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兰州的另一「面」

2024-01-31美食

人类在进入农耕文明后,小麦等谷物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来源,面食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面食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满足了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面食的种类和制作技艺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华夏大地上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面食文化,可以说一座城市必有一碗面。比如老北京炸酱面、上海阳春面、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广州云吞面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地方面食文化不仅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人文精神等特点,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

要说兰州的一碗面,相信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就是「牛肉面」。它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制作工艺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口味闻名全国,成了兰州这座金城的代名词。可今天我要说的却是兰州的另一「面」...

牛肉面套餐

肥肠面作为兰州的一道传统面食,据说它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但具体是由何人,在何时所创,有何典故,现已无法考证,留下的也只是食客们口耳相传的美言。我记得第一次吃肥肠面是在20年前了,也是常听家里大人说,有多好吃。那时候的面还保留着传统的做法,味道简直不要太美。用兰州话说,那叫一个「gansan」!后来也就隔三差五的去享受一番,也算是肥肠面的忠粉了。

某种程度上看,肥肠面和牛肉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除了主料、口味不同之外,其它所呈现出的制作工艺和视觉感几乎一样。除此之外,两者的不同还在于吃法略有差异。虽说都是汤面,牛肉面吃的都是现下的面,面式很多,随性而选。而传统肥肠面吃的则是捞面,也就是提前凉好的面,且面式单一,这就决定了两者的口感大有乾坤。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肥肠面也实时调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每次去饭馆吃面,看到的基本都是稍微上点年纪的人还是喜欢越来的吃法,而年轻人则更喜欢现下的面。肥肠面的这种调整也是紧跟时代脚步,为了适应更多人群的口味。这当中既有无奈,也有陈新。坊间不是已经有人把牛肉面和肥肠完美联姻了吗!

肥肠牛肉面

这些年让大众吐槽的是,牛肉面实惠,但面里没牛肉。肥肠面里有肥肠,可价格小贵...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有所误解。

一碗8元的牛肉面,对于大部分人,这一碗面是吃得饱的。尤其对于很多打工人而言,它的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当然了,如果喜欢吃牛肉,可以单加!牛肉面的这种消费模式非常亲民,这或许也就是牛肉面能最终被大众喜欢,并能成为城市名片的主要原因吧。像我的话,每天早上一碗牛大,那是标配!

肥肠面现在一碗差不多17元了吧。虽然也有着一众忠实的粉丝,但因为价格及主料的原因,也确实劝退了不少人,尤其女性消费者。大部分人可能很长时间才会吃一次,像我都不记得上次吃肥肠面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尽管我也很喜欢。但细一想,两者其实也没有太本质的区别,肥肠面相当于直接给了加工版,肠自然多点,价格自然也就贵点。牛肉面有个基础版和加工版,二选一。这么理解,是不是就好很多了。所以就肥肠面来说,缺少产品层次或许就是它发展之路上最大的障碍。

肥肠面套餐

肥肠面作为兰州的代表性美食之一,长时间来一直被牛大哥摁着,稳居老二的位置,强忍着一把辛酸泪,无处诉说。对于肥肠面的经营者而言,或许应该考虑推出基础版,拉开价格层次,让大众有更多选择,让更多的人走进面馆。将来或许会有大变化也不一定,至少值得一试。

不管是牛肉面,还是肥肠面,都是兰州面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且有着各自独特的口味和吸引力。同时,面食的享用也是一种社交活动,让人们在共享美食的同时,也在交流思想、传递情感。这种以面食为媒介的交流方式,不仅增进了人们的友谊,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口感和营养,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犹如一种艺术品。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体现,使得面食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面食文化还与民间信仰、节庆活动等紧密相连,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通过传承和弘扬面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它们代表着兰州的精神,在其历史渊源、食材选择、制作工艺和文化象征等方面,已经超越了美食本身,更是金城兰州的文化符号和民俗传统的体现。这种对工艺的追求和对品质的坚持,也体现了兰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讨论,看看你心中最美肥肠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