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63岁河南阿姨炒菜爱放鸡精,一年后体检,医生:谁教你这么吃的?

2024-10-11健康

63岁的王阿姨是河南人,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她一个人在家生活。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王阿姨对厨房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特别是在炒菜这件事上。

她有自己的独门秘诀——每道菜都要加一点鸡精。她觉得这样做能让菜的味道更鲜美,尤其是家常菜,吃起来更入味。 家里来了客人,大家也都夸她的手艺好,说她做的菜比饭店里的还好吃。

一年来,王阿姨在炒菜时一直坚持这个习惯,无论是清炒蔬菜还是红烧肉,几乎每道菜里都会放上足量的鸡精。

她觉得还能让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加突出。可到了最近的一次体检,王阿姨被医生告知,血压偏高、肾功能出现了轻微异常。

医生看到她的体检报告,皱起了眉头,问她:「平时饮食上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王阿姨有点不明白,随口回答:「没什么特别的,炒菜时就喜欢放点鸡精,味道更好。」

医生听后,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严肃地说道:「长期过量食用鸡精可能会导致高钠摄入,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谁教你这么吃的?」王阿姨一下子愣住了,她从未想过自己炒菜时经常使用的鸡精,居然会对健康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她只知道味道好,却没考虑过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后果。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显示,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来增强食物的鲜味。 然而,长期大量摄入谷氨酸钠可能会导致体内钠含量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钠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但研究表明,许多人往往会因为过量使用调味品而无意中超标,尤其是在含有大量盐分和谷氨酸钠的调味品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高钠摄入是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诱因,尤其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鸡精的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鸡精其实是我们厨房里很常见的调味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菜肴更鲜美。

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盐,它本身是没什么味道的,但遇到水和热,它就能产生一种特别的鲜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加了鸡精的菜总是特别好吃。

谷氨酸钠这个东西,其实在很多天然食物里也有,比如番茄、蘑菇、奶酪这些食品里都含有天然的谷氨酸,但问题是,当它被提纯成谷氨酸钠,过量使用时,健康问题就来了。

长期过量摄入谷氨酸钠,最大的风险是它会带来高钠饮食的问题。人体对钠的需求其实很低。

钠的作用是帮助身体保持水盐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但钠一旦摄入过多,身体负担就会加重,尤其是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

钠摄入过多最明显的影响是会导致血压升高,因为高钠会让血液中的水分增多,血容量增加,血压自然就上去了。

高血压本身就是个很大的健康隐患,它会进一步增加中风、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尤其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来说,高血压是个必须得重视的问题。

有人会说,既然鸡精里有谷氨酸钠,难道和味精是一样的吗? 实际上,鸡精和味精确实有点像,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不过,鸡精比味精要「复杂」一些,除了谷氨酸钠, 鸡精还含有各种调味料,味道更丰富。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使用效果上:味精的鲜味更单一,而鸡精的味道更综合,可以提升食物的层次感。

所以很多人喜欢用鸡精而不是味精,但这并不意味着鸡精更健康。两者在成分上都有谷氨酸钠,如果使用过多,都会导致钠摄入超标。

那鸡精到底能不能吃?答案是可以吃,但要适量。适量使用鸡精是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的,关 键问题就在于我们在使用时往往会过量。

鸡精给人的感觉就是,放一点,味道不够,再加一点,味道立马变好了。

根据相关健康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钠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但很多人平时光是吃调味品可能就超标了。 如果经常外食或者吃加工食品,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高钠饮食的隐患

高钠饮食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其实人们每天吃的东西里含有多少钠。 钠的作用是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控制细胞内外液体的流动,还能帮助神经传导信号和肌肉收缩。

听起来,钠对身体挺重要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担心摄入过多呢?问题就在于,钠这个东西,少了不行,但多了也不行,尤其是在现代饮食里,钠的摄入量往往容易超标,给身体带来了许多健康风险。

1.对血压的影响

我们平时吃的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简单说就是钠和氯的结合体。钠进入身体后,会让细胞外的液体增加,血液中的水分也会随之增加。血液量变多了,血管里的压力自然就大了,久而久之,血压就会升高。

高血压是一个很麻烦的慢性病,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如果不加控制,时间长了会对心脏、肾脏、脑部的血管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2.对肾脏的影响

肾脏是负责调节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器官,钠摄入过多,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肾脏每天要过滤大量的血液,把多余的钠和其他废物排出体外。

如果摄入的钠太多,肾脏的工作压力会变大,久而久之,肾功能可能会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慢性肾病。

对于那些已经有肾病的人来说,控制钠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肾脏本身已经无法有效处理过多的钠,继续高钠饮食只会让病情恶化。

3.影响骨骼健康

钠和钙在体内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当体内钠含量过高时,会促使身体排出更多的钙。

这对骨骼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老年人和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钙流失过多,骨质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调味品

在日常做菜时,调味品的使用是决定一道菜好不好吃的关键。很多人为了让食物更美味,会习惯性地多加盐、鸡精、酱油等调料,觉得味道浓郁才算好吃。但其实,调味品可以让菜肴更美味,但合理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使用调味品的一个小技巧是先少放一点,尝一尝,再决定要不要加。 很多时候,少量的调料已经能达到提味的效果,不需要再多放。如果刚开始不习惯,可以慢慢减少调味品的用量,逐渐让味觉适应较清淡的口感。

要知道,过多的调料并不等于更好的味道,适量的调味品反而能让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好地展现出来。烹 饪时,可以多尝试用一些天然的调味食材来代替高钠的调味品。

比如,葱、姜、蒜、辣椒等,它们本身就有很强的调味效果,不需要额外加入大量的人工调味品。

像葱姜蒜这样的食材,不仅能增加食物的香气,还能为菜肴带来更丰富的口感。用它们来代替部分盐或鸡精,既能保证味道,又对健康有益。

减少钠的摄入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使用高钠调味品时,选择低钠版本的产品。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调味品,比如酱油、蚝油,都有低盐或者减盐的版本。

这些产品在保留原有味道的同时,减少了钠的含量,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选择。虽然味道上可能稍有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你会发现其实并不会影响整体的烹饪效果。

调味品使用时还有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很多人习惯在菜快出锅时才加调味品,觉得这样味道更浓。

但其实,对于某些调味品,比如酱油、蚝油等,适当提前放入锅中,可以让味道更均匀地渗透到食材中,不需要额外多加就能达到调味的效果。

控制调味品的使用量并不意味着菜就不好吃了,关键在于如何合理搭配和使用其他食材的天然味道。 比如多用新鲜的蔬菜、肉类、香料等食材,它们本身就带有独特的香味和鲜味。

如果掌握了这些食材的特点,调味品的使用反而可以减少。比如,一道鲜美的鱼汤,靠鱼本身的鲜味,完全可以不需要加鸡精或者味精来提升味道。

结语

吃得健康,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一点小心思和改变习惯。调味品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但也不能贪图一时的美味而忽视了它背后的健康风险。

记住,调味品的作用就像生活中的「点缀」,它可以锦上添花,但过犹不及。每道菜不需要靠盐和鸡精撑场面,只要把握好「适量」二字,就能吃出美味,还能吃出健康。少点调料,多点健康,这样的「调味人生」,才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

参考文献

[1]李莹,何晓丹.现代调味品在中国烹饪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3,(17):45-47.

[2]云海.秋季你该这样使用调味品[J].健康生活,202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