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让马未都先生心驰神往的景泰蓝,复活回家!

2024-06-14文化

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

这里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等。

马未都曾说,他对大英博物馆向往已久,在参观完世界上所有重量级的博物馆后,最后才到大英博物馆。为什么?他说,若实在需要一个理由的话……用中国传统说法,这叫压轴。

在参观大英博物馆前,他心里早已做好准备,有几件藏品是一定要看,并且要细看的。其中就包括这件——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大英博物馆原始高清图

景泰蓝是民间俗称,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按明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之称谓,景泰蓝也应诞生在景泰年间,但恰恰与众不同,景泰蓝早在元朝已引进中国,不过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得到景泰皇帝青睐而名声鹊起。

这件宣德大罐用彩强烈,使用了景泰蓝罕用的黑彩,观之有厚重之感;其红彩色重,较一般红色深沉,配上大面积黄彩,让景泰蓝的蓝色基调反而不甚显现。龙纹凶猛,五爪如风车旋转,双目圆睁,张口露齿,一副大明宣德之气势。

尤为重要的是口沿处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监造」两处内外重复款识,罐内又重复镌刻一遍,表明此罐为宣德皇帝独享,可见当年皇帝也是酷爱此物。

马未都说,他曾在多本书上见过这只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盖罐,但仅限于想象。在大英博物馆,当他看见这只大盖罐时,虽有心理准备,仍难免心中称奇。

让国宝回家,让文物回归,家国永安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至此故宫景泰蓝复原总设计丁明鸿与自己的师傅根据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明宣德云龙纹盖罐】为原型,精心复制了【盛世国韵祥龙罐】,传递了「用铜胎掐丝珐琅带文物回家,用景泰蓝讲好中国故事」的美好心愿。

「创作这一作品也是并非偶然」。他告诉记者,很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朋友去大英博物馆参观,馆内的中国文物每件都堪称稀世珍宝,尤其在33号中国馆看到这件著名的【明宣德云龙纹盖罐】。近距离观赏,与艺术的冲击力一同扑面而来的是「这样的宝贝只能留在国外」的深深遗憾。也就是那一瞬间,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重新把这件绝世珍宝复制出来,让国宝回家,让文物火起来,让更多的喜欢他的人都能够收藏」。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铜胎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盖罐】是明代宣德皇帝御用之物。在中国历史上,长达33年之久的「永宣盛世」期间,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催生了艺术的黄金时代,也为明朝成为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上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收藏家马未都与明宣德掐丝云龙纹盖罐合影

【明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能令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馆都如获至宝,除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外,更因为它世所罕见,已经成为中华乃至世界的艺术遗珍。明代带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只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间制造。由于年代久远、造价高昂、御制产量有限等原因,如今得以传世的明代早期掐丝珐琅器已经寥若晨星,带宣德款的龙纹掐丝珐琅,全球更是只有2件而已。遗憾的是,这仅有的2件,长期流失于海外。一件在瑞士藏家尤尔德里夫妇手中,长期借给苏黎世莱特博格博物馆展出。另一件,便是早在196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被重点馆藏的【明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

通过对此件文物的复制,更能传递和彰显文化自信,让文物复活,让国宝回家,意味着艺术创作里要展现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是一次很有挑战性的创作。」丁明鸿说。祥龙罐不是一味的复制,更要传达出作品所表现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

故宫景泰蓝复原总设计师丁明鸿

丁明鸿坦言,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特别是这次跟自己的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首次精仿这件作品,首先器型的大小,因为原作是62x55厘米,现在要复制成缩小版的,这个纹饰和尺寸的搭配要合适;

其次是掐丝,这次的祥龙罐的龙更加灵动,对掐丝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没有5年以上的师傅很难掐的这么活灵活现,再次就是点蓝,这件作品大面积的留白,更是增加了点蓝的难度,崩蓝、流釉的风险很大,最后就是进窑烧制次数也增加了不少,传统的景泰蓝要2-3次进窑,而此次景泰蓝【盛世国韵】更是多达5-6次反复烧制,因为景泰蓝是铜与火的艺术,一个细节都要反反复复很多次,稍有不慎就会损坏,不可修复,只能重新在做。」丁明鸿告诉记者,都是反反复复重复无数次,才达到了如今满意的效果。

让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回家!中国景泰蓝大师做了这件事......
为什么马未都要单膝下跪!
马未都寻宝大英博物馆盛赞宣德景泰蓝云龙纹盖罐
大英博物馆,33号厅,让人心驰神往的宣德龙纹大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