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烛之武退秦师】鉴赏

2024-03-06文化

烛之武退秦师

【战国】左丘明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1.【烛之武退秦师】全文共4段,情节简单却刀光剑影,语言简练却意蕴丰厚。学习提示中说:体味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言,领会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特点。分析语言,我们就会品味到「春秋笔法」的魅力。第一段只有两个句子,阐明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字不多,但对郑国而言,巨大的压力存亡的危机扑面而来。第二段,佚之狐推荐烛之武解国难,烛之武深明大义,临危受命。第三段是最有神采高潮迭起的段落,是烛之武游说的过程。最后一段是游说的结果,大获成功。整句话能够看出晋侯贪婪中透着的理性,晋文公能成为一代霸主,良有以也!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春秋笔法,老到之至!

2.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用迂回战术——不暴露游说目的

烛之武闭口不谈郑国的利益得失。言谈中似乎处处在为秦国利益: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存郑对秦倒有好处,晓之以害,动之以利,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

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虽然烛之武年岁已高,但在秦穆公眼前岂敢倚老卖老,婉言以说,处处尊重对方:「郑既知亡矣」「敢以烦执事」「君知其难也」「君之所知也」「唯君图之」。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不刺激对方,创造和谐的谈话氛围。「良言一句三冬暖」,秦穆公怎能不爱听,又怎能不依计行事。

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同床异梦的矛盾,抓住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之心理,步步深人,层层逼紧,透辟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本性贪而负义,且欲壑难填。使秦君顿感危机所在。于是,烛之武「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

春秋是一个战乱纷纷、动乱的年代。各诸侯国为了获得自己最大利益,为了称霸中原,倚强凌弱,攻伐兼并。他们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正如孟子所说「春秋无义战」。而在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春秋,烛之武是一位英雄,一位在危难之时心里有国家、在个人与是非选择中有宽阔胸怀的英雄。

小结全文,颇多感慨,有诗为证:

郑伯无礼贰于楚,秦晋霸凌起贪欲。临危受命烛之武,智退秦师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