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这才是好诗,全篇句句打动人心,你读过吗?

2023-12-05文化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思乡,是许多人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的一份沉重的情感。

思乡,也是我国古诗词中不曾减却热度的一大话题。

与思乡有关的古诗词,是忧郁的,是凄凉的,更是孤独的……。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凝一味愁怀,翻百种意境。如此诗句,每每读来都会动人涕泪。

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比较冷僻的唐诗。

当然,冷僻归冷僻,而从韵味和意境等方面来讲,这首诗却丝毫都不逊那些有名的诗作。

此诗语言精炼,用8句写尽游子的思乡之愁,读后让人不由「愁」从中来。

秋夜不寐寄崔温进士

唐·周朴

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

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

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

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

周朴,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

周朴善工诗,对功名无多贪念,他常年隐居在嵩山,寄居在山上的寺庙中,着布衣吃素食,且同山僧钓叟交往密切。

就风格来讲,周朴却又喜欢写一些凄凉苦涩的诗作,这可能与他曾经的生活阅历有关。

我们这里所分享的这首诗具体写于何年何月,尚不可知,但是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是作者在旅居期间,因思乡而写来寄给朋友的一首抒情之作。

崔温进士:作者的友人。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将作者的愁怀抒发出来: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因为愁绪太多,所以夜里难以入眠,在堆满书的床上辗转反侧。

作者用一个「愁」字很鲜明地点出了自己的内心。并且用「难得寐」「辗转」这样的词语刻画出了自己因为被愁所困而无法入眠的形象。

我们讲过,在格律诗的写作中,脉络的贯穿尤其重要,没有脉络的诗,充其量就是拼凑的句子而已。

所以就脉络而言,此诗的首联就很好地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在首联中,不但前后二句之间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而且在本句内也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

「难寐」是果,「愁多」是因;「愁多不寐」是因,「辗转书床」是果。

在这样层层贯穿的逻辑下,诗句的内容就显得很是流畅饱满。

那么再从情感色彩来讲,全诗沉郁、感伤的色彩已显然随「愁」等字眼被奠定下来。

作者为什么「愁」,为什么难以入眠?首联没有明说,我们读颔联就能明白: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如果没有经历过羁旅的苦闷,没有感受过思乡的惆怅,谁又能真正体会到秋夜的漫长?

最漫长的,是煎熬人心的时刻;而被愁所困,难以入眠的黑夜,则正是「漫长」的代名词。

作者在异乡的夜晚,因为思念家乡而久久不能入睡;那种思乡的愁苦无时无刻不煎熬着他的内心,那种内心的煎熬又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的身体。

所以在内心与身体的双重煎熬之下,这秋夜也就变得无比漫长了。

颔联的两句紧承首联,不但进一步浓郁了诗的情感,更是以犀利的义理和强大的力量戳中了许多有类似经历的读者的心,堪称经典之笔。

下面的颈联寻常道来,却又感染力十足: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回归家乡的愿望只有借助梦境才能实现,而在无梦的夜里则会更加思念家乡。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一句人人都有过的深切体会。作者在颈联中所描写的,就正是这种体会。

从「归乡凭远梦」上面,我们可以得知作者无不日日思念家乡,所以他才能在梦里梦到回家的景象。这虽然是一种深沉的无奈,但却又无不是一种安慰,至少梦境可以让作者的愁绪得以排遣,至少可以让他的内心暂时得以满足。

让作者无助又绝望的是后面这句「无梦更思乡」,这种思乡却难以入梦的情景要比前一句的境况更为残酷。

而作者当时就正经历着这种「无梦更思乡」的夜晚。当连在梦里回乡的机会都被剥夺的时候,这种「思乡」又是何如?是无奈、孤独、苦闷、绝望等多种滋味相交织的复杂之感。

思乡却不得归乡,欲眠却不能入梦,作者在诗的尾联中将自己的无助形象做以最后的临摹: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窗外的月光渐渐移到了枕边,而这月光又将「我的」泪光返照得那么分明。

诗的情感随着内容的丰满在一步一步地增强,从首联的「愁」「辗转」,到尾联的「流泪」,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情绪的转变过程,也清晰地看到了他从「愁」到流泪的客居形象。

「枕上移窗月」,含蓄地说明时间在悄然变化,也说明了作者始终没有入睡的事实。

「分明是泪光」,说明作者内心的「愁」已积累到最浓郁的程度,将他几近奔溃的思乡情感以真实的举动表达出来。

作为读者,在看到作者如此之形象的时候,也不由得对其产生同情之心,也不由得愁绪满怀、感慨万千!

月色三更移到枕,照将泪眼湿乡愁;各位看官,对于周朴的这首诗,你认为写得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畅谈。

如果这里有格律诗写作爱好者,也欢迎大家以原创诗作相和文中的原诗,我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