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高血压吃药要谨慎!两种降压药或成为癌症诱发剂,很多人都在使用

2024-09-02健康

【案例分享】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偶感头痛,情绪激动可诱发症状;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红细胞5.4×10(12)/L,白细胞5.6×10(9)/L,心率81次/分,窦性心律,呼吸频率13次/分,血压170mmHg/104mmHg。

【初步诊断】 高血压二级

这是一个 真实的高血压病例 。患者血压已经过高,需要服药治疗。

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高血压病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上百万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临床也有多种药物,用于降压治疗。

然而近日有说法传出, 两种降压药或存在致癌风险 ,这一说法令广大人民为之一振 然而,降压药真的存在致癌风险吗?请让我带你走进真相!

抗高血压药物真的会致癌?科学研究带你走进真相

原来传闻中提到的两种降压药是 沙坦类药物和噻嗪类药物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

沙坦类药物的正式名称是ARB(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都以「沙坦」结尾 ,例如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发挥降压作用。

RAS系统是人体重要内分泌系统,主要作用是调控血压。该系统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肝脏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肾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一种酶),将其转化为有微弱升血压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少数通过糜蛋白酶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有强烈的升血压活性。沙坦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止其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因此,该类药物降压效果可靠,且价格较为低廉, 广泛用于抗高血压治疗 。但这么「优秀」的药物,却被传出有致癌风险。

该说法的传出和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生物技术系的研究者在英文期刊【Arh Hig Rada Toksiko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有关。

论文中提到,有药厂改变了沙坦类药物的合成工艺,以期提高产量,减少废弃物。新的合成方式改变了四唑环形成的合成工艺,用无水氮化钠代替三丁基氮, 最终导致生产出的药物带有一种名为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杂质。

NDMA属于 高毒类毒物, 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 肝毒性 。不仅如此,有实验证明, NDMA还属于三致物质,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定性为」对实验动物有足够证据致癌「。

监管部门针对这一发现,及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召回了大批带有NDMA污染的药品,并且对沙坦类药物生产工艺进行了监管,避免了新生产的药物带有NDMA。得益于监管部门的行动,如今的沙坦类药物被认为是足够安全的,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那另一种降压药噻嗪类药物又是怎么回事呢?

噻嗪类药物同样 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口服降压药 。在用药早期, 噻嗪类药物通过利尿作用,排出身体内的水分,从而降低血容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长期用药后,噻嗪类药物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因此 ,噻嗪类药物也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

但是,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皮肤科研究者Beatrice Nardone团队发表了论文,表达了 噻嗪类药物可能导致皮肤癌 的观点。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在当地大型医学数据库中选取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选取了有噻嗪类药物服用史同时没有皮肤癌病史的人群研究,并且选取了没有服用噻嗪类药物且既往没有皮肤癌病史的人群作对照组。

筛查了15166例有噻嗪类药物服用史的患者,并从中检测到99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62例非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患者,13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数据后, 作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和噻嗪类药物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认为患者和医生有必要提高对皮肤癌的关注。

不只这些学者,加拿大卫生部近年开展了一项评估,采用 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 2种方法研究了氢氯噻嗪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发现,与未接受氢氯噻嗪治疗的患者相比, 每1 000名使用该药品治疗的患者鳞状细胞癌病例多122例(95% 置信区间,112~133),每1 000名使用该药品治疗的患者基底细胞癌病例多31例(95% 置信区间,24~37)。 由此,作者认为 服用氢氯噻嗪与皮肤癌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的还有瑞士巴塞尔大学R. Schneider团队基于英国初级保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了服用氢氯噻嗪者患有皮肤癌的风险更大的结论

加拿大政府对此还给出建议: ①建议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限制照射太阳的时间,并使用防晒霜②有患皮肤癌高风险的群体(有家族史,存在免疫缺陷等)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所以 噻嗪类药物,确实有证据显示,其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在服用时应当加以注意,如果患皮肤癌风险较高的人,可以向医生申请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服药治疗高血压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点,请看我一一道来。

服药治疗高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用药剂量不可擅自降低。

一些高血压药物具有副作用,服用后会出现体重下降、干咳等症状。

一些患者长久以来血压控制的不错,再加上不希望忍受药物副作用,就萌生了擅自降低药量甚至停药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并不正确。

许多抗高血压药物都具有」停药综合征「效应,具体表现为长期服药后突然停药,血压出现反跳上升。

以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为例,不少患者就依靠他控制血压。一些患者出于一些原因擅自停药,就在停药的第二天,血压迅速反弹,甚至可以比治疗前还高。过高的血压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临床上曾有病例,长期服用可乐定治疗高血压,后因药物吃完后停止服药。 随后出现头痛、心悸的症状,入院检查时发现血压高达 178/125mm Hg ,被诊断为典型的 停药综合征。

造成这种反弹现象的原因,是尚不明确的。目前医学界认为这种现象与突然停药后增加交感神经功能发放、血浆与尿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有关,恢复给药或用α受体阻断药可缓解这种现象 。

一些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确实满足减少药量的条件,但药物减量乃至停药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完成。

其次要确保血压值足够健康。

目前国际观点认为血压降至 138/83mmHg时能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这个数据源于一项名为高血压理想治疗研究(
HypertentionOptimalTreatmentStudy,HOT)的研究。研究历时6年,在31个国家进行,共有18790个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 是高血压方面迄今规模最大,可信度最高的研究。

研究者们发现, 随着患者的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收缩压降至138.5mmHg时可以令心血管危险性降低22%,舒张压降至82.6mmHg时,可令心血管危险性降低30%

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进一步下降,则对 降低心血管风险作用有限 ,对于一些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血压进一步降低, 反而增加了心肌损伤的风险。 因此, 将血压控制在138/83mmHg左右,是国际推荐的做法

需要指出的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 由于身体已经存在病变,为了避免高血压加重糖尿病和肾病对身体的损害,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降压措施。国内目前临床指南建议这些患者需要将血压 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

同时,服药时还要注意避免降压过度造成低血压

部分抗高血压药物,例如哌唑嗪存在首剂效应,在初次服药时血压会过度下降,造成低血压的现象。一旦出现低血压,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头晕,乏力,甚至有患者摔倒在地,肢体骨折。

造成首剂效应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初次服药时过度阻断了肾上腺素α受体,造成全身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扩张,血压急剧下降。多次服药后,机体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就不会出现首剂效应了

在服药前,一定要向医生咨询自己使用药物是否存在类似的副作用。 如果存在的话,服药后应当减少活动,可以平卧服药,以防摔倒;更不要进行机动车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一般服药数次后,这种过度降压的副作用就会缓解消失。

长期治疗,方享美丽人生——高血压危害和长期治疗的必要性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 ,他们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病因 ,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长期治疗的考量主要是保护靶器官。

高血压损害靶器官的机制主要是 血管重构。 1989 年 Baumbach 和 Heistad 在研究高血压时首次提出「血管重构」的概念。目前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重构主要表现为微小动脉数量减少、血管管壁增厚、管壁厚度与管腔径比值增加等。

这些血管病变目前认为是不可逆转的 。血管,负责给全身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所以全身血管出现病变,各处器官都会出现病变。

因此高血压病并不只是血压比普通人高这么简单,过高的血压对全身各处的器官都有损伤。 而且这种损伤是难以逆转的,所以高血压要长期治疗。 肾脏,心脏,脑部等器官被认为是最敏感的。

高血压会导致脑部的血管重构,出现微动脉瘤。 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造成 脑出血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可以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目前高血压导致脑微动脉瘤形成的机制是不明确的。

有研究者使用高血压小鼠模型对脑血管壁一氧化氮、神经肽Y神经支配变化进行观察。研究者最后得出结论,一氧化氮、神经肽递质分泌紊乱会带来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脑血管舒缩失常,其造成的动脉壁损伤可能是导致脑微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会给心脏带来更大的射血负担。心脏射血时会受到前负荷和后负荷2种负荷。前负荷主要和血容量有关,在此不做赘述。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又称压力负荷。

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就是左、右心室的后负荷。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高于正常值,所以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同样偏高。心脏因此受到的后负荷会偏大。

心肌为了代替补偿偏大的后负荷, 会变得肥厚增生, 以增加收缩力,对抗升高的后负荷。即心肌肥厚。但是研究发现,心脏内部的血管组织不会随着心肌一起增生。增生的心肌相对正常人,有更大的氧气需求,但血管组织无法提供更多的氧气。如此,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就会变性坏死, 最终走向心脏衰竭的结局。

长期的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重要功能单元——肾小球 (本质是毛细血管球),随着越来越多的肾小球失去功能,肾脏也会慢慢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 ,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并发肾衰竭的风险更高。

这些器官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必须终生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不然过高的血压会损伤各处器官,造成大量棘手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 ,服用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石。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勤锻炼身体,对治疗高血压也有好处,但在整个疗程中属于辅助地位。

一些患者认为仅靠锻炼,改善饮食就能治疗高血压,并因此拒绝服药治疗。这是不理智的。他们的血压往往还是处于危险水平,身体的脏器也受到了继发的损害。

尽量不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是一个很容易陷进去的误区,按时按量服药是利远大于弊的。 不少患者凭借药物,良好控制住了血压,最后拥有了比肩正常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总结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人群中发病率很高。面对高血压,要立下恒心, 用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抗疾病,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高血压并不可怕,即使患病也可以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参考文献

Sedlo I, Kolonić T, Tomić S. Presence of nitrosamine impurities in medicinal products[J]. Archives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Toxicology, 2021, 72(1): 1-5.

Nardone B, Majewski S, Kim A S, et al. Melanoma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 and thiazides: a matched cohort study[J]. Drug safety, 2017, 40: 249-255.

Schneider R, Reinau D, Stoffel S, et al. Risk of skin cancer in new users of thiazides and thiazide‐like diuretics: a cohort study using an active comparator group[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1, 185(2): 343-352.

Parmar M S. Association between thiazide diuretics and skin cancer: still nebulous[J]. CMAJ, 2021, 193(25): E963-E963.

王德伟,高斌,郭纪华.可乐定引起停药综合征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5):3686-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