪;

与道不同,道虽拥有无边的法力,却不以展现法力、以实现占有为目的;

现实中,人们所屈从的不仅不是道,而是与道相背的权力;

若权力掌握在德不配位的人手里,祸害必然从此而起;

那样,所谓奖罚、训诫、礼仪,都将成为危害无穷的暴力;违背道,形式和花样越多,就越让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作为。

而庄子所追求的大道又是什么呢?不过是服从先后尊卑不越位;

道的根本,为天地运行提供凭依;对于人也是一样的,如君与臣、父与子、男和女、兄与弟、夫与妻等等,各自有着不同的定位;

正因为这样,虽然没有谁从属于谁,但必须依照自己的站位,内外有别,上尊天,下尊地,顺从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也就是说,在万事万物的变化中,首先认清你自己,从而分清份外与份内,当抛开份外,抓住份内才对;

像帝王无为而治那样, 有所为,有所不为,循着永恒大道的指引,做出本属于自己的一番业绩!

所以,通晓大道的人,无不以有德为前提;但凡有德,再讲仁义,必然是真仁义;

但凡仁义,再讲职守,必然于内于外兼顾,最合乎常理;

但凡职守,再讲赏罚,依职定责,依职尽责,是非分明,赏罚必然让人服气;

但凡循着道,与己与人皆益,这就是最好安排;那样,无论谁都会被人间真情打动,也都能各安其位。

所以呀, 治世之道,从来都不是说给别人听的 ;人各有份,要想常常受益,就须从自我做起;

如是看, 庄子所释之道,绝不是什么大道理 ,相反,他极其厌恶拿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社会上广为流行的、道傲貌然的假仁义;

庄子无非要让人明白自己的摆位,人只有弄懂了人与道之间的关系,才能少去虚头巴脑的乱为,那样人人有德,不仅对社会治理有利,也能很好地打理自己;

如何?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自古以来,都是为人所崇尚的!

【作者简介】野子,本名李胜春,河南省正阳县人。著有【西部】【东方】等力作。现稿【品读庄子】 参照天道3-6节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