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悲剧之后,幸存的人如何面对彼此、面对生活

2023-12-31文化

作为近年来国际文学奖项的热门人物,加拿大著名作家玛丽·劳森屡屡入围布克奖、都柏林奖、福里奥奖,与保罗·奥斯特、J. M. 库切、翁贝托·埃科等作家同台竞技。她被誉为「近十年最好的加拿大小说家之一」,评论家认为她的写作「深入了人类精神的荒野」。近日,玛丽·劳森的长篇小说【乌鸦湖】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小说以加拿大北方乡村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开场,缓缓揭开兄妹四人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与内心世界,细密书写家庭中的理解与误解、牺牲与付出、怒意与愧疚,映射城市与乡村的疏离、教育之于人生的意义等更加广阔的背景,最终落脚在人性。

「在我有关童年的记忆中,再没有比那一幕更清晰的画面了 :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满头金发,身形瘦长 ;而他身边的小女孩,头发在脑后编成辫子,发色比他的要浅,两条细腿正被阳光晒成棕褐色。他们两个都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下巴垫在手背上。他在向她展示各种各样的事物。更确切地说,是那些事物自岩石的下方和阴影中漂出来显露了自身,而他是在向她讲述它们。……那些年里,我们一定有好几百个小时都是那样度过的。我慢慢认识了豹蛙的蝌蚪,胖胖的牛蛙蝌蚪是灰色的,癞蛤蟆的蝌蚪是黑色的,非常小,而且总是一扭一扭。我认识了乌龟、鲇鱼、水黾、蝾螈,还有在水面疯狂旋转的豉豆虫。好几百个小时过去,季节变换,池塘生物死亡和更替了许多轮,我也长大了,大到不能再骑上马特的肩膀,于是跟在他后面小心翼翼地穿过树林。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这些变化—它们发生得如此缓慢,而孩子对时间几乎没有概念。明天就相当于永远,许多年只是一瞬之间。」在小说【乌鸦湖】的开篇,作者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读者拉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没错,【乌鸦湖】讲述的故事跟时间有关。

在加拿大往北再往北,有一个名叫乌鸦湖的地方。这里本是无人之地,经过一群辛劳之人的开拓,生长出了一片小小的农业社区,在散布的池塘、树林和铁轨中间,人们世代以耕种为生。这里是动物学家凯特·莫里森成长的地带,也是她已多年未归的故乡。凯特·莫里森是整个家族中唯一通过求学走出乡村、扎根城市的人,在多伦多,她有稳定的事业与感情,而乌鸦湖仿佛遥远的阴影,那里埋藏着她苦涩的过去,她不愿轻易提起。但一封来自乌鸦湖的信,迫使她北上而归,回到那片冰蓝色的天空下,面对自己人生的原点:她的家,她的三兄妹,他们在一场死亡和一连串悲剧之后所做的抉择。在苛刻的生存条件中,兄妹四人不得不做出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事。有人付出,就意味着有人接受;有人牺牲,就意味着有人可能将终生背负懊悔和愧疚;有人放弃,就意味着有人要陷落于失落与遗憾。理解、误解、恨、爱,复杂的情感在这个小小的家庭升起、延烧,灼痛本来天真的心,所有的伤疤和痛楚像一扇密室的门,将在凯特·莫里森返回乌鸦湖的那天,訇然打开。

与【小镇索雷斯】及玛丽·劳森的其他著作一样,【乌鸦湖】依然发生在看似疏离与孤寂的遥远北方,却饱含强烈的情感浓度。因其严寒,所以人们彼此靠近,因其遥远孤寂,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情感与人心在此激烈碰撞。「我所感兴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随时间而发展」,玛丽·劳森以其简洁的文字、优美的节奏、精致的结构,满怀慈悲地书写一个关于家庭、关于情感、关于人性的故事。

玛丽·劳森,生于1946年,成长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乡村,毕业于麦吉尔大学,获心理学学位。后移居英国。玛丽·劳森堪称大器晚成。她55岁才出版第一部小说【乌鸦湖】。此后,她陆续出版三部长篇小说:【道路的尽头】【在桥的另一边】【小镇索雷斯】。玛丽·劳森始终将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乡野作为笔下故事的地理坐标,描摹辽远宁静的北国风光,刻画美丽和残酷交织的世代故事,述说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与守望。她两度入围布克奖,还曾入围都柏林文学奖、福里奥奖,作品被翻译为近30种语言。

玛丽·劳森的每部作品都落脚于加拿大北方那些远离城市的宁静角落,那些气候严寒的农业社区。没人能比玛丽·劳森更懂得北方的生活,那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只有她可以简洁几笔就描绘出旷远的风光,寥寥数言就勾画出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光芒与泪痕。她善于捕捉情感的丰富层次,对人心与世情刻画细腻,往往令读者触动、落泪。在她的笔下,冰原和严冬既残酷也美丽,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劳作繁衍,也在这里记取爱恨。这里有痛苦、伤害和罪孽,也有希望、治愈和救赎,玛丽·劳森用天才的笔触深入生活的本质、人的内心,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层次,父母与子女、女人与男人之间的紧密与疏离。她对人类情感的准确洞察与刻画,让她的写作超出了地理和时代的局限。比如在【乌鸦湖】中,玛丽·劳森将「乌鸦湖」第一次介绍给读者时,用了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关于那件事,你所能发表的唯一积极评价是,至少一切都结束在一个高昂的音调上。因为在事情发生的头一天——我们作为一家人团聚一堂的最后一天——我的父母得知,我的「另一个」兄长——除马特外的那个 ——通过了师范学院的考试,拿到了入学资格。卢克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意外,因为委婉说来,他并不是个聪颖勤奋的学生。我记得在某处读到过这样一条理论,大意是说,在一个家庭之中,每一位成员都自有其角色 ——‘聪明的’‘漂亮的’‘自私的’。你的角色一旦建立,一时半会儿你是无法摆脱的—不管你做什么,人们都会用固有的印象来看待——不过根据那条理论,在初始阶段,你对自己将扮演的角色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卢克一定在人生的早年就已做出了决定,他真正想要扮演的角色,是‘问题成员’。我不知道是什么影响了他的选择,有可能他听过太多次曾祖母和她那只著名书托的故事。那个故事一定早已成为卢克的人生烦恼之源。或者说烦恼之一——另一个烦恼有可能是,拥有马特这样一个弟弟。马特显然是曾祖母智慧的继承人,卢克甚至连尝试都毫无意义。于是,他最好的出路就是,找到自己生就的长处——比如引得父母血压飙升——然后坚持不懈地实践、实践、实践。但不知为何,他在十九岁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地通过了考试。历经三代人的努力,莫里森家族终于有一位成员要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了。他不仅仅是家族首位,我想在我们兄妹四人出生和成长的安大略省北部地区,在乌鸦湖这个小小的农业社区,也是前无先例。在那个时候,乌鸦湖只有一条尽是灰尘的土路和一条铁轨连通外面的世界。火车只能挥手叫停,土路只能南下,任何人都没有继续北上的理由。除了十几座农场、一家杂货店,以及湖边散落的几幢简朴房屋,这里就只剩下教堂和学校。正如我所说,乌鸦湖在历史上并不曾出过多少读书人。」

【乌鸦湖】作为玛丽·劳森进入文坛的第一部作品,收获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它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在加拿大创下蝉联畅销榜75周的超长纪录,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环球邮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列为年度书单,并入选【今日秀】读书俱乐部选书。有评论称,在当时,通勤路上随处可见捧读玛丽·劳森的读者。【纽约时报】在评论中指出:「玛丽·劳森用一个转折将所有情节串联在一起,探索的是阶级及其顽固性、兄弟姐妹之间的对抗、童年经历对成年生活的影响、负罪感的复杂本质,以及遭受厄运的人如何能够保有坚韧的善。……玛丽·劳森以一种冷静的方式处理反省与暴力,这让她成为一个值得阅读的作家。」【观察家】称赞【乌鸦湖】「洞察至深,情感敏锐」,认为玛丽·劳森「以异常尖锐的方式呈现转折与结局,发人深思」。【科克斯评论】在推荐这部小说时这样评价道:「简洁而真挚的叙述,传递出的却是令人讶异的浓烈情感,几乎是普鲁斯特式的失落与遗憾。」【每日邮报】强调玛丽·劳森的语言高度:「玛丽·劳森文笔优雅,张弛有度,构建了一段牺牲、情感疏离与家庭之爱的历史,没有任何虚假的音符。」【出版人周刊】则着重指出她的叙事本领,称「玛丽·劳森将对人物的饱满刻画与对土地风景的丰富描写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她对节奏与时机的把握无可挑剔」,书写了「一部充满张力、引起共鸣的小说」。

【乌鸦湖】关注平凡生活中的情感细节,以关怀和慈悲,审视普通人的日常,凝视看似琐碎的细节中,涌动着的爱意与善意。玛丽·劳森关心的是人如何生存,关系如何存在,而最终,她愿意给故事一层温情的光泽,给人们一份希望与欢欣。 (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