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今年已有23款处方药转为非处方,中成药占比超八成

2024-08-21健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玫妍)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统计,截至8月20日,今年已有23款药品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其中,中成药19款,占比83%;西药4款,占比17%。
为何中成药「处转非」这么多?8月2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教授陆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首先,相较于化学药品,中成药品种更多,有批文的大概有6万个;其次,因为‘处转非’要重点考虑其安全性,而一些常用中成药用药历史很长、不良反应较少、用药风险较低。」
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其销售渠道将会拓宽,不仅局限于医院内,而是更多地走向院外市场,如药店、电商平台等。陆洋表示,这将是一个三方获益的选择,对国家而言,非处方药不能入医保,可以节约医保资金;对企业而言,扩大了市场和销售渠道;对患者而言,也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购药选择。
陆洋认为,企业申请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或者双跨药品(既作为处方药又作为非处方药的药品)会有不同的考量,放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已有同类品种进入集采,那非集采药品在院内很难推量,为提高药品销量,院外市场是一个机遇。」
「总体来讲,‘处转非’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操作。在药品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药物的疗效确证且不良反应及相关风险较低,那么企业就可以进行相关申请变更。企业进行申请后,药监等相关部门也会组织论证和审定,来确定最终的结果。」陆洋说。
为规范「处转非」的申请,今年6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意见稿共有11条,分别从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申请途径、资料提交等方面对处方药转非处方药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指导。
在陆洋看来,该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阶段。未来,随着该程序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处方药成功转换为非处方药,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用药选择。同时,非处方药的市场竞争也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