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河南长葛:39年味不变!这一「烩面老店」,曾经5毛钱一大碗……

2024-01-02美食

来源:【云上河南】

烩面在河南人心中是排第一位的美食,它代表的是老家的味道。

在南集门口有一家清真烩面店,从1984年在新华路摆摊儿,到1993年在建设路开店,算下来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

一批批长葛老乡从小喝到大,冬季来一碗嘎嘎香!甚至有顾客留学回来,家都没回先来这儿:「老板,大碗烩面!」

77岁长胡子老头儿「镇店」,「39年,味儿不变!」

留着白胡须,笑容和蔼可亲,77岁的孙海昌是老孙烩面的创始人,更是一块「活招牌」。由于要照顾身体不适的老伴儿,孙海昌最近来店的次数少了,便有顾客开始「担忧」:「恁某换人吧?换人都不是那个味儿了!」

「放心吧,俺老孙家的烩面,手艺已经传承下去了,味道永远不变。」现如今,孙海昌的两个孩子都经营着烩面馆,其中南集门口的这家店交给了大儿子孙伟涛。眼看孩子们都继承了自己的手艺,孙海昌非常欣慰。

孙海昌(中)与长子孙伟涛(左一)、次子(右一)孙小鹏合影。

要说老孙家的这门烩面手艺,还得从1984年说起。那时孙海昌在新华路路边搭起六七平的棚子,支起三张桌子,在架子车上做烩面。

当时烩面在长葛并没有这么「流行」,大多数人认为烩面有羊肉,太膻,所以起初孙海昌的生意并不景气。

为了争取到更多客人,孙海昌就延长摆摊时间。凌晨1点,其他门店都已关门,只有老孙家的摊位灯火通明,这才等来了顾客前来试吃的机会。

吃的人多了,顾客逐渐认准了这个味儿。生意最好的时候,孙海昌一天能卖300碗,小棚子根本坐不下那么多人,大家就蹲在路边吃烩面。

「恁那时候摆摊我就来吃,五毛钱一大碗,三片儿面,天冷喝一碗可得劲!」时至今日,老孙烩面店依旧能迎来30多年前的老顾客,大家畅谈曾经的老孙烩面摊儿,也讲述着自己的青春往事。

「面得是手工的,汤得是羊骨的,料得是秘制的!」

想做出一碗得劲的烩面,需要三个要素:「面得是手工的,汤得是羊骨的,料得是秘制的!」

单说烩面的汤底,就需要熬制三个小时以上,汤浓且白是烩面好吃的关键。浓汤配上葱花、香菜,融合老孙家秘制的调料,整个汤底的香味儿就提上来了!

一直以来,老孙烩面的面粉认准「不倒牌」,有时当天生意太好,面粉用完了,哪怕早些闭店,也不会临时采购其他牌子的面粉充数。

儿子孙伟涛正在下面。

当天和面,现吃现扯现煮,面厚重紧实,配菜也很丰富。

为了守好自己的老顾客,孙海昌时常教育儿子、儿媳:「无论物价再怎么上涨,面不能换牌子,肉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为了图省事缩短熬汤时间。」

孙海昌儿媳给顾客端烩面。

想搬店,老顾客不同意:「俺车停远点儿就行了!」

开这家店时,孙海昌的孙子才1岁,现如今已经成家,能在前台帮忙了。

30年风雨,老孙烩面的招牌已经老旧,内部装潢也不似从前,且处在南集门口不好停车,孙海昌便有了搬店的想法,但很快被众多老顾客「否决」:「搬得远了不好找,搬得近了搁不住,俺把车停远点儿就行了!」

这让孙海昌十分感动,也打消了搬店的念头。

期间,不少老顾客带新顾客前来品尝,甚至有人跨省出差,留学归来,家都没回先来这儿:「老板,大碗烩面!」

最让孙海昌发笑的是,有顾客专程来店里打包4份烩面,说要带到郑州,孙海昌赶忙劝说:「烩面不能放,不然面会泡烂,该不好吃了……」

谁知顾客态度坚决:「放心吧大爷,我走高速!俺朋友说郑州的萧记烩面最好吃,我非得让他们尝尝,咱长葛烩面才是一绝!」

「这店赔不了多少,也挣不了大钱,能守好这个味儿,就是给俺爹交差了!」

近三年来,餐饮业迎来寒冬,看着周边饭店一家又一家地更换,孙海昌不断叮嘱孙伟涛,不要冒进,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烩面生意。

孙海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老孙烩面打出了口碑,不少人曾「上门求方」,甚至想一起合伙儿开店,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孙伟涛也非常赞同父亲的观点,哪怕店里的7张桌子每到中午都坐得满满当当,自己依旧没有开分店的计划。

「说实话,这店也挣不了大钱,能守好这个味儿,就是给俺爹交差了!」孙伟涛说。

在许多人眼里,这家门店又小又旧,可在长葛吃货眼里,这样的宝藏小店实属难得。

店里没有复杂的装修,来这里会遇见上班族、环卫工、送货司机、企业老板、客户经理……不管是什么职业,身家如何,来到这儿,大家都是拼拼凑凑一张桌,踏踏实实喝烩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概就是如此。

全媒体记者/李焱

本文来自【云上河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