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好吃广西:包容下的色香味(桂菜风味白斩鸡)

2024-01-10美食

广西人请客吃饭或亲朋好友团聚,一般都要上一道白斩鸡,否则就是「无鸡不成宴」,这种习俗流传很久也很广。上好的白斩鸡皮色淡黄,晶莹油亮,肉质乳白,肉香沁肺。夹一块蘸味碟,咬一口,肉 质嫩、软、滑,鸡香浓醇。然而美味在嘴里,疑问却在心头:白斩鸡在广西饮食中真的算得上是头等菜吗?

白切鸡

客观地说,广西民众普遍喜欢吃鸡,但真正将白斩鸡推为待客首 选的,主要为广西境内沿西江流域的南宁、崇左、梧州、玉林一带。原因一般认为是受广东饮食文化影响所致。在粤菜中,白斩鸡、烧鹅 和蜜汁叉烧基本上是每家酒楼都不可或缺的大众招牌菜,号称「三剑客」。不要以为这「三剑客」是大路菜就比较好对付,恰恰相反,民众越是好这一口,天天都要吃,对口味、口感就越来越挑剔,于是细微处稍有差池,食客们就会不给面子,第二天就不来捧场。就像巴西和阿根廷国民,无论男女,人人都能对足球侃侃而谈,俨然足球评论家一样,广东食客们对菜肴也都能评点出一二。其口味之精,就整体而言在全国是称得上老大的。既如此,当粤菜中的白斩鸡被广东民众尊为家宴和待客的招牌菜后,广西桂东南区域的民众对白斩鸡亦喜爱有加,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至于这种「吃鸡」风俗是何时形成的,至今已无人能说得清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有版本说是两广山多,饲养大型肉畜不易,而养鸡这类小家禽正合适,可以放养,不需多加看护,久而久之,鸡肉便成为餐桌上肉食的首要食材,进而演化为以鸡为尊的饮食习惯。又有版本说,岭南气候多雨炎热,肉食保存不易,猪、牛、羊等大型肉畜饲养周期长,亦不能满足民众经常性的、小批量的食肉要求,故鸡肉便脱颖而出。

而这一味在「桂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白斩鸡,它的起源也可能是多源头的。古代广西属「百越」,在饮食文化上远不及中原一带发达,就连烹饪所使用的器具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讲究,顶多就是大砂锅大瓦盆而已。这样的器具,当然最适宜不用动什么脑子的清水煮鸡。而这样的烹饪方法,属于只要煮熟了就能吃的范畴,非常简单。说白斩鸡起始于某个人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高招,怕是不具备说服力。只不过到了后来,人们吃得多了,有了实践和比较了,才多了在选料、火候、刀工、调味等环节上的讲究。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有位名叫齐良生的南宁市民从其外公那里得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蘅塘退士」手编的【唐诗三百首】,另一本是署名「至味斋」的【粤人桑梓录】。这两本都是线装书,纸质已经泛黄,字体是活字木刻版的馆阁体,文字竖排,从右至左,还附有「注」和「眉批」,间或也有三两幅山水墨画作为点缀,算得上是那个年代「图文并茂」的精心之作。这两本书大约出自十九世纪清代光绪年间,具体年份已无可考。据齐良生说,他外公已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仙逝,享年九十有余。这两本书他颇喜欢,盖因当年也无甚书可读。虽说无标点符号断句,也能读得有滋有味。【唐诗三百首】如今已路人皆知,而【粤人桑梓录】,知道的人就极少。【粤人桑梓录】不过 17000 余字,记载的都是粤中广州府、佛山镇一带的乡情民俗,零星而无系统;而作者「至味斋」也表明书中所记之事大多亦只是「乡谈」,有些并不是他本人的「亲历」。但 书 中 有 一 段 提 到 白 斩 鸡, 姑 且录下——

粤人嗜鸡,无鸡无以宴客。桃园主人纳妾,邀余一酌。日暮至其 府,牌楼两廊兼备,至钜也。庭开宴十八席,群贤毕至。庭中设一大 缸,中贮山泉,下具旺火,调以高汤。待红烛燃,始将光身鸡十八只吊至汤内。汤至将沸,珠泡纷起,谓之虾眼水。少顷,取鸡入盘,斩而摆放齐整,众仆贯捧以奉,席始开。首取鸡牡丹敬席中年长者,示孝也。

这段文字记载了当时白斩鸡的制作方法:将洗净宰杀好的光身鸡放入将沸未沸的「虾眼水」高汤中浸泡,经过十分八分钟取出,挥刀斩块,摆放齐整上桌,这样宴席就算开始了。那么,「鸡牡丹」又是何物呢?以此请教厨师,回答是:「那就是鸡屁股。」鸡屁股何以「示孝」?原来白斩鸡的鸡屁股十分肥硕,油多而不腻,且皮脆爽滑,最适合年长者肠胃消化, 故以敬老—— 时至今日,这种风俗仍在流传。

「至味斋」何许人也,至今也无可考。但从【粤人桑梓录】刊印时间算,约是在 1881 年,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 100 多年以前,粤人「无鸡不成宴」和白斩鸡作为宴席首菜的风俗,已经定型了。

在南宁的菜市中,有很多卖白斩鸡和蜜汁叉烧的熟食档(资料)

直到今天,桂菜白斩鸡的制作工艺仍是取自古法,并无多大改动。其制作有几个讲究。第一个讲究是鸡的原料必须是广西本地土产的细骨鸡,体重 1 公斤左右,最好是没下过蛋的童子鸡,这样做出来的白斩鸡才会肉质细嫩,肉香清甜。而大规模饲养的饲料鸡和老母鸡则不在考虑之列,一是饲料鸡体大骨疏,肉质纤维太粗,食之如爵棉絮,只适于油炸或红烧;二是老母鸡肉老筋韧,只适于熬制老火靓汤。第二个讲究是制作时更注重浸润而熟,而不是用猛火暴煮,这样更容易保持鸡体的完整和避免肉质纤维化产生的老硬口感。第三个讲究是必须充分把握火候,当鸡膝关节外肌肉已显出收缩时,就该明白鸡肉已经「熟」了。这个「熟」不是「全熟」或者「烂熟」,而是熟至八成或九成。「全熟」的白斩鸡也会香味走散。这是一个只能凭经验掌握的临界点——将整鸡剖开斩块时,肉质刚熟而鸡筒骨内的血还是红色的。「桂菜」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

【粤人桑梓录】中还有一小段提到粤菜为什么「以鸡为尊」:粤人以鸡为尊,俚语曰宁为鸡头无为牛后。然粤人尊鸡确有其详。一曰 清白全身以奉,并无私藏。二曰四翼俱全重乎完整,以昭待客之诚。三者取其直白便宜耳。

这意思无非是说,以白斩鸡作为待客首选,是因为白斩鸡清清白 白,四肢俱全,可以表明主人待客的诚意,并无私藏好货,而且制作白斩鸡也比较容易。

白斩鸡的影响力是广阔而久远的。白斩鸡实际上还奠定了粤菜的一个现在普遍为人们所认同的风格——讲究清淡清鲜,存其本味,多用明油,少添配料,不勾芡。现在餐馆酒楼里的清炖全鸡、隔水蒸鸡,其实也都是白斩鸡在制作方面上的衍生,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在烹制时密封器具,以防止香味走散——这就是粤菜讲究「存其本味」和「取其清鲜」的典型做法。

白斩鸡虽然容易制作,但要将鸡弄得众口皆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在广西,侍弄白斩鸡、烧鹅和蜜汁叉烧也就成了单独划分出来的一个「行当」。酒楼不必现做,可以订购,既省时又省事,而烧卤师傅则越做越专业,又可批量销售,双方各得其所。现在首府南宁市的各大农贸市场均设有熟食档,市区内各主要餐饮区域也都有烧卤小店,里面供应的白斩鸡、烧鹅、烧鸭、盐焗鸡翅等,亦都是按这「一条龙」供应面市的。花上三五十元,拎一只白斩鸡回家大嚼,不亦快哉!

作者简介:

李绿江 ,南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专著 3 本,发表各类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约 300 余篇。

严风华 ,广西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会长,已出版 散文集 10 部。其中,散文集【一座山,两个人】 获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9 年【广 西文学】「金嗓子」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