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县域首诊率超97%,京山县域医共体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2024-06-27健康

在由国家卫健委组织的2023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评选中,【京山市探索乡村医生综合赋能,打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

当下涌现出不少各具特色的医共体模式,在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叶霖看来,「京山模式」的特点在于通过省市县镇乡村一体化,实现了从技术到人才输出一贯到底。而信息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全县第一例基层溶栓获得成功就得益于此。2022年10月,在京山市人民医院远程指导下,罗店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成功溶栓救治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在此次39分钟的紧急救治过程中,借助远程心电平台,实现了市-镇两级联动、无缝衔接。

事实上,从罗店镇开车到京山市人民医院大概40分钟。在以前,从入院到溶栓要1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很多患者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这背后离不开医共体的技术赋能和人才下沉。」叶霖说。

记者丨赵鑫娜

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叶霖

01

技术关口前移

「张主任,上午能帮我远程会诊下吗?」2023年9月5日上午,三阳镇三道河村的乡村医生李先玉利用掌上超声设备发来会诊请求。京山市掌上超声诊断中心主任张晓伟立即响应了需求。

患者程某(化名)5天前从树上不慎跌落,左侧胸部摔伤,疼痛感不仅没有缓解,9月5日又加重了,于是当天9点左右,他到村卫生室做检查。

了解情况后,张晓伟开始指导李先玉使用掌上超声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超声机器扫描的部位直接呈现在诊断中心的电脑上。

经远程会诊,张晓伟初步诊断其为「腹腔积液10.0cm,脾肿大,脾内多发无回声区(其中一个大小0.6x0.8cm)」,并给出诊断意见「脾破裂伴大量腹腔积血。」然而,患者及家属对此持怀疑态度,又恰逢秋收农忙,就诊意愿不高。

考虑到脾破裂大出血有生命危险,李先玉、张晓伟连同京山市医共体办公室主任郭晨霞多次与家属沟通,最终取得了家属的同意。

当天下午16点,患者由120接入转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全腹部CT提示:脾脏破裂,腹腔及盆腔积血。普外I科主任黎发家立即率领科室团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术中发现出血量已达1700ml,辅助自体血回收。手术圆满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是京山市2022年9月入选全国「乡村医生综合赋能行动」五个试点城市之一以来,通过掌上超声为偏远乡村百姓提供便利医疗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

事实上,通过「乡村医生综合赋能行动」,京山市医共体从医疗设备、医学知识、服务平合、运行机制、综合诊疗等方面,对乡村医生赋能,进一步打通镇、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掌超成为京山市医共体技术赋能基层的一大特色。

从2020年起,在医共体信息一体化基础上,根据镇、村医疗设备实际需求,建立了掌上超声网络服务平台。目前购置了80台掌上超声设备,免费配发到 15个镇(区)卫生院及45个村卫生室。

同时,制定了京山市乡村医生综合赋能行动掌上超声培训方案,对实际使用者开展专题培训。第一批超声设备基本操作培训近25场次,线下线上超声诊断技术培训近20场次;第二批对40名村医开展培训,2023年底所有掌超均正常投入使用。此外,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到市人民医院授课,适时组织乡村医生免费来院学习。

借助掌上超声设备,村民在家中就可以做超声检查。掌超中心目前已完成检查13700余例,会诊近10000余例,村医首诊发现问题转诊至中心复诊的病例189例。

技术赋能基层的另一有效手段是移动CT。2022年1月初,京山市人民医院引进了所在的荆门地区首辆客车型车载CT,根据京山市各镇村居民常见病种特点与需求,每周定时「发车」前往部分乡镇卫生院,为住院患者及当地老百姓提供「上门服务」。

罗店镇马岭村的江大爷(化名)是首批受益的群众之一。他有段时间总感觉头疼、腰疼。在得知每周四车载CT会到罗店镇卫生院「站岗」之后,便预约了1月27日上午9点的检查。

刚进卫生院,江大爷看到院里停了辆标有「京山市人民医院车载CT」的大巴。车旁引导的医护人员告诉他,这是车载CT,检查就在车上做。

这让江大爷有些惊喜,他想,既然市人民医院的车载CT都开到「家门口」了,不如做个全身检查。

没等几分钟,就轮到了江大爷。这次检查,他一共做了头颅和腰椎两个部位,检查结束后半个小时出了结果。当天和江大爷一起做CT检查的,还有20多名罗店镇居民、卫生院住院患者。

「以前乡镇卫生院都没有CT设备,尤其是像罗店、宋河、永漋、三阳、坪坝等偏远乡镇的群众来说,做CT检查要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县里。」在罗店镇卫生院放射科主任喻峰看来,车载CT下乡,可以说解了燃眉之急,不仅节省了老百姓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还有利于分级诊疗落地。

截至目前,移动CT下乡服务4500余人次,成为京山区域流动的健康体检车。另外,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区域医学病理中心的建立,推动了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基本解决了基层专业人员缺乏、设备设施落后,以及可开展项目严重不足,病理标本无序外送等问题。

如今,基层医院共发放检验报告170000余份,检验项目增加8倍。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累计74000余份,急诊发送速度30分钟,平诊则需2小时。发放病理诊断报告累计4000余份。

02

赋能基层人才

与技术关口前移相比,在人才问题的解决上,京山市医共体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与思考。

叶霖介绍,以往吸引人才来基层医院,主要是通过编制。而在争取编制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把人才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把人留住,有编制还不够。

这些年,京山市医共体尝试通过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平台,让基层人才更有用武之地。

首先是制定并落实基层人才培训计划。具体来说,基层医院所有专技人员3年内完成到龙头医院免费轮训200余人次。龙头医院每月组织本院专家进行网络教学60余次,培训1500人次,共享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基层医院与龙头医院同步进行继续教育管理,实行学分制管理。龙头医院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授课,基层医院人员同堂学习。「其中远程培训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叶霖说。

同时,根据基层就医需求,选派专科专家到基层坐诊、巡诊、教学查房,面对面解决基层患者和医生的实际问题。

提升技术之外,还制定了相应机制鼓励基层人员把服务做好,把业务做强。

比如,医共体鼓励乡村医生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实时上传超声图像,超声诊断医生开展线上抢单有偿服务。具体而言,诊断中心聘用乡村医生,根据图像质量,每例给予20~80元绩效,对首筛阳性、复诊、住院治疗形成闭环的,每例给予380元绩效。如果图像质量不合格,或者培训不过关,需要再次接受培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提升技术的闭环。

此外,还开展了优秀乡村医生超声诊断技能竞赛、乡村医生服务典型案例评选、优秀乡村医生评选等活动,对于获奖者,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通过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广大乡村医生提升水平的积极性。

自2018年,京山市医共体建设以来,县域内首诊率从88%提升到2023年的超97%,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由36%上升至2023年的66%,出院人次占比由28%上升至2023年的近40%。龙头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人次由2018年的4567人次下降到2023年的924人次,转诊率由12%下降至2%。京山市三、四级手术占比由49%上升至2023年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