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他画的竹林能让麻雀纷纷飞来避雨

2024-07-09文化

- 全文1998

阅读约5

分钟 -

资料图(来源:湘潭在线)

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文|容芬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看郑板桥的竹,看得心有老境,不禁想起这首古诗来。

郑板桥晚年辞官归扬州,以卖画为生。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明码标价,概不赊账。若有人想以物换画,他就声称自己年老神疲,不愿多费唇舌——「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俨然一斤斤计较的古怪老儿。

人无癖不可以交也,倒也古怪得十分可爱。而且身为扬州八怪之一,怪应当是他的本分。

在扬州,他的画作供不应求。生意兴隆了,就置几间茅屋吧,遍植翠竹,写字,作画,题诗,与故人往来,好不悠哉。

在翠竹下画画,一支笔便得了竹之精气,运行纸上,每一痕墨迹都是成竹在胸。森森竹叶,如小刃出鞘,可劈青云可碎明玉可切圆滚滚的橙子。

风一来,竹叶喁喁有声。疏影簌簌,与身后古朴岩石又恰好相映成趣。枝节则粗者若箫,细者若须,老劲奇瘦,皆饱含郁郁苍苍之意,在纸上绿云浮动。

画上诗文亦极佳:「吾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果然是文风俊逸,笔锋俊逸,生活俊逸,人也俊逸。晚年的板桥,无官一身轻,常卧幽篁中,「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修得一襟虚怀,亦练就了一副翠骨。如此天然,自能天成。

相传有次他在墙壁上画竹,画成之后,又逢雷雨闪电,竟让上百只麻雀误以为是真的竹林,纷纷飞来避雨。

而他的书法,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但看那一勾一笔,分明是凉蛇吐芯,忽静止,忽游离,舞动于方寸之间,倏尔一转一折,又得浪花击岸的气势。岂止是怪?简直鬼魅之才!

资料图(来源:湘潭在线)

想起多年前,舅舅屋后有一大片竹。舅舅住的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子,中间天井相通,三进深的堂屋一直通到潮湿的山脚下。一侧身,就能摸到蕨类丛生的土墙。土墙上,被舅舅用长柄木槌敲满了田螺壳,用来防止泥土滑坡。那些死去的田螺,散发出咸咸的腥味,经过风吹日晒,才会生出卵石一般的静谧妥帖。而见缝插针的旺盛青苔,则会一直攀缘到后山的竹林里。

竹子长满了整片后山。头顶有风刮过来,竹叶沙沙如骤雨兜头浇下,满身都是凉意。风又刮过来,沙沙的声音便会一浪一浪地涌到山的另一边去。人站在里面,空气里全是好闻的植物气味。脚下的竹叶铺了一层又一层,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枯叶托举的水面。林深人不知,一腔心事走在里面,与人那么远,与竹那么近。

儿时不懂清幽为何物,只知道进了竹林内心充满了喜欢。有时候,我会和母亲一起去。母亲弯着腰在林子里捡拾笋衣用来做鞋样。我喜欢用小刀在竹节上刻字,张扬的稚嫩的笔画,刻个某某到此一游,真是十足的愚顽。当然,我最爱的,也是收集笋衣。我对做鞋样没有兴趣,只想着把它们交给舅舅做手工。舅舅疼我,他用笋衣给我做耗子,做小伞,做七七八八的小玩意儿。我坐在他的腿边,看着夕阳漫上陈年的窗棂,内心对人世的美好坚信不疑。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多年后我归来了,亲人们却已搬出了老宅。昔日的竹山,亦被夷为平地,化作通往隔壁城市的高速公路。

亲人一朝别,几度隔山川。旧时光踟蹰不前,我心事依依,投影在今宵的微风中,对着一纸竹影,簌簌如诉,簌簌如问——是故人吗,是故人吗?

作者简介

容芬,女,笔名纪云裳、凌小汐,已出版【世有一人,如美景良辰:李清照传】【我只是个有趣的凡人:苏东坡传】【世界很小,而你刚好发光】等传记、散文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