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0年志愿军缴获3000条毛毯,政委王直命令剪碎,所有战士都有份

2024-01-29历史

电影【长津湖】中,在最后美军撤退的时候,突然发现漫天风雪中一群已被冻僵的志愿军队伍,战士们至死都举着武器、目视前方,保持着埋伏的姿势。

这凄惨又壮烈的一幕,不仅震撼了美军,更是震撼了荧幕前的无数观众,许多人泪洒当场,更是在观影后激动评论:致敬英雄!

但其实,这不是电影的夸张设定,而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实事迹。

由于物资不足和极端严寒,无数战士被冻死冻伤,其中,被派往狙击美军陆战1师南逃的志愿军战士们,全连125名战士,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

冰雪侵蚀了战士们身体的温度却侵蚀不了战士们心中的温度,他们的生命结束在那场风雪中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而正是在这场不仅与敌人较量更与严寒较量的战争中,志愿军89师政委王直竟然在缴获3000条毛毯后下令全部剪碎!

这样艰苦寒冷,毛毯可以说是极其珍贵的物资,王直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这批毛毯真的被白白浪费了吗?

曾被毛主席称赞的红军小画家

提到王直,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知名战役都有他的身影,更是在1955年大授勋仪式上,被授予开国少将的军衔。

草根出身的王直,从小就目睹了太多压迫与黑暗,这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反抗的种子,他迫切的希望自己能为身处水深火热的人民做些什么。

1929年,年仅13岁的王直报名参军,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正如他的名字,王直为人正直,积极好学,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绘画。在加入红军后,王直被安排至苏区的文工团,负责宣传活动。

年纪尚小的王直办事却十分稳妥,每次任务都能出色的完成,赢得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非常欣赏王直的才能,很快他就被提拔为宣传部的骨干。

王直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看重,他说:「革命不仅要靠枪杆子,笔杆一样重要,我们虽然不在战争前线,却在思想前线!」

于是他更加认真学习,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想标语、写口号,有时候为了能写振奋人心的口号,他会左思右想一整夜。

1933年春,王直跟随部队来到了瑞金,部队停驻修整,王直也没闲着,积极向当地百姓宣传革命思想。

一日,王直外出宣传回来,边走边想很是苦恼,因为许多百姓没读过书并不识字,他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口号,反而不能让百姓们很好的理解,王直想着解决办法想入了迷,直直的撞到了驻地门外的石灰墙。

碰了一脸灰的王直看看墙又看看身后人来人往的街道忽然灵机一动,连忙取来笔,在墙上画了两幅画。

其中,一幅画的是一位妻子在为参军的丈夫送行,一旁写着「送郎上前线」;另一幅是一个拿着钞票的洋人对着身前跪着的的人说:只要围剿红军,要钱给钱要枪给枪。名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简单的两幅画却生动传神的展现了革命思想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形象,引来了许多百姓围观,效果良好。

巧的是,在王直画完不久,毛主席来慰问这支部队,走到门口就被这两幅画吸引了目光,他停下来欣赏笑着点头,正想问这是谁画的,就遇见了正要外出宣传的王直。

王直本来还在想新的宣传画,一抬头却见毛主席一行人向他走来,毛主席笑着问他:「小同志,门口的画是谁画的呀?」

一向少年老成的王直罕见的红了脸,磕磕巴巴的对毛主席说:「报告主席!是我画的,画得不好,请主席担待。」

毛主席没想到一进门就碰到了正主,还是一个腼腆的小少年,他俯身拍了拍王直的肩膀,对他说:「哪里不好?我觉得画得很好!让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得懂,这种宣传方式要让大家学习。」

王直深受鼓励,后来他跟随部队,深入前线,创作了大量的宣传漫画。建国后,王直的许多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有人会说,看来王直虽然有绘画天赋却不会行军打仗,难道王直之所以下令剪碎毛毯,真的是因为他是个糊涂军师吗?

其实,这是王直的又一次「灵机一动」。

王直命令将毛毯剪碎 战士直呼高明

说王直没有军事头脑实在是冤枉他了。王直虽然一开始负责宣传,但他可不是一个「文人」。

多年随军宣传,王直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也时刻学习总结军事经验。由于宣传要结合不同风土人情,也使得王直形成了善于观察,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

后来因为能力出众,王直被派往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和政委的职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立下赫赫战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王直被选定为第九兵团89师的政委,跟随部队赴朝鲜增援。

但由于情况紧急,集合和准备时间仓促,加上对严寒认识不足,军备物资极为匮乏。

志愿军战士能分配的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数量和庞大的志愿军人数不相匹配,根据统计,整个第九兵团20军、26军、27军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因为冻伤牺牲4000余人,可以说惨烈之极。

但是在20军的四个战斗师序列中,各师冻伤减员普遍在千人以上,只有第89师仅冻伤400多人,是9兵团各师中冻伤最少的一个师。那么89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这就要提到王直那看似「荒谬」的决策了。

作为先遣部队的89师,顶着风雪艰难行军,赶往命令中的指示地点,看着寒风中战士们瑟瑟发抖的样子,作为政委的王直忧虑不已。

在长津湖与美军激战时,由于敌人装备精良,而我军长期在风雪中行军,一些武器不再灵敏,战士们强忍身体的寒冷僵硬,英勇对敌,但仍然没能彻底歼灭美军,让部分美军突围撤退。

王直心里清楚,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历经千辛万苦的雪地行军和激烈对战,军内物资更加不足,很多战士的棉衣都破损损坏无法再御寒。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军中士气低迷之际,一则好消息传来,267团在外巡查时发现了一支美军运输部队。

寒风呼啸,这行美军还不知自己已经成为「盘中餐」,美军早已接到长津湖惨败的消息,一改之前狂妄的姿态,他们看着眼前白茫茫一片,吐槽着恶劣的天气,再也想不起热腾腾的烧鸡,只会担忧不知会在何处出现的志愿军。

这时,一颗信号划破风雪。

美军的担忧成真,他们已经陷入了我军的包围。

呐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军号声震碎了美军的心里防线,「战士们冲啊!」王直大声的喊着。

面对敌人,战士们好似忘记了寒冷,破败的棉衣裹着他们火热的身躯,一番激战,成功缴获了美军的物资。

在清点物资时,战士们忽然爆发了一阵欢呼,正在商讨对策的王直被欢呼声吸引,跟着战士们走了过去。

原来,在这批物资中,不仅有许多武器装备,还有大量的食物和近3000条羊毛毯!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3000条羊毛毯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王直的脸上露出笑容,可又马上皱起眉毛。

毯子只有3000条,而他们89军就有上万人!

众人很快发现政委凝重的表情,不解的问道:「政委,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您怎么不高兴啊?」

王直看着战士们一扫往日疲惫挂满笑容的脸,突然灵机一动,沉声说道:「把这些毛毯都剪碎吧。」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一个年轻的小战士忍不住发问:「政委,是这些毛毯有什么问题吗?」

王直点了点头,众人一下紧张起来,以为是有敌人的诡计。王直却淡定的说道:「问题很多,一个是我们人多可毯子少,如何分配?二是毯子携带不方便,怎么使用?」

大家一听,确实如此,可直接剪碎不就谁也用不到了吗?王直却神秘一笑,把毛毯分别放到旁边一个战士手中,又用另一个毛毯盖住另一个战士的耳朵,暖意没一会儿就染上两个战士的手和耳朵。

王直解释道:「我们把毛毯剪碎分下去,包住手包住耳朵,3000条毛毯,大家每个人都有份!」

战士们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赞王直善用资源、灵活变通。而89军战士冻伤人数少,这些剪碎的毛毯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王直可不是「糊涂军师」,正是他的巧思,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这些毛毯。

这些事迹我们可能并不熟知,但其实王直早就以另一种方式走进过我们的视野。

不居功不忘本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英雄赞歌】中的这句经典歌词被传唱多年。而这首歌正是出自电影【英雄儿女】。在这部影响几代人的经典电影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角色。

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唱响【英雄赞歌】的王芳、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王成、教育战士「革命战士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的政治部主任王文清......

他们生动的诠释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用生命谱写英雄赞歌的伟大事迹。

不过,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王主任的原型,就是王直。

原海军文化部部长王剑魂与王直是一同经历朝鲜战场的老战友,据他回忆:「【英雄儿女】筹备的时候,我参加审理剧本,和原著作者巴金交流过,他说,这个‘王主任’就是以王直为原型的。」

后来有记者采访过王直,问他对这个角色「原型」的看法。王直却摇摇头笑着说:「我们的经历可能相似,但我认为我担不起原型这二字。」

记者连说老将军谦虚,没想到,王直却严肃了起来,他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道:「王主任,他不是某个人的缩影,他是无数和我一样的战士们。我不是特别的那个,还有许许多多为革命奉献、牺牲的‘王成’、‘王主任’。」

记者深深的被王直的这段话打动,临行前,王直再次表示,他喜爱这部电影,不是因为「王主任」与他相似的经历,而是通过这部优秀的电影,让人们记住那个时代,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流血流汗的革命先辈。

王直其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正直善良,不居功自傲,不跋扈张扬。就如讨论「原型」问题一样,他始终不将功劳归于自己身上,甚至曾泪洒授衔仪式,发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

当时,授衔仪式隆重举行,身旁的战友却突然发现,王直这个平日里铁血铮铮的汉子竟然在默默擦泪。战友拍了拍王直的肩膀,打趣道:「老战友,恭喜恭喜啊,是不是很激动?」

王直平复了一下心情,他看着布置庄重的仪式场馆,眼中浮现淡淡的忧伤:「要是他们能看到该多好啊!」

战友一愣,立刻领会了王直口中的「他们」是指的谁,神色也郑重起来。

王直看着胸口的徽章,继续说道:「我们站到这里,得到这样的荣誉,是多少战友们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安宁,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他们能看到这一刻该多好啊!」

一旁的战友也热泪盈眶,两人陷入回忆,没有注意到身后走来的周总理,周总理听完这一席话也感慨万分,他握住两人的手,几人对望,一切都在不言中。

后来,周总理将王直的话原封不动的讲给毛主席,毛主席听完也沉默良久,重复着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毛主席说道:「王直我记得他,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娃娃,会画画,有想法。这么多年过来,他成长的很好,不忘本,有这样的将领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呀!」

后来,王直退居二线,担任福建省人大副主任。他依然保持着低调真诚的作风,与他一同工作的同志们都十分敬爱他。

他的秘书说:「王直首长从不摆架子,对谁都一视同仁。他脾气很好,我们工作有问题时也不会训人,而是耐心说教。」

秘书回忆自己曾经的一次工作失误,那时王直要去干休所看望几位有残疾的老同志,可因为他的安排失误,干休所大张旗鼓的举办了慰问仪式,王直到达时,满屋的老同志们正襟危坐,本该温馨的慰问变成了欢迎领导。

秘书这才意识到自己传达错误,王直看到此情此景也是连忙摆手,让人撤下了鲜花端,坐到老战士们身旁,亲切的问候他们的生活与身体。

事后秘书主动检讨,王直并没有责怪他,只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工作要低调,一切从简,他们是英雄是战士,我们要尊重他们。」

2014年4月王直与世长辞,享年98岁。他的一生,不似明艳多姿的油彩画,更像是一副淡雅别致的泼墨画。他挥动画笔,撇捺间都是忠贞,无需色彩,已成绝迹。

结语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我们在享受着如今美好安宁的同时,永远不能忘记曾经那场「暴风雪」,不能忘记那些英勇付出的先烈。他们就如那3000条羊毛毯,化作千千万万的碎片,包住我们的头和手。

从此,我们不惧严寒,春风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