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非」要「遗」起过龘年丨安顺地戏 跳出武魂

2024-02-13文化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咚!」一个鼓声从院内震开,锣声紧随其后,几名首蒙青巾、头戴「脸子」、身穿戏服、腰围战裙的地戏者手持短枪、双刀等,以特有的步伐舞动着,表现出征战打杀的动作,其中一位领唱者以绵长的唱腔开唱,其余人应声而和,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这便是安顺地戏,俗称「跳神」。

地戏产生的原由有一说为「练兵」,【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当时迁徙过来的人可不单纯只是平民,而是带有军人属性,长久的屯田养兵生活,确实会消磨掉一些士兵们的锐气,于是有人便想出以商汤以来的已故军事名人为「神灵」,扮演他们来「跳神对阵」,以此来磨砺士兵。加之地戏多为【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四马投唐】【薛仁贵征东】【残唐】【岳飞传】等有关战事的剧目,此种说法也就更为可信。

早年间只有男子才能在地戏中担任演员,女子是绝不可能上场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民俗渐渐改变,以安顺二官屯女子地戏队为例,此地戏队成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平时活跃的地戏者有二十人左右,她们的服饰多为上衣下裤的形制,以当地的民族服饰为载体而生,又有稍许变化,一般上着长袖大衫,为右衽,袖口宽大,衣裾俩端开衩,长至膝盖;大衫外有绣花披肩;下着长裤和绣花围腰,围腰上系各式荷包、穗子;头覆黑巾,此巾宽大,垂至腰间,能蒙住整个头部,面部位置的材质为半透明的黑纱,不影响视物;头顶处戴面具,称为「脸子」;后背彩旗;脚踩翘头绣花鞋。

在过去,若是有村寨要演地戏,就会在村口插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帅」,其它村子的人就知道这儿有地戏可看了。以前要完整地演完一场地戏,是有很多程序的,要举行庄重的仪式来「开箱」拿面具,面具都是统一封存在箱内,轻易不取用,再从天上「请神」下来,「顶神」「扫开场」,这才算是完成了正式演出——「跳神」前的准备工作。跳神又分为「设朝」「下贴」「出兵」「正戏」「回朝」等阶段,最后才是「扫收场」「封箱」。

在2006年,安顺地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点鼓响,一声锣开,地戏高昂的唱腔依旧飘荡在安顺这块土地上。

图/周丽丽 文/朱白

编辑/王文竹 许婷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