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中医辨治妇科病经验

2024-06-28健康
出血期辨证应以脉象为主
各医家在崩漏的治疗领域里,无不以肾的阴阳失衡作为其深层次的发病机制。从气虚、血热、血瘀三大角度对出血期进行细致的辨证分型,这不仅是对疾病本质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治疗策略的科学指导。由于崩漏的显著特征是子宫的不规律出血,因此,出血期的准确辨证对于治疗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崩漏病人在出血期的脉象是揭示气虚、血热的关键所在。而传统教科书上对于血热症状的描述,如血色鲜红、面赤口干等,往往在实际临床中难以一一对应。现实中的崩漏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出血和大量的失血,就诊时多呈现出明显的贫血状态,面色苍白、颜面及下肢浮肿、头晕乏力、舌质淡嫩等症状屡见不鲜。
若盲目依赖教科书上的辨证方法,很容易将阴虚血热的患者误判为气虚证,导致治疗方向偏离。因此,在崩漏的辨证中,脉象的辨析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脉力和脉形的细微变化。一般而言,脉细数有力或细滑,多为血热之象;而脉数而无力,脉来沉微,则多为气虚之征。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中常将脉数归于热证,但在崩漏的特定情况下,脉数亦可见于气虚证,这是因为大出血或长期出血导致的继发贫血,使心脏搏动加快,脉率随之上升,因此,在崩漏病的辨证中,脉力而非脉率才是辨证的核心。
「腹痛拒按属实,喜按属虚」
并非尽然
腹痛之症,历来有虚实之分,常言「腹痛拒按属实,喜按属虚」。然而,临床之中,此理虽为常理,却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患者,虽经血不畅,内有瘀滞之患,却偏偏喜好揉按与温热。究其原因,乃揉按之力能助瘀血排出,而温热之气则能疏通经脉,使经血流畅,从而疼痛得以缓解,正如「通则不痛」之理。
因此,在辨识腹痛虚实之时,不可仅凭患者是否喜按喜温来下定论。我们更应关注经血排出后腹痛是否有所减轻,这才是判断虚实的关键。再者,有些患者体质虚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导致经血不畅,血瘀而痛,却往往表现出拒按之症,此乃夹虚夹实的复杂证型。
更为特殊的是,有极少数患者同时出现喜按与拒按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更为微妙的病机。一种情况是轻按则觉舒适,重按则觉疼痛,这多是由于体内既有寒邪又有瘀血,但寒邪较轻而瘀血较重;另一种情况是轻按则觉疼痛,重按反而觉舒适,这则表明患者体内既有瘀血又有虚证,但瘀血较少而虚证较重。临床之上,需细心辨别,方能对症下药,治愈疾病。
血瘀认证论真伪
在古老的医籍中,我们常读到关于面色紫暗、目眶暗黑、舌质紫暗以及舌边伴有瘀斑瘀点的描述,这些被统称为血瘀的典型表象。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深受血瘀痛经之苦的病人,并不完全表现出上述的症状。在诊断时,医者必须更为细致地观察月经的周期、色泽、量度以及质地,同时结合腹痛的具体时间和性质,来精确辨别病情的虚实。

至于脉象的涩感,这固然是血瘀的一种常见体现,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却并不总是如此明显。有趣的是,当痛经症状达到高峰时,脉象往往呈现出弦象,甚至弦劲有力,仿佛琴弦紧绷,预示着体内气血的紧张与冲突。然而,在剧痛导致昏厥的极端情况下,脉象反而会显得细弱无力,仿佛生命的火花在短暂的熄灭之后,又挣扎着重新燃起。此刻,医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因脉象的细弱而轻易判断为虚证,因为虚痛通常是隐隐的痛感,很少会引致晕厥;而能够引发昏厥的剧痛,往往属于实痛的范畴。因此,在切脉认证的过程中,医者必须灵活应变,方能准确把握病情的走向。
治疗癥瘕不宜一味攻逐
谈及妇科癥瘕之疾,这如同大自然中的顽石,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炎性包块等,坚硬而顽固。在治疗这些疾病时,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速效,而应以一种更加审慎和细致的态度去对待。
如同砍伐大树,若只求一刀斩断,往往会因力量不足而失败,甚至伤及无辜。同样,在治疗妇科癥瘕时,避免过度使用破血消癥的药物进行猛攻,而应巧妙配伍补气温通之药,如同微风细雨般慢慢渗透,从而激发患者自身的抗病潜能。
然而,活血药物虽能疏通血脉,但过度使用却如同狂风骤雨,会耗散气血,导致气虚血滞,形成恶性循环。这正如古人所言:「欲速则不达。」
尤其对于肥胖痰湿盛的患者,他们体内阳气不足,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稀少,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湿。此时,若单纯应用苍附导痰汤,虽能暂时缓解,但效果往往不佳。在补肾阳的基础上,加用祛痰药物,标本兼治,方能根治痰湿之疾。
闭经的治疗:
辨证施治,通补兼施
闭经的本质为虚,平时调理应以补肾为主,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不同,分为肾气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虚痰湿四种证型。
肾气亏虚:症见月经停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舌淡红,苔薄白沉细等症者,自拟调冲方:仙茅、仙灵脾、当归、川芎、女贞子、紫河车、柴胡、鸡血藤、羌活。
偏肝肾阴虚:兼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者,可选用熟地、当归、白芍、山茱萸、紫河车、枸杞子、女贞子、川续断、香附、益母草等。
偏肾阳虚:兼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性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无力等症者,可选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香附、益母草等。

体胖、肾虚痰湿之体:可选用鹿角霜、生黄芪、当归、白术、枳壳、半夏、昆布、益母草等。

此方可消除卵巢周围痰脂,刺激卵泡突破,恢复排卵。经临床观察,一般患者先体重减轻,继之月经恢复正常。

闭经实证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治疗后出现白带增多,乳房及小腹胀为月经将至,可因势利导,活血通经一周,若不来月经仍继续调补。二是有些初诊闭经患者,当有月经来潮之势,如白带较多,乳房胀,小腹坠胀,脉滑或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可先用活血通络之品,月经来潮后再辨证治疗。常用活血通经药为瓜蒌根散加味:桂枝、桃仁、[gf]45ea[/gf]虫、赤芍、白芍、花粉、牛膝、丹参。
注:单纯气滞血瘀一般不会引起闭经,只有在肾虚前提下,受环境、精神因素等影响,方可形成闭经。故理气活血通经只能作为闭经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而调整卵巢功能,促排卵仍需补肾。
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治疗闭经应辨病辨证相结合,首先要了解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病变,要参照西医诊断及盆腔B超情况,在辨病中辨证,辨证中辨病。以闭经为主要症状的内分泌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由于症状及病理变化各有其特点,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加以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多囊卵巢综合征:本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肥胖、多毛为主症,根据其体胖、卵巢囊性病变、包膜增厚等特点,辨证应以肾虚痰湿为主,在补肾的基础上配伍半夏、陈皮、南星、昆布等化痰之品,同时配合丹参、穿山甲活血通络促排卵,此法与现代医学行腹腔镜下对卵巢激光打孔促排卵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催乳素血症:本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溢乳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肝郁肾虚,冲任失调,气血紊乱。治疗应在补肾基础上,疏肝退乳,引血下行。临床可选用柴胡、香橼皮调理冲任之气,炒麦芽退乳,牛膝引血下行。
甲状腺功能低下:本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浮肿、基础代谢低、性功能减退为主症,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治疗以温肾健脾法提高甲状腺功能。临床常选用调冲方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子宫发育较小、内膜薄:多在调冲方的基础上加鹿茸、龟板、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典型病例
于某,女,30岁,1995年1月6日初诊。诉停经1年余。月经18岁初潮,周期40天。末次月经1993年12月,至今月经一直未潮,曾在外院查尿妊娠试验为阴性,盆腔B超示:子宫偏小,双附件正常。曾服中药治疗3个月,仍未行经。继往月经量少,色暗。现感精神疲惫,腰酸乏力,白带很少,大便偏干,2天1次。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孕0。
诊断:(肾虚精亏型)闭经。
辨证分析: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天癸晚至,故初潮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故周期延后,经量少,渐致闭经;肾虚,鼓动无力,故精神疲惫,腰酸乏力;肾精不足,故白带很少,大便偏干。
治疗:温肾填精,养血调经。
方药:仙茅、仙灵脾、巴戟肉、鹿角胶、紫河车、枸杞、沙苑子、山萸肉、当归、白芍、香附、益母草。14剂。
服药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大便正常。续服上方20剂。
服药后小腹隐痛,白带增多。舌质正常,脉细略滑。此为药物奏效,月经将至之征兆,当因势利导,故在上方基础上,加大活血通经之力。
方药: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河车、枸杞、川断、当归、赤芍、红花、生牛膝、香附、益母草。7剂。
药后月经来潮,量不多,色暗淡,小腹坠痛,带经两天净。舌质正常,脉沉细。继续初诊方调理。用药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