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我们都被和珅骗了!世人只知他贪财,却不晓得他有多厉害

2024-08-01历史

「贪官」、「马屁精」、「矮胖子」这三个词,就能把一个人的样子清晰展现出来——王刚老师演的和珅,就是那个爱拍马屁、到处讨好、家里有钱,还老是跟「铁齿铜牙纪晓岚」斗嘴的和珅。

和珅那可是乾隆时期头号大贪官,「和珅一倒,嘉庆吃饱」这话可不是随便讲讲的。和珅二十岁左右就受到重用,始终跟在乾隆身边办事,那真是春风得意,权势极大。

不过乾隆一去世,嘉庆即位后马上就把和珅给抓了起来,没过几天, 49 岁的和珅就被下令自尽了。皇家的兵卫在搜查和珅家的时候,发现了超多的金银财宝,这些财宝差不多相当于大清 15 年的收入。

不过历史上的和珅难道就只是个狡猾奸诈的贪官吗?他到底有啥能耐能让乾隆那么器重?又用了啥厉害手段能做到富得流油,权大无边?

咱们一起走进那段特别有趣的历史,来认识认识:能颠覆咱们认知的和珅。

【年少时期多磨难】

和珅原名叫善保,姓钮祜禄氏,这可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钮祜禄氏里的两黄旗,有好多功臣贵勋呢,像:

努尔哈赤的五大功臣里面有个叫额亦都的

康熙时期四大辅政大臣当中的遏必隆

乾隆皇帝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

但和珅可不是这样,他来自钮祜禄的「贫寒之家」正红旗,祖上不过就是普通的八旗子弟。可正所谓「一人发达,全家沾光」,和珅飞黄腾达以后,他家被乾隆下令升到了正黄旗。

1750 年,和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武职人家,长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是清朝的美男子之一,他父亲保当过正二品的官——福建副都统。据史料讲:

和珅原本叫善保,字是少保,号为潜庵,他是满洲正红旗的人,是乾隆帝的心腹大臣。和珅家里地位很高,还是乾隆皇帝的同窗好友。他父亲叫和善,曾经担任镶黄旗满洲都统。

不过,和珅小时候可惨啦!他母亲因为难产早早走了,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又生病去世。父母都没了,年纪还小的和珅把人间的苦和乐都经历了个遍,也清楚了穷人和富人的巨大差别。

父亲病故以后,和珅和弟弟没了最后的依靠,差点就被赶出家门,好在有一个老家丁跟一位偏房帮忙照料,这才得以勉强活下去。就因为这样,小和珅暗暗在心里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进取,要不就得看人脸色过日子,必须一步步成为「赵高」那样的人物。

和珅心里冒出了一颗野心的种子,他和弟弟勤奋自学,考进了咸安宫。这咸安宫呀,是康熙帝囚禁废太子胤礽的地方,1724 年太子去世后就空下来了。后来雍正帝下令在这儿设了宫学,让八旗宗室子弟来接受教育。

和珅和他弟弟和琳靠着咸安宫的护佑受到了不错的教导,学业表现出色。跟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稀里糊涂的八旗宗室子弟相比,和珅那可是实打实的好学生。

和珅把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没有他不精通的,水平还挺高。平日里他还用心学习满蒙汉藏四种语言,绝对是个学霸。他这么努力,其实和他自己的处境有很大关系,他每天都盼着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依靠别人过日子。

和珅在咸安宫学的时候,老师是吴省兰,这吴省兰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举人,他俩关系可好啦。等和珅发达了,吴省兰得到提拔被重用,这就让和珅有了尊师重道的名声。

和珅在咸安宫学特别勤奋,不停地努力学习,很有才华,得到了一群八旗子弟还有王公贵勋的纷纷夸赞,这给他树立起不错的口碑和形象,也为乾隆重用他打下了基础。

1767 年,和珅把大学士英廉的孙女冯氏娶回了家,两年后承袭了父亲的职位,当了三等轻车都爵。后来和珅参加顺天府的会试,可惜差了那么一点儿没考中。

不过在乾隆推行「满洲至上主义」这一政策时,八旗子弟不光能通过科举当官,还能够进宫当侍卫,从这时起,和珅的时代就开启了。

【小侍卫的大机会】

和珅出生在武职家庭,很受大学士英廉喜欢,当侍卫对他来说轻而易举。1772 年就被提拔成三等侍卫,还补进粘杆处当侍卫。

提起「粘杆处」那可是很有来头的。它在雍正时期就有了,最开始只是负责雍正的日常起居,后来逐渐变成给雍正搜集情报、监督王公大臣的了,雍正特别信任它。所以,「粘杆处」虽然规模不大,却在皇帝身边,凭着和珅的本事,只要能迎合上意,肯定能做出一番成就。

「机会向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775 年,乾隆在御花园溜达,和珅跟另外的十几个侍卫小心谨慎地跟在后头护着他。阳光明媚,云彩清朗,这般美好的春天景色,可乾隆的心情却格外恼怒。手里的奏折就好像烫手的红薯,乾隆气得扔到一边,咬着牙骂道:「昏庸糊涂!」

「老虎和犀牛都从笼子里跑出来了,鬼玉在匣子里弄坏了,这到底算谁的错呀?」乾隆瞅着湖水自言自语着。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这自然是典守者的过错。」一位跪着的侍卫猛地回答,在这安静至极的御花园里听起来格外清楚。

这是负责看守的人不能推卸的责任罢了。

这人就是和珅。这回答把乾隆惊了一下,笑着跟和珅说:「你也懂【论语】?你起来,我来考考你……」

和珅利利索索地磕了个头,起身之后微微弯着身子,恭恭敬敬地跟乾隆讲自己在咸安宫学到的东西,一举一动都透着世家的派头。乾隆听着连连点头。

乾隆瞅着面前这位眉清目秀、神情俊朗,满是书生气的少年,心里琢磨:「这小子学识渊博,往后必定能派上大用场。」

和珅跟乾隆的第二次交流是在圆明园。乾隆当时正在水榭上面研读【孟子】,也许是看得太专注,不知不觉间天就黑了,和珅弯着身子点了一盏油灯在旁边伺候,壮着胆子问道:

「皇上您看的是不是【孟子】呀?不知道您看到哪一句啦?」

乾隆也不晓得咋回事,想起上次和珅在御花园应答得特别顺溜,就不由自主讲了出来,哪承想刚一扭头,和珅居然能把乾隆正在读的夹注一字不差地给背出来。

乾隆高兴极了,就像捡到宝贝似的,又说了好些话,和珅都能说得特别顺溜,回答得也干脆利落。他俩聊了好长时间,跟知己老朋友一样。乾隆一个劲地夸和珅:「真没想到你脑子转得这么快!」

没想到你居然这么迅速!

和珅就这么一来二去地交谈着,正式踏上了自己官运亨通的仕途。

乾隆四十年十月,和珅调去做了干清门侍卫;过了一个月,又成了乾清门侍卫,还兼任满洲正蓝旗副都统。

第二年正月,和珅升官当了户部右侍郎,四月成了内务府总管大臣,同一年的十一月当上国史官总裁,获赏能穿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上三旗的事务,还被允许在京城骑马。

一年的工夫,和珅升官的速度让人惊叹不已。

【投君所好】

乾隆年过花甲注意到和珅的时候,自称「十全老人」。实际上他刚愎自用、心高气傲,身为皇帝,就想身边大臣顺着他的喜好和是非观,只能赞成,不能有不同意见。而和珅正好抓住了这个,开始拼命阿谀奉承,极力讨好。

和珅升官以后,伺候乾隆的热情丝毫不减,常常拿着痰盂待在乾隆身边。在私下里,他还会学着作诗,钻研乾隆的诗歌,还经常表达对乾隆作诗的喜欢和认可,皇帝可高兴了,对和珅特别宠爱。

这般迎合,这般照料,老年的乾隆那可是高兴得不行。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被准许在紫禁城骑马。依照大清的祖制,这种待遇只有六十多岁身体衰弱或者行动不便的重臣才能享受。可和珅才二十几岁,正值精力旺盛的时候,这待遇他算是独一份。

【理财能臣,经营高手】

和珅虽然把四书五经读遍了,诗词歌赋也很在行,骑马射箭也没问题,不过他真正拿手的,还是赚钱的门道。

或许是小时候就省吃俭用,在财务规划方面,和珅拥有远超那个时代的理财能力。他对各个行业进行投资,把像房屋这样的不动产出租出去,还搞起了物流行业,每年赚的钱那都是巨额的。

和珅在被乾隆升为内务府大臣以后,承担起皇室以及上三旗日常开销的责任,内务府从此不再「入不敷出」,每年都有盈余。

乾隆瞧着国库充足并且管理得当,就把差不多所有的财政部门都交给他管了,从紫禁城银库到户部银库。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那个独霸一方、贪赃枉法的和珅渐渐显形了。

【和珅终归自食其果,狱中自缢】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呀,和珅不光自己贪,还教唆别人贪,到处耀武扬威,欺压百姓。老师吴省兰、弟弟和琳,还有富察傅恒(乾隆的小舅子)的小儿子福长安,这些人全是和珅的亲信。

和珅对他弟弟特别照顾,把弟弟提拔成了四川总督,让其当上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就连清代的才子袁牧都说:「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这就能看出他们兄弟俩权势有多大。

晚年的乾隆越来越糊涂,对和珅那是百般信任。这时候的和珅真就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嘉庆登基后,乾隆不交出权力,和珅跟他一起被称作「二皇帝」。

不过恶总归是有恶报的。嘉庆登基之后,和珅的好运气就到头了。小儿子病死、和琳因为瘴气丢了性命、孙子早早就没了,这么多的不幸都表明和珅要大祸临头了。

嘉庆四年,乾隆去世了。嘉庆表面上让和珅和福长安去守灵,实际上是把他们软禁起来,用迅猛的手段把和珅的官职给撤了。这就叫「墙倒众人推」,各位大臣都纷纷上书告发和珅的罪行,一下子所有人都指责他。嘉庆看到这个情况很高兴,直接让刑部去处理,没多久,和珅就被下令自尽了。

【总结】

有一个大奸臣,嘉庆除掉他心里特别痛快。

原本很有才华、特别努力,一心不想依靠别人的小和坤,最后还是被凄惨的阶层差距给打倒了。

成年后的和珅在大家看来阴险又狡诈,坏事儿干了一堆。可他对妻子冯氏那是深情又专一,他的一儿一女都是和冯氏生的,纳妾这事儿也都让冯氏来管。和珅感情深到啥程度呢,他自缢之后,妻妾都愿意给他殉葬。

要是一开始那个志向远大、聪明机灵的和珅没被世俗的欲望给迷惑住,估计能名留青史,干出一番事业。然而世事难料,他忘了初心,没了底线,结果被永远地唾骂,成了大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