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5年,许世友收到长子来信,请求开后门,许世友破例答应:可以

2024-07-20历史

在昏暗的灯光映照下,许世友静静地读完了儿子的来信。这一次,面对儿子的请求,许世友首次破例,允许儿子走了后门。

作为开国上将,许世友对自己的孩子们有着极高的要求。他时常教导他们在外面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

正是这样一位严格要求的将军,究竟为何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呢?实际上,这是有原因的。

将军之子

许世友经历了三段婚姻,育有七个子女。本故事中的长子是他与第一任妻子朱锡明所生。

这个孩子的降临仿佛为夫妻俩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光彩,于是他们为孩子取名为许光。

许光两岁时,他的父亲许世友便随部队转战陕北,只留下朱锡明负责照顾一家老小。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谁也无法预测许世友是否还能平安归来。

朱锡明每天除了照顾家里的老小外,始终在盼望许世友的归来。

许世友的母亲看到儿媳如此憔悴,且自己的儿子生死未卜,心中不忍让朱锡明继续等待,遂劝她改嫁。

「趁你还年轻,赶紧找个好人家吧!」许世友的母亲用充满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朱锡明,语重心长地说。

然而,朱锡明的态度异常坚定:「不,我要等他回来。」

随着岁月流逝,许世友依然音信全无。在许世友母亲的劝解下,朱锡明最终还是决定再婚。

朱锡明改嫁后,许光便随奶奶一同生活。然而,那个时期敌人频繁在村子里抓人。

为了避开这种灾难,许光与奶奶四处逃亡,每天都在忍受艰难困苦的生活。

许世友离开已经整整十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许光无数次渴望着父亲的归来。

解放战争结束后,许世友终于将许光接到了自己身边,这时的他已经身居高位。

尽管一直期待着与父亲相见,但当第一次面对父亲时,许光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许世友注视着眼前的年轻人,不禁感慨岁月的流逝。当他离开时,这孩子还说话不太利索,如今转眼间竟已长成如此魁梧的大小伙子了。

然而,许光的文化水平极其低下,尽管他已经19岁了,却依然不识字。

难怪,在那种环境里,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奶奶又只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

许世友凝视着面前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愧疚。在他离开的这十七年里,对孩子的亏欠实在太多。

于是,许世友决定让许光进入海军舰艇学校深造,因为当时我国的海上力量极其薄弱。

许世友期望他的儿子能成为海军领域的优秀人才,为祖国贡献力量。

许光非常勤奋,到了1958年他从舰艇学院毕业时,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艇长。

许世友立刻带着刚学成归来的儿子回到家乡,探望自己的母亲,让她好好看看如今已经成为艇长的孙子。

当许世友看到母亲的那一刻,眼泪再也抑制不住,立刻跪在地上,向母亲深深地磕了头。

此刻,母亲虽然视力已经模糊不清,但听到儿子的声音时,仍然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目睹母亲衰老如此明显,许世友心中感到非常难受,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将许光留在农村照顾母亲,对他而言确实有些难以接受,毕竟他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了很长时间。

许光早已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一下子被送回农村,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难以适应。

然而,想到自己的奶奶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辛劳不已地把自己抚养大,许光最终决定留在农村。

乡村的日子

回到农村后,许光明意识到自己必须摆脱高干子弟的身份。

因此,许光与乡亲们一起辛勤劳动,从未提及自己父亲是开国上将的事。

不久后,许光被任命为县武装部部长。由于他曾在专业军校接受过训练,训练民兵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在担任武装部部长期间,许光始终与民兵战士们同吃同住,从未摆出任何架子。

这些民兵们纷纷感慨道:「许部长真是一个好人啊。」

县里很快将要建设一个微波站,但由于微波站位于山上,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无法上山。

于是,许光率领战士们用人力将这些材料运上山,他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在工作间隙休息时,许部长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分给大家。这些民兵战士们打趣道:「许部长,您的烟怎么还不如我们这些小战士抽的好啊!」

许光微笑着,没有说话。尽管他平时喜欢抽烟,但在艰苦朴素的环境中,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只抽一些极为廉价的香烟。

1987年,许光所在的县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洪涝灾害,他立刻奔赴灾区现场。

车辆在途中遭遇了车祸,许光也受了重伤。然而,即便如此,伤情有所缓解后,许光仍迅速前往抗洪前线继续指挥工作。

如今的许光与当初刚到村里的那个懵懂青年已截然不同,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干部。

他也步入了婚姻殿堂,妻子杨定春是一名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然而,过度的劳累最终导致她生病了。

杨定春本就身体虚弱,重病缠身后更是卧床不起。

看到妻子卧床不起,每天食欲全无,身体越来越虚弱,许光心急如焚,深感忧虑。

然而,当时的小县城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即使医生竭尽全力,也未能见到任何好转。

在万般无奈之中,许光给他的父亲许世友写了一封信,希望许世友能为杨定春找到一家条件更好的医院。

许世友看了信后,心中对这个儿媳妇充满怜惜,毕竟自从嫁给许光以来,她一直没有享受过什么福。他当即给许光回信,表示同意。

杨定春被转移到原广州军区总医院接受救治。得益于优越的医疗条件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病情很快有了显著好转。

带杨定春回到家乡不久,部队的老领导便来信询问许光是否有意回归部队。

许光婉拒了老领导的邀请。在他看来,尽管部队的条件会更优越一些,但多年来扎根农村的经历已经使他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无论是在军队还是乡村,只要怀有这样一颗赤诚之心,便能在任何地方为人民服务。