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4个新型降压药,作用机制是什么?相比传统降压药有何独特优势?

2024-08-17健康
2024版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4个新型降压药:强效持久平稳降压、保护心肾、副作用小!
1、阿普昔腾坦
阿普昔腾坦,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被批准上市的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是全新一类降压药,用于现有降压药难以控制的成人高血压患者。
内皮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因子,能够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阿普昔腾坦能够同时阻断内皮素受体A和内皮素受体B,从而有效地抑制内皮素的作用。
具体来说,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舒张血管平滑肌:阻止内皮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管阻力,使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同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钠潴留。
②抑制血管重构: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防止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有助于改善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③保护肾脏功能:通过调节肾脏内的内皮素系统,改善肾脏的血流灌注,减轻肾脏的纤维化,保护肾脏免受损伤,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预防肾脏并发症。
阿普昔腾坦口服后,3~4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血浆半衰期长达41.3~46.8小时,因此每天只需服1次。
阿普昔腾坦的 Ⅲ 期临床试验入选了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3种降压药后收缩压仍在140mmHg及以上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第4周时阿普昔腾坦12.5mg和25mg的降压效果均优于安慰剂,阿普昔腾坦25mg在第40周时仍然持续有效降压。
综上,阿普昔腾坦具有3方面的独特优势:
①强效降压:对于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或对其他降压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②靶器官保护:除了降低血压外,还能够对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③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相较于一些传统的降压药,其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的耐受性更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中度水肿或水潴留。阿普昔腾坦可能会导致胎儿的严重出生缺陷,故禁用于妊娠妇女。
2、依普利酮、非奈利酮
依普利酮、非奈利酮,都属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主要分泌的盐皮质激素,通过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醛固酮具有促进肾脏保钠排钾作用,还能介导和加速血管紧张素II的损伤作用,促进血管炎症和纤维化。
该类药物,通过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抑制醛固酮分泌,能降低血压、有效保护心肾功能。
该类药物可分为甾体和非甾体两类。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包括螺内酯和依普利酮,与盐皮质激素受体蛋白结合不够稳定,不能完全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过度激活。
螺内酯作为非选择性甾体类的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还有抑制雄激素受体的作用,可导致男性乳腺发育、勃起障碍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不良反应。
依普利酮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了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选择性,但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只有螺内酯的1/40,仍有相当部分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高钾血症。
非奈利酮为首个上市的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其侧链使盐皮质激素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与盐皮质激素受体蛋白稳定结合,具有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特点。该药对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孕酮和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故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与醛固酮相对过量有关的不同发病机制,并且与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明确相关。可以使用螺内酯作为四线药物给予治疗,其疗效优于α和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者可选择依普利酮。非奈利酮可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比螺内酯在高钾血症方面的安全性更好。
螺内酯和依普利酮都能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非奈利酮在心脏和肾脏之间有均衡的组织分布,使其改善慢性肾脏病的预后比螺内酯、依普利酮更具优势。多项研究证实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非奈利酮较安慰剂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肾结局,并获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肾保护。
3、阿利吉仑
阿利吉仑是新一代肾素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抑制肾素的活性,从而减少肾素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降低血浆肾素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生成,发挥显著的降压作用。
阿利吉仑的独特优势包括:
①直接抑制肾素活性: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源头,阻断了整个系统的激活。
②平稳降压:能够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可与氢氯噻嗪或氨氯地平安全联合使用。
③对心血管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除了降低血压,还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明显改善高血压合并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等器官损害,减轻心血管和肾脏的损伤,对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有较大的益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