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在张家口,为什么能一市吃四省?

2024-07-14美食

张家口位于河北西北部,与三省(直辖市)接壤,东南连北京,西南邻山西,西北靠内蒙。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河北城市,口味繁杂,融合四省风味。

金庸笔下的郭靖,第一次出内蒙古大草原,到的第一个中原城市就是张家口,也就是在这儿,遇到了黄蓉。我就非常好奇一个事,当时黄蓉跑到馆子让郭靖请客,点了一桌江南菜,这不是为难张家口的厨子吗?要说靖哥哥在张家口该请蓉妹妹吃什么?那当然得是「烤全羊」。

张家口的一大美食特色就是蒙餐,烤全羊、手把肉、奶茶、奶皮、奶豆腐,现在不出关倒是能尽享内蒙古美食。不过我过几天可是要去乌兰察布的,所以就没吃蒙餐,但是在这羊肉可不能少。

一个人,总不可能来只烤全羊吧,手把肉本是我目标,然而到了店里,看到「清真八大碗」,就选了炖羊肉。八大碗有八热八凉,八热即是:炖羊肉、炖牛肉、炖松肉、炖丸子、汆羊杂、炖柴鸡、鸡蛋羹、炖鱼块。河北各地市均有当地特色的八大碗,这儿的八大碗是我见过最「硬」的。

一碗炖羊肉上桌,肉炖得比较烂,在劲道弹牙和入口即化之中选择了后者,比较让人称道的是羊肉的新鲜和无膻。

张家口的烧烤摊和清真馆比较多,只要肉源新鲜,烤串味道没得差。

张家口的朋友跟我讲,桥东区的「麻花刘」是一家百年老店,听上去有点夸张,我有点不信。网上搜到这家店,看本地人都说是一家开了很多年的老店,后来装修过,环境比我平时去的苍蝇馆子好多了。

这顿饭吃得我泪流满面,感动源于我终于体会到北方麻酱的快乐了。

爱吃的朋友都知道,有时候对某种食物一开始会排斥,不理解为啥别人甘之如饴的,自己却丝毫不喜欢。比如热干面,我跟几位武汉同学一致认同,是吃了很多次之后才慢慢喜欢上的。还有折耳根,也是尝试多次后,才从排斥到接受到喜爱。

「麻花刘清真餐厅」的爆肚,是一道经典北京菜,本身就非常脆爽,亮点在于秘制小料绝了。我开始还问老板说,能不能不用芝麻酱。他说,不用芝麻酱还怎么吃爆肚?于是等爆肚和小料上桌,我夹了一筷子爆肚,轻蘸了一点小料,不曾想麻酱的冲味变成了香甜,芝麻的清香在口中源远流长,不对,不仅仅是芝麻的香味,仔细品来还有其他调料。

于是我叫来老板,他说,这里面以芝麻和花生酱打底,外加入十几味调料。

一番对话,让我意识到调蘸料(蘸水:西南那边的)也是一门学问。

崇光路的「一鼎一羊杂汤」,羊杂处理的都很干净,单吃羊杂确实比较可口,一碗汤熬得颇浓,但避免不了河北的咸,咸味盖过了鲜味,得拿两个烧饼压一压。

老汤炖煮的羊头,我本不想讲,但是这玩意也算猎奇,在北方不算啥,但是南方人很多看着就觉得怕。

羊头好吃的就是羊眼、羊舌、羊脑。至于羊脸皮,处理不好的话就腥味比较重。运气不好的是,我买的羊头虽说腥味不重,但时不时有点。所以是哪家的我就不推荐了。

张家口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可以像在山西一样尽情吃莜面,莜面会以各种形态出现在餐桌上。

我最喜欢的就是莜面窝窝,在大同好像叫「栲栳栳」。看上去一卷一卷的,像蜂巢,浇上汁,口感爽滑,有莜麦的特殊香味。

「张茂民族饭店」的莜面窝窝,口蘑与羊肉片煮的汤汁浇上去。

口蘑的口指的就是张家口,这种源自内蒙古的特产,就是通过张家口输往内地的。

莜面的各种形态有着不同的口感,做成跟小鱼一样的叫莜面鱼,有几分劲道爽滑劲儿;做成大条的则被称为「坝上皮皮虾」,也称为摩擦擦。

莜面配熬(ao,第一声)菜,或者莜面配上一些凉菜,亦或是蘸着白糖,都可以。

莜面压出的饸饹,有着面条般的口感,但是细细品的话,还是稍微粗糙一些。

永兴西大街的「杰出的饸饹面」,莜面饸饹看上去颜色更深一些,口感也更劲道几分。他们家羊汤比较鲜,是我喜欢的那一卦。

张北县的朋友说家里的父辈,平时吃面吃饭都比较少,是拿黄米当主食吃。

黄米颜色看上去跟小米一样,都是黄的,但并不是同一种。小米是粟;黄米是黍,黍子去皮后的制成品。小米用来熬粥,口感清爽润滑。而黄米有点糯,做成糕点比较多。

黄米做成的面心糕,一筷子夹下去费好大劲才扯出一块来。土豆熬茄子里面浸一下再吃,也算尝了个鲜。我并不喜欢这种吃法,于是拿了一小碟白糖,蘸着吃。面心糕口感比较粗糙,属于粗粮,热的时候还挺好夹,等凉了之后就变得硬邦邦,夹不动了。

另一种黄黄的糕,叫黄馍馍,玉米面做的,直接吃起来有点甜,一掰开就是粉粉渣渣地往下掉。不掺白面的话,应该就是这个黏度了。

清真馆子里面的牛肉饼,馅都挺香。

牛肉剁碎,稍微带点颗粒状我会更喜欢,剁成了泥,我反而吃不出牛肉味了。

馅饼的饼皮挺有劲的,馅比饼厚,料比较扎实。

「一鼎一羊杂汤」的牛肉包子其实挺香,但是最好吃的时候是刚出笼,去吃要趁早。

河北的面食以各种饼为主,张家口也不例外,融合了河北的饼和呼市的焙子。

我本列出了一堆「张家口之饼」的打卡清单,比如说挂糖烧饼、圪渣饼、一窝丝等等,但民间并不会叫这么复杂。比如我在摊子上,人家就统一称之为烧饼。

烧饼咬开,伴随着芝麻香,里面的白面慢慢嚼,越嚼越甜,实在嚼得口干,喝一口汤,才能往下咽。

摊子上各种烧饼,有甜的,咸的。我看最边上的饼一圈圈的像油旋一样,问老板这是不是一窝丝,老板愣了一下,「怀着不确定性」地点点头,随即陷入茫然,显然是被我问懵了。然后含糊其辞的说,这些都叫「烧饼」。

我买了个红糖的,还有点热乎。红糖已经渗透到了面里,吃起来软软的,偶尔嚼到点红糖渣,来的直接的甜味又有几分可口,芝麻很好的增加了风味,三口两口我把这个饼吃了个精光。

柴沟堡离市区不到50公里,这里的熏肉颇有名气。

马路街的「一支香」,熏肉每天都是从柴沟堡运送过来的。我要了一只猪蹄,放微波炉里加热了一下,直接站在店门口啃了起来。

猪蹄皮烂肉嫩,啃的时候,柏木的熏香幽幽,不浓不淡。先卤后熏的做法,多了几分回味。

历史上的张家口,有两个城堡,北边的为上堡,南边为下堡。

上堡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在互市之地修建,名为「来远堡」,俗称「市圈」。

来远堡紧靠长城,这长城有一「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和居庸关并称为万里长城的四大地标点。大境门上书「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让人惊叹不已。

大境门旁边有一小门名为「西境门」,又称为「小境门」,早于大境门两百多年开凿,曾是当时进出张家口的唯一通道。

小境门后面则是来远堡的来远门,来远门狭小,低矮,易于防守和把控进场人员规模。

现在的大境门景区,还保留了一些老建筑,不过新的商业街也比较多。

下堡则是张家口堡,隐于闹市之中。

文昌阁,四通八达。

文昌阁下面的穹顶,四个门通往东南西北。

登上玉皇阁往下看,可以俯瞰整座古堡。

在堡子里的街道漫步,就如同漫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明清的建筑众多,时空穿越感十足。

我最喜欢看这种老建筑,每间房屋院子都很有历史的韵味。

堡子里的生灵也是别样的风景线。

乳臭未干的小猫崽,奶凶奶凶。

只不过偷偷溜出家门不久,就被主人拎回去了。

夜晚,路灯亮起。

生活,在休闲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